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寒
摘 ? 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其涵蓋的課程內容、知識點等比較多,包括計算機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兩大板塊,對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職教師應關注教學改革,結合職業(yè)學校及學生特點,以應用能力為導向,實施課程改革。本文簡要論述傳統(tǒng)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從多個方面探討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方法,提高課程質量及效率,實現教學改革目標。
關鍵詞:應用能力 ?高職學校 ?計算機 ?基礎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6(b)-0197-02
在高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屬于必修課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使其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對人員的根本需要。依據課程背景、高職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及學習需求,對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靈活設置和選擇,為學生提供開放的計算機學習環(huán)境,確保其在以后工作中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
1 ?傳統(tǒng)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
雖然,高職學校非常重視計算機基礎教學,但在教學過程工作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忽略項目教學,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日常教學僅為考試服務,關注應試教育,忽略知識應用能力培養(yǎng),沿用“講授—復習—考試”這一傳統(tǒng)模式,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普遍偏低。其二,僅注重考試,忽略課程深度實踐。在學校,教師僅一味追求考試通過率,指導學生反復訓練簡單操作,直接將實際應用、高級應用操作方面的教學內容省略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能夠為學生預留充足的實踐訓練時間[1]。其三,忽略教學內容調整。計算機技術具備擴展性和易用性等特征,而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僅限于考試大綱、常規(guī)知識點,沒有依據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專業(yè)背景、崗位需求等變化,對課程知識點進行調整。其四,課程考核和學習質量評價方法單一。在學生以考試為主,或者片面追求等級考試通過率,忽略過程性評價,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而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過于統(tǒng)一,無法滿足各層次學生需求,很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水平。
2 ?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工作中,應關注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個體差異等,把計算機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分開。依據高職學生個體差異,優(yōu)化課程體系,通過項目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并結合課程要求,編寫項目化教程和實訓指導書,優(yōu)化課程考核,注重教學評價。通過教學改革,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2.1 尊重個體差異,優(yōu)化課程體系
高職學生基礎不一,采用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該過程中,對課程結構進行優(yōu)化,構建“基礎+應用”兩個層次的課程體系,使各層次學生需求得到滿足。將該課程劃分為計算機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兩個層次,高職學生可依據自身專業(yè)背景、興趣愛好,靈活選擇。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重心不一,前者主要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后者則關注計算機技術應用,兩類學生均可報名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依據自身需求,到課程網站上下載學習資源、復習資料等,自主練習。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操作系統(tǒng)、字表處理、信息獲取與發(fā)布、信息安全、計算機應用基本操作等。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則涵蓋Word高級應用、Excel高級應用、Flash動畫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影視動畫與制作、DMAX等相關內容。
2.2 關注應用能力,開展項目實踐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著重對高職學生的崗位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網絡機房環(huán)境下開展計算機基礎項目教學或案例教學,關注高職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該背景下,除了培養(yǎng)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之外,還應通過任務驅動法,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計算機興趣。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項目、案例設計,對課堂任務進行分解,讓學生得合作過程中,逐漸完成項目任務。該過程中,涉及Word文檔、Excel工作表、演示文稿制作等諸多實踐操作內容。以項目設計為載體,指導高職學生開展技能訓練,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讓高職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熟練掌握各類知識點和技能[3]。以Flash動畫制作為例,在課堂之初,要求學生把GIF動畫文件轉變?yōu)镕lash逐幀動畫。步驟1:新建一個Flash文檔,在場景中右鍵單擊,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文檔屬性”,設置幀速為25,文檔大小設置為200×300,背景色為白色。步驟2:從外部文件夾導入dy.gif,選擇“文件-導入-導入到舞臺”命令。步驟3:GIF文件作為連續(xù)幀被導入到舞臺。
2.3 編寫項目化教程及實訓指導書
依據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要求及高職學校課程標準,編寫項目化教程及實訓指導書。把課程標準作為參考指標,以項目為載體,任務為軸,把項目實現過程、解決方案展示出來,按照既定的流程,對教學過程、內容進行設計,以行動為導向,開展教學。還要把“職業(yè)+知識”的職業(yè)教育原則體現出來,向高職學生講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會其操作辦公應用軟件。關注項目劃分,使其以若干個任務形式存在,幫助高職學生熟練掌握各類計算機應用技能,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項目的認識和了解。課程實踐中,各類項目、任務針對性強,實用性和操作性兼具,應鼓勵高職學生自主操作和訓練[4]。例如,制作演示文稿,帶領高職學生制作新員工培訓演示文稿,并對該演示文稿進行美化。教師在該過程中,為高職學生提供指導。
2.4 優(yōu)化課程考核,注重教學評價
為了滿足應用能力培養(yǎng)要求,高職學校要改革課程考核、教學質量評價方法,使其具備多元特性。在考核評價過程中,把總結性考核和過程性考核結合起來,既要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兼顧實訓成績。在過程性考核中,觀察高職學生在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中的表現,及項目作品質量。完成課程學習之后,還要把高職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依據作品質量,對實訓成績進行評定。部分高職學生選修的是基礎層次課程,筆試、機試合格即可[5]。一些高職學生選修的是應用層次課程,要求其在期末提交項目作品。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工作中,通過設計多元化評價體系,強調過程學習,訓練高職學生的應用技能。這一過程中,也應兼顧高職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高職學生靈活選擇課程評價方法。這種方式更傾向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人文性特征。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常用工具軟件介紹及計算機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等一系列內容,對高職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課程學習要求。依據課程背景、內容、要求等,結合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施教學改革,引導高職學生熟練操作計算機,全面掌握各類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及應用能力,為后續(xù)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激發(fā)高職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張靜波.基于職業(yè)能力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2):46-47.
[2] 廖克順.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14-116.
[3] 馬朝霞.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魅力中國,2017(7):137-138.
[4] 許黎娟.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7(5):54-56.
[5] 劉壯.基于項目教學法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