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摘 要 初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利用互動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但由于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實施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思考和引導,往往導致教學陷入被動狀態(tài)甚至成為困境。本論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互動教學來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通過探究,能夠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技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互動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改革和推進,部編教材要求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要利用互動教學法來有效的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多與學生進行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恰當?shù)慕虒W引導,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過度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忽略了課程本身存在的核心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容易導致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可能做出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因此,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注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要教師去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更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課堂要求,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法,來實現(xiàn)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的知識系統(tǒng)性構建能力和思維發(fā)散性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互動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參與組內學習任務、問題分析、學習分享等方式,來提高學生間的有效交流互動能力,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參與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和表達交際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1.2有助于改變課堂教學被動現(xiàn)狀——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過多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無法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從而讓學習對本學科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方式,注重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以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任務的學習和思考,完成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創(chuàng)新,達到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2初中道德與法治當中的互動教學策略
2.1教師以情感促發(fā)課堂教學的交流互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以情促學的交流互動設計,首先需要教師課前精準分析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現(xiàn)狀和不同班級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需要,結合這些內容,進行教學情感互動方面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拓展。其次,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要以豐富的情感表達、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強烈的責任心去引導學生學習,與學生積極進行溝通,讓學生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下,與老師達到認知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同步,第三,教師注重課堂教學微姿勢的運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你比如,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以鼓勵的眼神引導學生大膽表達想法;以肯定的眼神讓學生更加自信;以微笑的表情示意學生回答非常棒;以擊掌的方式引導學生跟隨老師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嚴肅的表情告訴學生某種課堂行為是錯誤的;以高揚的語調告訴學生教學重點;以撫摸學生頭頂?shù)姆绞奖磉_“錯了,沒關系”。這些簡單而微妙的課堂教學姿勢,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和情感變化,從而促進學生能更好的進行課堂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以情促交流互動的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是需要教師情感投入,以真誠的課堂教學情感去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2教師以新教學理念引導課堂教學的交流互動
在課程教學理念中,有一種“自我即課程”的理念,這一理念意味著課程應向自我開放,尊重個人的感受、體驗和價值觀念,關注人的個人知識或自我知識,把學生看成是知識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知識與文化的被動接受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理念,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看成為學生真實而生動的生活世界,這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中充分表達了這一內容。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學生可以自由地展示他的智慧和情感,學會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創(chuàng)造,讓學生回歸人性,即學生的情感、品質、人格、技術、知識等等,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中能夠透過老師的交流互動活動設計,感受到作為人的尊嚴、價值、自我意義和個性,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和知識真理的“占用者和宣告者”,學生也不再是課堂教學和知識真理被動接受者,師生都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師生之間在“你與我關系、對話關系”中,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tài)。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只有用這種課程教學理念,才能發(fā)自內心地做到引導課堂的交流互動,才能從學生的視角與學生平等對話,才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為觀察點,才能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去設計教學活動,才能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教學基礎,才能注重學生的情感內心世界、人格尊嚴以及學習獲得感和成就感,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才會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互動。
2.3教師以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交流互動
道德與法治課堂要實現(xiàn)交流互動,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這也是道德與法治開放性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要求。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情境片段創(chuàng)設,一節(jié)課堂可以創(chuàng)設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且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情境片段,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在“多樣”的教學情境面前,準確把握教師教學意圖和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知,激發(fā)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既要根據(jù)教學需求,有意識地拓展和延伸教學情境的情節(jié),充分地挖掘情境資源,使之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還要注意用一條情境線索貫穿教學始終,形成明朗的教學主線,才能達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的教學交流互動。
2.4教師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交流互動
在互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互動,比如,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案例,設計相關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實現(xiàn)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課堂與多媒體之間的教學互動。例如,在“情緒的管理”這一框中,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中選取“不同情緒下人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情緒感染”等相關視頻案例,讓學生通過對視頻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得出結論:情緒具有感染性且情緒需要調節(jié),這樣的互動教學,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啟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思維,還引導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互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不僅通過形象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且讓學生能夠在知識分析和探索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教學當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思考創(chuàng)設互動型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從而有效的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開洲.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3):131-132.
[2] 戴永紅.互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