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清
摘? 要:該文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構建主義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分析,設定了教學模式的框架以及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最終得出以下結論:(1)使用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2)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tǒng)性教學改革項目。(3)通過構建主義理論實行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意識以及自我表達意識。(4)師生之間的交流明顯增多,關系也得到改善,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構建主義?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a)-0122-03
隨著全球化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英語教育也在進一步發(fā)展。如今,在許多情況下,衡量一個人整體素質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就是其英語水平,現(xiàn)今大學生迫切的任務就是掌握和輕松應用所學的英語,然而,高校的英語教學說并不理想,大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水平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學習在建構主義理論下并不是單純地從外部到內部的單向輸入,而是新的信息與學習者原有的知識互相交替,即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習者應該通過先進的思維活動來學習,而不是簡單地遵循記憶過程。隨著學生不斷成長,他們需要掌握間接經(jīng)驗。因此,信息傳播對于學習者來說非常重要。但是,信息傳輸本身并不能保證有效的知識構建,它需要通過學習者的積極建設活動來實施。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習是一個積極建設的過程,學習者積極地構建信息,并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
獲得多少知識取決于學習者在構建相關知識意義上的自我體驗,即獨立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學習者背誦老師教授內容的記憶能力。構建主義認為:促進教學的4個條件主要有主體、情境、協(xié)作和資源,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中心。學生首要做的事就是學習,必須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自己控制學習過程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學模式主要分為開放式教學以及課堂教學,該文就開放式教學進行研究。
1? 建構主義理論倡導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1.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框架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是在一般的各種主義理論以及行為批判理論等基礎理論的發(fā)展而來的新型理論。該理論是由歐洲的學者所發(fā)現(xiàn),而得通過針對當時兒童的少年心理變動,從而研究出來的系統(tǒng)構建理論。兒童思維就是人類思維發(fā)展的雛形,通過分析兒童思維可以更確切的分析得到人類的思維框架,從而有助于構建學習。而隨著現(xiàn)在的發(fā)展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也逐漸的同化和互補,獲得了更多新型的知識。所以現(xiàn)在的構建主義主要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通過利用周圍教師教授思想而得到。而且現(xiàn)在要依靠周圍的學習材料,通過各種意義的設計才能完成對學習的基本操作,并且學習過程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不能只依靠自己來完成,所以才誕生出來討論合作等機制來完成學習合作過程。而且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學習環(huán)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定要完成對于學習環(huán)境及學習材料的準備。
1.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教學模式
何克抗根據(jù)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將構建主義教學模式分為:當時的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與一般的學習有點不同,它主要倡導利用學生的自我積極性來進行學習,并且通過教師以及各種學習材料和導師能力為輔來進行教學。通過學生以及各種輔導材料來激發(fā)學生的自我主動性,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開拓精神,從而達成學生學習的目的。在當時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對當時的權威學習體系造成的挑戰(zhàn)和影響,也撼動了當時的學習思維和地位。當是構建主義者認為自己的思想理論是最符合時代進程的一種學習體系,通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最大化學習的效率,從而完成學習的過程。并且提出了支架式教學方法,就是指通過利用教師來進行學生的素質教學,當學生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老師再出來指導,平時都是由學生來進行自主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更高地調動自身的潛力進行學習的過程。他們就可以通過該技能來“同化”和“順應”,從而進行更多的自我管理調節(jié)。對此進行探索時發(fā)現(xiàn)所謂的教學過程就是在引導者的指引下使學生對知識自己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引導者提供的教材主動進行學習,并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運用發(fā)現(xiàn)方法在構建意義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的意義。例如,在進行外語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充分研究每個學生的特性來給學生設立一個機制,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關系,并且調整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來使他們能夠明白學習過程的重要性。構建主義認為老師教育學生主要是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理念,而并不是只一味地傳授知識。以構建主義將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團隊合作的默契,作為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之一。認為高效率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和學習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 大學英語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架
2.1 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界定
從以上對構建主義的描述可以看出,對于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改變,必須要發(fā)揮學生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身的潛力,才能更加提高現(xiàn)在教學的效率。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改變老師的職能,才能夠使現(xiàn)代的教學更有效率。為了實現(xiàn)學生知識技能的系統(tǒng)化和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必須打破以往的“一師一教一黑板一教室”,實行封閉式教學模式。其中開放式教學也屬于教學模式,從我國高校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我們可以將開放式英語教學模式定義為: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習環(huán)境要素(場景、合作、對話)實現(xiàn)大學英語的教學時間和地點,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的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2.2 開放式教學模式中三大板塊的設計
