■沈雪娟/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
小學是學生智力開發(fā)的初始階段,小學生表現出對外界的強烈探索欲望,這使其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的集中精神,往往會對教師開展教師活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若是教學方法選擇不當,加之英語內容的枯燥,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而采用故事教學法則能夠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應在小學英語課程中推廣。
故事教學法是英國教育家Andrew Wright提出的一種以講故事、演故事等靈活方方式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所包含的新奇、有趣內容可以幫助其了解、認知世界,具有無窮的吸引力。故事教師學正是從這一點切入,以生動活潑的故事為介質,充分調動孩子的口、手、眼、腦,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得到激活課堂的效果。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故事教學法具有情景交融、寓教于樂的特點,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崔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教師在采用故事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理解能力以及語言學習基礎等多項因素,合理選擇故事并構建故事場景,將教學內容以更加靈活且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我國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雖然作出了一定的改變,但在教學實踐中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又待解決。一是小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使其決定了其普遍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因此在英語學習中缺乏的主動性。二是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條件總體較差,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三是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課時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會加快進度,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由此可見,有必要將故事教學法引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除了符合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之外,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還具有多方面的應用優(yōu)勢。新課標下英語課程設置的教育教學目標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以及學習策略培養(yǎng)。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單方面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普遍缺少學習興趣。而故事教學法則迎合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同時以生動活潑的故事為載體,嵌入英語單詞和語法,使學生在聽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同步完成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相較而言,故事教學法無疑更具帶入性,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跟隨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對英語單詞語法進行推敲,并在表演時結合肢體動作展現出來,實現融會貫通。由此可見,故事教學法能夠良好的適應新時期小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和要求,有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故事選擇的合理性,因此為了保障教學效果,在故事選擇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首先,故事內容要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小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以及知識閱歷的限制,對于一些過于復雜和高深的內容難以做到有效理解,教師在選擇故事時應充分考慮這一特點,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脈絡清晰、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并融入其中。同時,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最好能夠和動作、語氣、聲調等結合起來,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英語故事要具有延伸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故事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因此所選擇的故事必須具備良好的延伸性,可以將英語單詞、句型、語法等方面的知識融入其中,拓展學生視野,鍛煉其思維能力。
再次,英語故事要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所選擇的英語故事除了形式和內容上的要求外,其內核還應具有教育意義,可以在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有助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弘揚,讓學生通過故事學習到英語知識的同時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和生活習慣,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以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Happy New Year!》一課為例探討故事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首先,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英文歌曲《Happy New Year》,讓學生們齊唱。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歌曲結束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和中國新年相關的圖片,如餃子、春聯、鞭炮等等,使學生們對教學主題和內容具備一個初步的了解。
其次,課程展示。課堂導入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日歷,引出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Spring Festival)。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簡要介紹春節(jié)的起源以及相關的民俗,如拜年(Happy New Year),并帶領學生們對這兩個詞組進行朗讀。之后在課堂上構建春節(jié)的場景,將貼春聯、吃餃子(dumplings)、拜年等風俗一一表現出來,列出這些風俗的英文表達,并闡述其蘊含的深意。以上這些內容和人們的生活十分貼近,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過程中。
再次,故事操練。這一階段教學可以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1)教師帶領學生跟讀故事并進行模仿。在前階段教學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們思考如何向親友表達新年祝福以及新年會做的事情,鼓勵學生們踴躍回答。之后播放故事錄音,故事內容為兩個小朋友之間相互贈送新年賀卡,讓學生們跟隨錄音將故事讀出來,并對不同角色的語氣聲調進行模仿;(2)分小組進行聯系。學生們通過跟讀熟悉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對故事中人物的語言語調進行還原,并融入飽滿的精神;(3)開展游戲活動。如搶單詞——教師將有關春節(jié)的粘貼在墻壁上,之后分小組,各小組出具一名,根據教師說出的單詞到墻壁上摘下相應的圖片,計算得分。這種活動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單詞的拼寫;(4)表演故事。由教師設置一個的具體的情景,如百年,讓學生們分小組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使用本課學到的單詞和句型編寫故事,并在課堂上表演出來,這樣能夠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熟練度。
最后,進行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們整堂課的表現進行打分,并適當給予獎勵。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不僅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而且能夠同時培養(yǎng)學生英語知識、技能、興趣、情感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促進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國應加強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推廣,促進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