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暢 鄭臻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兒早期感染診斷、治療中SAA與和PCT、CRP的參考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間本院新生兒科收治95例患兒開展研究,將60例無感染癥狀患兒設為對照組,35例合并感染癥狀患兒設為研究組。對比分析兩組SAA、PCT、CRP指標差異。結果:相較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前SAA、PCT、CRP指標均明顯較高,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SAA、PCT、CRP指標較本組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但SAA指標下降趨勢更為顯著,P<0.05;且研究組內(nèi)細菌感染患兒相較于病毒感染患兒,SAA指標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PCT、CRP指標則明顯加高,P<0.05。結論:SAA與CRP、PCT指標均可用于對新生兒早期感染的臨床診斷,且三者之間存在相關性,可通過SAA指標變化確認感染指征并指導抗生素治療時長,參考價值顯著。
【關鍵詞】SAA;PCT;CRP;新生兒早期感染;診斷效果
新生兒感染是臨床中引發(fā)各類新生兒疾病與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對病毒感染新生兒而言,可引發(fā)局部或全身感染癥狀,在影響部分器官功能正常發(fā)育的同時,引發(fā)黃疸、敗血癥等全身性癥狀,對患兒健康造成威脅,故早期治療的開展對于新生兒感染病情的早期控制具有積極意義,但選取何種診斷手段可實現(xiàn)對新生兒早期感染的準確診斷,則是目前一項主要研究課題[1-2]。因此,為研究分析新生兒早期感染診斷、治療中SAA與和PCT、CRP的參考價值,特開展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間本院新生兒科收治95例患兒開展研究,將60例無感染癥狀患兒設為對照組,35例合并感染癥狀患兒設為研究組。
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日齡1~10天,平均(5.54±1.62)天;入院后經(jīng)臨床觀察,部分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后確認為非感染性疾病。研究組,男23例,女12例,日齡1~2天,平均(1.54±0.37)天;入院后經(jīng)各項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檢查后確認局部感染者21例,全身感染者14例,其中病毒感染者19例,細菌感染者16例?;純阂话阗Y料對比后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家屬均在知情前提下同意患兒參與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性疾病或缺陷者。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檢驗,取患兒就診當日外周靜脈血3ml作樣本,經(jīng)離心處理(半徑:20cm,轉速:3000r/mim,時間:15min)后,吸取血清上清液進行檢驗,其中SAA采用ELISA法檢驗,PCT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驗,CRP采用化學免疫發(fā)光法檢驗[3]。
檢驗期間各項操作均需嚴格按照實驗室相關標準操作規(guī)程實施,并嚴格按照檢驗儀器及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試劑檢驗。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SAA、PCT、CRP指標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各項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對比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A、PCT、CRP指標差異對比
相較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前SAA、PCT、CRP指標均明顯較高,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SAA、PCT、CRP指標較本組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但SAA指標下降趨勢更為顯著,P<0.05。詳見表1。
2.2 SAA、PCT、CRP指標差異組內(nèi)對比
研究組內(nèi)細菌感染患兒相較于病毒感染患兒,SAA指標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PCT、CRP指標則明顯加高,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感染是一類由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機能、宮內(nèi)感染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感染性疾病,可根據(jù)患兒感染病灶及癥狀表現(xiàn)的不同將其分為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兩類,對于新生兒發(fā)育及健康安全均具有顯著不良影響,故需選取有效檢驗方式,實現(xiàn)早期治療,降低疾病影響[4]。
研究結果表明:相較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前SAA、PCT、CRP指標均明顯較高,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SAA、PCT、CRP指標較本組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但SAA指標下降趨勢更為顯著,P<0.05;且研究組內(nèi)細菌感染患兒相較于病毒感染患兒,SAA指標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PCT、CRP指標則明顯加高,P<0.05。分析原因:CRP作為人體在炎癥反應刺激下所產(chǎn)生的一類炎性反應蛋白,多在人體合并感染癥狀后48h內(nèi)升至最高值,且可隨著患者病情惡化及緩解程度的變化而變化;PCT是一類由人體病原性微生物感染后所生成的一類應激性蛋白,指標數(shù)據(jù)可隨患者炎癥癥狀的加劇而上升;SAA作為由肝細胞所生成的物質(zhì),其對于人體感染癥狀較為明顯,可在各類病原微生物感染情況下,實現(xiàn)血清濃度的迅速上升,且相較于CRP與PCT,其靈敏度更為顯著,且個體差異影響小,故可實現(xiàn)對新生兒感染癥狀的有效評估[5-6]。
綜上所述,SAA與CRP、PCT指標均可用于對新生兒早期感染的臨床診斷,且三者之間存在相關性,可通過SAA指標變化確認感染指征并指導抗生素治療時長,參考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隆耀清.血清CRP、SAA、PCT檢測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3):40-41.
[2]李松,羅玲.新生兒敗血癥外周血中PCT、SAA、CD64含量與炎癥反應程度及臟器功能的相關性[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04):542-545.
[3]黃秋萍,游森水.PCT、CRP對新生兒感染早期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0):158-159.
[4]管建.血清淀粉樣蛋白A、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新生兒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黑龍江醫(yī)學,2018,42(08):819-820.
[5]羅紅,王俐,李毓林.CRP、PCT在新生兒細菌感染性黃疸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07):1231-1234.
[6]石祖亮,胡洪波,楊林,等.超敏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和血清淀粉酶樣蛋白A檢測對新生兒早期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2):1896-1899+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