根據(jù)開放式英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將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分為三大部分:(1)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使用多媒體軟件和大班教學模式;(2)對語言進行訓練,使用小班教學模式;(3)利用校園網(wǎng)絡和學習軟件,使用自主學習模式。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三大部分設計如表1所示。
根據(jù)表1所示,我們并沒有將傳統(tǒng)的封閉式講座課程完全放棄,而是合理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有用教材,利用多媒體軟件和教學課本中的有用信息,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優(yōu)勢,節(jié)省教師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在小班教學課上,主要開展的是師生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不限制學生在構建語言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才能。所謂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可以自行學習,不用管教,通過學習軟件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進行學習。以上3類課程反映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有機結合。不管是大班、小班教學還是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都不容忽視。同時,我們也希望學生可以使用校園網(wǎng)絡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的自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性,提供無限時的自主學習空間,達到開放性。
3? 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jīng)過近2年對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實踐,研究者對此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已收回了191份問卷。表2所示的是問卷調查的結果。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對我校目前設置的三門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安排感到滿意的學生占86.4%,其中自學的滿意率為84.9%,小班互動的滿意率為93.2%,大班授課的滿意率為73.9%??傮w而言,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明顯是成功的,它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可,并符合我們改革的初衷。為了更具體的了解情況,我們組織了座談會,并收集了學生的具體意見和建議,從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對三大部分的教學安排不滿意的學生學習成績總體是很好的,他們只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獨立學習。小班教學的大部分學生均表示滿意,只有少數(shù)口語不好的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他們仍然希望老師能夠多多講解。
4? 結論
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分析,得出以下一系列的結論:(1)使用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在先進教育理論指導下實現(xiàn)學生綜合英語素質的教學實驗。(2)開放式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tǒng)性教學改革項目,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其中包括開放式教學和課堂教學,開放式教學管理和開放式教學評估等。(3)通過構建主義理論實行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意識以及自我表達意識。(4)師生之間的交流明顯增多,關系也得到改善,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以上這些都有助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凸顯構建主義教學理念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然而,在構建主義教學的指導下,英語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學生的自主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它也需要廣泛應用多媒體的網(wǎng)絡技術。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努力實施構建主義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的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Corder,Henrekson M, Jakobsson U. Where Schumpeter was nearly right – the Swedish model and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16,11(3):331-358.
[2] Lantolf,Abegaz B.The economics of surplus squeeze under peripheral socialism: An Ethiopian illustration[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7,23(3):51-77.
[3] Boettke PJ.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viet Socialism: The Formative Years, 1918-1928[J].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90,10(3):839-841.
[4] Vygotsky,Junker T,Ho?feld U. The Architects of the Evolutionary Synthesis in 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y: Science and Politics[J].Biology & Philosophy,2016, 17(2):223-249.
[5] Bruner,Laibman D.Mature Socialism: Design, Prerequisites, Transitions[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2015,45(4):501-507.
[6] 王湘玲,李新民.構建大學英語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6(2):13-17.
[7] 翟象俊,司顯柱.多元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建構——建構主義視域[J].外語學刊,2016(1):110-112.
[8] 呂劍虹,俞秀紅.建構主義理論和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探討[J].外語界,2016(S1):195-197.
[9] 陳堅林,司顯柱,趙海燕.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視閾中的大學英語課程設計[J].外語電化教學,2017(3):70-74.
[10] 馮忠良,豐玉芳,蔡玲.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