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我照顧作為心理咨詢師的一項倫理要求,需要心理咨詢師在咨詢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積極實施對自身心理、情感和身體健康有益的行為。自我照顧的培養(yǎng)有助于心理咨詢師具備合乎倫理和勝任實踐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當前在心理咨詢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缺乏對自我照顧的重視和培養(yǎng)。面對心理咨詢專業(yè)化的要求,應當將自我照顧概念化,將消極治療轉變?yōu)檎骖A防,將自我照顧視為一種需要教授和實踐的能力,提供自我照顧的培訓機會。
關鍵詞 倫理 自我照顧 倦怠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內心理咨詢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作為心理咨詢的核心要素—心理咨詢師,本身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2012年10月《精神衛(wèi)生法》的頒布以及對心理健康新的需求賦予心理咨詢師新的內涵,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程度的挑戰(zhàn),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專業(yè)化的背景下承擔著多重角色,面臨著角色沖突,同時會產生較高幾率的焦慮,抑郁、替代性創(chuàng)傷以及情緒耗竭發(fā)生,這些問題的出現彰顯了自我照顧的重要性。自我照顧既是對心理咨詢師個人的挑戰(zhàn),也是每個心理治療師必須面對的專業(yè)倫理需求。自我照顧、心理咨詢實踐反思和自我評價是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核心基礎能力。
1自我照顧的內涵
自我照顧是一種預防心理壓力與耗竭,維持一定程度身心健康的必備能力,是倫理的必需要求。從簡單字面解釋自我照顧的意思是照顧好自己,但從不同角度和各種人群的研究表明自我照顧含義是多樣的。照顧可以解釋為照顧自己,也被概念化為一種活動、過程、一套策略或原則以及一種能力。隨著時間推移,自我照顧的定義不斷發(fā)展,變得更加廣泛,包括身體、心理和情緒健康三個方面。自我照顧被認定是在心理咨詢服務中維護受損的權益以及處理職業(yè)創(chuàng)傷一種倫理要求和關鍵行為。自我照顧是專業(yè)人員用來消除與受到創(chuàng)傷的受害者一起工作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保護策略或日?;顒印谋举|上講,良好的自我照顧是整體的,也是個人的。自我照顧是指一種維持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涵對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需求的覺察,然后開展自我照顧行為,使各方面達到平衡。目的在于促進及維持身心健康,使個體能夠免于耗竭,而在出現不良狀況時,也能從中恢復,達到個人的幸福感。
2自我照顧的倫理要求
倫理守則的存在讓咨詢師在日常生活中保證專業(yè)能力練習以免對來訪者造成負面影響。研究表明當心理咨詢師在受損的情況下對來訪者進行咨詢服務時會對咨詢產生負面影響。相關專業(yè)協會規(guī)定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范是我們更好理解并遵守倫理規(guī)范的重要依據。
美國心理學會(APA)在美國心理學家的倫理和行為準則(2010;2.06版)中注明“當心理學家意識到個人問題會干擾他們充分履行與工作相關的職責,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如獲得專業(yè)咨詢和協助,并確定他們是否應當被限制或終止與工作相關的職責”。自我照顧是維持平衡和自身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指導建議包括心理學家與潛在的受損者進行互動時,向其他心理學家提供咨詢和反饋。美國心理學會對于提供適當的職責,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它只是設想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可以與其他有能力的同事建立聯系以獲得相應反饋。自我照顧在這些指導方針中,并沒有被提升為一種避免損傷的方法。
女權主義治療研究所頒布的有關女權主義治療的倫理守則與美國心理學會在受損的情況下保持自我覺察的準則不同,女權主義的倫理道德規(guī)則提供了一個讓心理學家主動參與自我照顧活動的指導。具體的守則聲明:“女權主義治療師應當在工作之外持續(xù)進行自我照顧活動,她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和弱點以及固有的獨特壓力。在工作中,她展示了與來訪者建立健康界限的能力,她也愿意以適當自我賦能的方式自我培育”。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2001;3.3版)中要求心理咨詢師在面臨個人問題和沖突時要尋求適當的專業(yè)援助,這些問題或沖突會損傷他們的臨床判斷和表現。美國咨詢協會(ACA)在美國咨詢協會的倫理準則同樣也指出咨詢師應當“從事自我照顧活動,以維持和促進他們情緒、身體、心理和精神健康以滿足他們專業(yè)責任的要求”。這個聲明要求咨詢師從事自我內省的練習,并以自我覺察為工具保持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能力。缺乏適當的自我照顧會導致能力問題,解決不好的壓力最終會導致痛苦,損傷并伴隨著不當的行為,具體來說,除了個人壓力外,心理學工作者也經歷著職業(yè)壓力。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CPS,2018;第2版)當中要求心理師應關注自我照顧,警惕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對來訪者造成傷害的可能性,必要時應當尋求督導或其他專業(yè)人員的幫助,限制或終止臨床專業(yè)服務。自我照顧不是隨心所欲,它是預防痛苦、耗竭和損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被認為是“額外”或“有時間再做”的事情,而是我們職業(yè)操守的一項基本活動。
3自我照顧的培訓
