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穎君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胃腸外科,廣東 江門 529000
結腸癌為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腫瘤,因早期癥狀隱匿,發(fā)現(xiàn)時多已達中晚期,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此時化療則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1]。隨著靶向治療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2],在化療的基礎上應用分子靶向藥物可明顯地延長結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西妥昔單抗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特異性抑制劑,可有效地遏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誘導其凋亡,是治療惡性腫瘤常用的靶向藥物。本研究探討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結腸癌的臨床療效、安全性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晚期結腸癌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55~83歲,平均(63.58±12.17)歲;病變部位:升結腸23例,橫結腸12例,乙狀結腸8例;病理分類: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5例;Dukes分期:C期12例,D期31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52~80歲,平均(63.09±13.22)歲;病變部位:升結腸25例,橫結腸11例,乙狀結腸7例;病理分類: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6例;Dukes分期:C期10例,D期33例。所有患者均根據(jù)臨床癥狀結合影像、病理檢查確診,且均為首次治療,預計生存時間均在6個月以上,排除神志異常、心肝肺腎功能障礙、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精神障礙性疾病、嚴重感染及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相關要求,并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方案的目的和方法均清楚知曉,自愿同意加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性別等情況比較無明顯差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行化療: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生產(chǎn)廠家為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1276)180mg/m2,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90min內滴注結束,第1天;亞葉酸鈣(生產(chǎn)廠家為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2391)400mg/m2,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60min內滴注結束,第1天;氟尿嘧啶(生產(chǎn)廠家為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593)400mg/m2,靜脈推注,第1天;之后氟尿嘧啶持續(xù)靜脈泵入,2400mg/m2,持續(xù)時間為46h。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西妥昔單抗(生產(chǎn)廠家為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準文號:S20050095),初始劑量為400mg/m2,靜脈滴注,120min內滴注結束,后每周250mg/m2靜脈滴注,連續(xù)用藥8周。
1.3 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受益率、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治療效果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3]進行判斷,完全緩解(complete r emission,C R):靶病灶全部消失,無新病灶出現(xiàn),腫瘤標志物完全正常,維持時間≥4周;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及以上,維持時間≥4周;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 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0%或增大<20%;進展(progress disease,P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CR+PR)/各組總例數(shù)×100%。臨床受益的判定[4]:①疼痛強度減輕>50%;②鎮(zhèn)痛藥物減少>50%;③KPS評分≥20分;④在疼痛程度及體力狀況保持穩(wěn)定及排除液體滯留的情況下,體質量增加≥7%,上述四項中存在任何一項且剩余項無惡化,持續(xù)時間4周以上。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5]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時分別進行判定,該問卷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生活4項,共30個項目,各項目賦值1~7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及臨床受益率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臨床受益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別,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治療前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生活得分均無明顯差別,觀察組治療后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生活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及臨床受益率比較 [例(%)]Tab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linical benefit rate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表2 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Tab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toxic and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Tab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Tab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
結腸癌是指結腸黏膜上皮在環(huán)境因素或遺傳因素等多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生的惡性病變,高發(fā)年齡段為40~50歲[6]。FOLFIRI方案為晚期結腸癌患者常用的化療方案,能有效地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而緩解患者病情,但同時也會給機體帶去嚴重的毒副反應,如骨髓抑制、神經(jīng)毒性及重要器官功能損傷等,既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又影響到化療的順利完成。目前,分子靶向治療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日益增加,在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發(fā)揮出明顯優(yōu)勢[7]。西妥昔單抗是重組人鼠嵌合體的單克隆抗體,可與機體細胞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特異性結合,而競爭性地阻斷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等配體的結合,切斷由內源性配體介導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最終控制患者病情。
本組資料中,對照組采用FOLFIRI方案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西妥昔單抗,經(jīng)分析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臨床受益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能有效控制晚期結腸癌患者的病情,并改善生活質量。另外,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別(P>0.05),說明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并不增加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因此,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值得在晚期結腸癌患者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