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潤
山西省臨汾市鄉(xiāng)寧縣第三中學,山西臨汾 042100
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有厭學心理的學生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內心得強大才是真的強大,而思維能力是內心強大的樞紐,積極的強大的思維能力是內心強大的保障和基石。
2.1 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增強內心,增強對抗干擾信息的能力。
2.2 幸福學。哈弗大學泰勒·本一沙哈爾認為:幸福不是一種經驗,而是一種能力。幸福不需要對抗挫折,不需要努力爭取,就取決于個人能掌握的心理力量。個人認為可掌握的心理力量就是思維的能力,能從容面對形形色色信息的能力。
2.3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認知的需求、審美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七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需求影響思維的出發(fā)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抓住問題的關鍵點。
2.4 四個學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生的四個主要任務: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學習。以四個學會為核心國家提出了“做中學”的教育改革項目。其中,思維能力是學習探究、語言表達等能力的前提。
2.5 智商、情商、逆商。智商、情商、逆商都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商就是天賦,個體上智商有高有低,但其高低不是成功與否的唯一要素;情商就是你在這個社會中與其他人和諧相處,并且用你的能力和智慧,結合別人的力量,來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的能力;逆商就是面對生活中的苦難、災難、不幸、挫折,你所采取的是積極的態(tài)度還是消極的態(tài)度[。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強化情商、提升逆商,創(chuàng)造一個充分發(fā)揮智商的社會環(huán)境。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讓學生減少小聰明增加智慧的過程。
社會、家庭、學校對于教育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誤區(qū)影響著教育的健康發(fā)展,筆者就一些誤區(qū)進行整理和探究。
3.1 學習等于中高考科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學科雖然不參加中高考但是對其作用不容忽視,如果能客觀的對待能對中高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也能對對個人的社會生存起到積極的作用。跨學科、寬知識面的學習有助于眼界的開闊,對于思維能力中的思維廣度、深度、靈活度、邏輯嚴密程度、批判性程度、創(chuàng)造性程度和可誘發(fā)程度等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
3.2 它因法的盛行。它因法就是遇到失敗習慣于把原因歸結到外在的因素。當下遇到教育問題媒體、家長、孩子等習慣于把責任推給家教方式欠妥、環(huán)境不利于成長、教師處理方式不當?shù)韧庠诘囊蛩?,忽視了孩子應對各種問題的內在能力培養(yǎng)。人很多時候都不能選擇或者改變生存環(huán)境,但是能改變自己思維方式,多從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就會減少一些不平多一些收獲感及幸福的感覺。
3.3 過分強調表揚,忽視懲罰的作用。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于勸善,諍堪教矣。個人認為,懲罰和表揚是教育手段的陰陽兩面。表揚是肯定孩子的成就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勇氣。懲罰是讓孩子的行為更加符合社會的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讓孩子敢于面對不足和失敗,讓孩子學會從失敗和不足中汲取養(yǎng)分然后成長的能力。只有表揚沒有懲罰會讓孩子自大或者過于理想化,對自身缺乏客觀的定位和認識,從而對人生過于盲目。只有懲罰沒有表揚會摧毀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失去成長的勇氣。只有恰當?shù)谋頁P和適度的懲罰相結合才能讓孩子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素質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社會建設需要的各種人才,而思維能力的人才培育的起點和核心。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共情就是體諒他人的難處,感恩別人的善意,寬容別人的不足等,避免陷入唯我中心的思維陷阱,有助于我們形成多欣賞別人優(yōu)點、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客觀看待社會黑暗面等的積極思維習慣。通過共情能力有助于孩子理解大人世界的無奈和心酸,也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世界的不易,對于形成和諧家庭氛圍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共情能力是思維能力向健康方向發(fā)展的心理基礎。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如果沒有一定的目標和方向驅動就會被人的惰性所掌控,思維能力就會失去成長的空間和原動力。
學淺自知能者少,禮疏常覺慢人多。個人的文化底蘊是思維能力的源泉和理想轉化為現(xiàn)實的支撐。不管有多好的想法如果缺乏一定的底蘊都很難轉化為現(xiàn)實。知識的儲備不僅僅是書面知識的儲備,還包括技能、學習方法、思維能力、良好習慣等等個人素養(yǎng)的能力儲備。成功只垂青與有準備的人。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有一個漫長而孤獨的積淀期,唯有耐得住奮斗的寂寞才能有收獲成功的可能。
思維能力是個人不斷進取并適應社會需求的羅盤和探針。有了積極的強大思維能力才能發(fā)現(xiàn)身邊的機遇,才能為個人成長提供努力的方向。
守規(guī)則的核心是遵紀守法。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才能,讓自己在受保護的情況下盡展自身的才華。守規(guī)則的思維習慣是思維能力得以全面施展的守護傘,破壞規(guī)則只能是飲鴆止渴式曇花一現(xiàn)的悲劇性成功。此處的規(guī)則不包括某些不良的潛規(guī)則。
綜上所述,強化思維能力的途徑多種多樣。中學階段有余力的情況下,建議學生了解一些法律、經濟、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社會人文素養(yǎng)。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已學的知識可能已經落后了但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發(fā)散思維、邏輯思維、看待問題和反省自身的思維能力卻能伴隨一生,為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用的正能量的社會建設者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