自我照顧可以幫助心理咨詢師學習與未來職業(yè)生涯直接相關的自我照顧策略以應對壓力來源。在心理咨詢的研究中,有大量關于壓力、倦怠、同情疲勞和繼發(fā)性創(chuàng)傷壓力的文獻,將自我照顧與損傷、心理壓力、無效照顧和不道德行為聯系起來,雖然自我照顧對心理咨詢師有直接好處,是職業(yè)實踐的道德要求,但在職業(yè)心理學培訓項目中,對自我照顧的重視程度相當低。當前努力解決自我照顧和健康問題往往基于是一次性的經驗,而不是培訓課程的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83%的學員說他們沒有收到在壓力和自我保健培訓的書面材料,63%的人說他們的培訓項目沒有促進自我保健的活動以及59%的人認為他們的培訓計劃沒有促進自我照顧的氛圍。心理健康、心理治療和損害是自我照顧培訓項目手冊中最常提到的術語。在悲痛、損傷的背景下,很少強調自照顧,這表明自我照顧被視為對損傷的干預,而不是預防。
4自我照顧培訓計劃的措施和建議
自我照顧是心理咨詢師的倫理標準,心理咨詢師必須把自我照顧的期望作為我們職業(yè)認同的一部分。教員、臨床主管和部門領導必須通過自我照顧實踐的建模、倡導和培訓來促進自我照顧文化。強調自我照顧的課程是很重要的。在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地披露自己在實現個人生活和職業(yè)生活之間平衡和整體健康策略的努力來樹立自我照顧的榜樣。參加部門的自我照顧講習班、討論會以及繼續(xù)教育活動,進一步鼓勵文化轉變,促進自我照顧。
4.1將自我照顧概念化,將消極治療轉變?yōu)檎骖A防
自我照顧是一個主動的、持續(xù)的過程,強調心理健康和預防。然而在專業(yè)培訓中存在一旦發(fā)現問題就進行干預的反應性策略,而不是積極地關注自我照顧的傾向,自我照顧沒有被納入各個層次的培訓中。有必要通過培訓項目,從個體損傷轉向更積極主動的自我照顧。自我照顧培訓計劃內容應該包括在他們的工作手冊或其他出版的資源中清晰表達和易于獲取,鼓勵心理咨詢師持續(xù)地進行自我照顧行為,并定期監(jiān)測自己的身體、精神和情感健康。超越個體損傷觀點也意味著培訓需要做的不僅僅強調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相反,自我照顧需要系統地納入培訓和提供的實踐機會中去。
4.2將自我照顧作為一種需要教授和實踐的能力
隨著專業(yè)心理學越來越重視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和培訓,我們必須把自我照顧作為一種道德實踐的能力,并在這方面培養(yǎng)學員。自我照顧是一種必要的能力,必須由相應機構處理,以符合認證資格。如自我照顧的概念體現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核心能力要求中有具體的闡述。能力基準將自我照顧分為自我照顧、心理咨詢實踐反思和自我評價,反映出自我照顧是專業(yè)人員的核心基礎能力。
當前心理咨詢師的自我照顧資源越來越多,包括網絡資源和書籍,但針對培訓階段的資源卻很少。自我照顧的指導應該在培訓的早期就開始。開展課程提供教學和經驗學習的機會,不僅有助于理解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及其相關的結果,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和實踐自我照顧策略。在培訓中,可以將簡短的自我照顧活動作為一種常規(guī)做法,包括組織以自我照顧為重點的客座講座和同輩支持小組,以及舉辦講習班,教授在文獻中積累了經驗支持的自我照顧策略,促進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壓力管理策略和促進積極的健康行為。
4.3通過培訓和專業(yè)實踐,提供自我照顧方面的培訓
自我照顧的培訓應當具有持續(xù)性,應讓學員在整個培訓項目中不斷接觸和實踐這種能力。在培訓計劃中盡早但持續(xù)地關注自我照顧,鼓勵發(fā)展和加強自我照顧技能,使學員具備管理培訓中遇到的壓力源和日益具有挑戰(zhàn)性的臨床實踐的能力。自我照顧的重點應該貫穿所有的培訓階段和設置,包括臨床培訓地點,并在實習、培訓期間納入臨床監(jiān)督。
在專業(yè)心理學的系統和文化層面上,承認和支持自我照顧是必要的。專業(yè)協會可以在分配財政和基礎設施資源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以促進成員之間的自我照顧和福祉??梢栽O立一個自我照顧議程,以促進整個學科中自我照顧的訓練和實踐,并鼓勵自我照顧的研究。監(jiān)管部門通過系統性變革機構通過發(fā)展和促進自我照顧項目作為成員持續(xù)專業(yè)發(fā)展計劃的一部分從而支持成員。
隨著心理咨詢行業(yè)的專業(yè)化要求的提升,在培訓和專業(yè)實踐中應對挑戰(zhàn)的機會也出現了。自我照顧在倫理規(guī)范中體現為一種倫理實踐的能力,是一個培訓問題,必須更好地實施相應培訓方案。自我照顧培訓的基礎是從單純的反應性自我照顧政策,轉向由教師和臨床主管為學員提供自我照顧和健康的培訓資源。
作者簡介:徐愛兵(1981.12-)男,漢族,江蘇鹽城人,在讀博士,蘇州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與咨詢。
參考文獻
[1] 周向華,楊青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能力及其結構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2(03).
[2] Christopher,J.C.&J.A.Maris.Integrating mindfulness as self-care into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training[J].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2010,10(02):114-125.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S].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0.
[4] Feminist Therapy Institute.Feminist Therapy Institute Code of Ethics. InH. Lerman &? N.Porter (Eds.), Feminist ethics in psychotherapy,1990:44.
[5]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AMFT code of ethics[S].2001.
[6]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工作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第二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