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蓓蓓
南通市田家炳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0
初中政治;法治意識;議題式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課,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背景下,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則成為本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探討的課題。當下,許多中學法治教育課堂淪為灌輸學生法律常識的工具,不僅沒有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引起學生對法治教育的誤解。近日,筆者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課教師,聽了一節(jié)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王麗老師的《預防犯罪》一課,深受啟發(fā)。如果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也能如此思路清晰、設計巧妙、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就能讓中學生真正將法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材《預防犯罪》這一框題首先第一目“了解罪與罰”呈現(xiàn)了刑法的作用與內容、犯罪的含義與基本特征、刑罰的含義和種類。然后第二目“加強自我防范”,告誡學生要認清犯罪危害,預防犯罪,做自覺守法的人。如果我們按照教材的結構進行授課,那么就要從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刑法開始講起,這樣做容易掉進法律常識的灌輸。王麗老師打破常規(guī),對課本知識重新進行整合,理出了一條更貼近中學生思維習慣的邏輯體系:從“明軌跡、勿以惡小而為之”出發(fā),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引入了犯罪這一專有名詞,但不做深入解釋。然后從不良行為入手,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去認識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再到“懂自律,筑好自身防火墻”讓學生知道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并認識到預防犯罪,主要責任在未成年人自身。接著“學法律,主動了解罪與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學會區(qū)分罪與罰。然后“勿僥幸,挑戰(zhàn)法律要不得”讓學生認識到根據(jù)刑法,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也會受到相應的刑罰,從中體會到刑法的作用。最后“會矯治,掌握方法與技巧”從策略角度讓學生思考如何杜絕不良行為,預防犯罪。王麗老師將書本枯燥而繁瑣的知識整合成從輕到重、從認識不良行為到主動預防犯罪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以課本知識為載體,引導學生追究原因、探討對策。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厚重的教學內容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去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王麗老師在講授這一框時設計了密室闖關的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既新穎又獨特。王麗老師以“社會觀察室”“法律資料室”“行為矯治室”三個密室為活動形式,在每個密室中又通過不同的具體游戲方式,帶領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合作探討問題。比如,在“社會觀察室”中,首先讓學生觀看了蕭敬騰的成長經(jīng)歷視頻。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視頻完成拼圖游戲(如下圖)。在游戲任務的調動下,學生只有認真觀看視頻,才能理清蕭敬騰的成長軌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犯罪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在“法律資料室”中,王麗老師布置學生自主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相關條款,然后給出具體行為表現(xiàn)讓學生迅速判斷是不良行為還是嚴重不良行為。黃牌代表不良行為,紅牌代表嚴重不良行為。這種舉牌競賽的方式,能夠快速而清晰地辨別出學生是否掌握書本知識,教師是否需要在這個知識點中再做深入講解。這一教學設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又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在“行為矯治室”中,王麗老師給予學生一段材料,要求學生結合材料思考蕭敬騰是如何告別不良行為的。這一設計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材料的基礎上,能夠準確提取信息、調用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議題式教學要求將教學內容在推理或思辨的活動中展開。議題式教學不能淪為學生辯駁的課堂,而是要讓學生研究正確的價值取向探究議題、批判質疑、全面分析、理論論證。王麗老師在處理“了解罪與罰”這一知識點時,以校園霸凌的真實案例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犯罪的三個特征。學生通過學習書本知識認識到犯罪行為要受到刑罰。然后設計“案情回放”:五名未成年少女隨意辱罵、毆打他人致傷,產(chǎn)生惡劣影響明顯構成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追問學生:她們已經(jīng)盡力賠償了,也取得了諒解,為什么不能網(wǎng)開一面、避免牢獄之災呢?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免除牢獄之災,但又有一部分學生不贊成免除。議題具有爭議性,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去回憶法律的特征、思考樹立法律權威的必要性。在觀點的碰撞中,學生們意識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作出這樣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達成“勿僥幸,挑戰(zhàn)法律要不得”的價值選擇。
王麗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筆者看到了原來法治課堂可以如此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高中思想政治課是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相互銜接、共同承擔思想政治立德樹人任務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必須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的法治課堂也應遵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未來發(fā)展需要,緊扣社會熱點和學生實際,用巧妙的設計、富有爭議的議題、生動的情境,去培養(yǎng)學生觀察、辨析、反思和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yǎng)和社會參與能力的提升,讓中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