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藝瓊
摘要:在現(xiàn)實社會中,圖書的借還方式有手機圖書自助借還,也有圖書館圖書自助借還服務兩種模式,這篇文章主要簡單地介紹了在當前社會中幾種流行的圖書自助借還方式還有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提出發(fā)揮當前智能手機技術,以及結合RFID技術,建立一種全新的圖書館自助借還服務。同時,這篇文章將陽江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例子,對可以進行自助借還的APP功能、界面的設計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效益進行討論。
關鍵詞:智能手機;RFID;圖書館;自助借還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7-0053-02
在信息通訊高速發(fā)展的今天,5g通信時代即將到來,4g智能手機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智能手機將日常的通訊、娛樂交往、商家及個人收付款、新媒體等功能集為一體成為一種技術密集型設備[1]在圖書館自助服務中,自助借還是一項最基本和主要的內容,它代表了現(xiàn)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變。目前,圖書館有各式各樣的圖書自助借還模式,一種是基于當代傳統(tǒng)條形碼技術實現(xiàn)的自助借還技術。這種圖書自助借還流程包括五個步驟,第一,為了對讀者的身份進行合法識別需要在自助借還機上讀取射頻IC卡,第二,每本圖書都有圖書館特地編制的條形碼,我們需要用條碼閱讀器進行讀取。第三,使用網絡系統(tǒng)將該條形碼傳遞給圖書管理數據庫。第四,所借還圖書信息能夠從數據庫中獲得,并記錄下來。最后對所借還的圖書進行充消磁操作。第二種,是采用目前較為流行先進的RFID技術,實現(xiàn)圖書自助借還,RFID(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與接觸式相反的自動識別技術,由于圖書中貼有識別標簽,所以自助借還機可以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圖書中RFID標簽中的信息,通過得到的相關數據來完成信息識別[2]。將RFID技術運用于圖書自助借還時。若要把圖書歸還或出借,只需要把圖書放到自助式借還書設備前的感應區(qū)域,它便會讀取讀者的借書證信息和圖書信息。使借還圖書一次性完成[2]。與傳統(tǒng)條形碼自助借還技術不同,此技術獲取圖書信息的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同時對于圖書防盜的方法也不同。如果要廣泛運用RFID技術。則每本書都需要加裝RFID標簽。另外,購買自助借還設備還需要一筆高昂的費用。第三是剛興起的手機自助借還模式。利用手機自助借還APP 。對讀者身份以及圖書身份進行識別。通過RSID可以對圖書借閱狀態(tài)進行數據讀取以及進行圖書防盜系統(tǒng)識別。將圖書的借閱歸還轉借等功能集為一體。手機自助借還模式為圖書館的自助服務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模式。不僅僅把手機當成手機使用,還把微型自助借還書機的功能融入手機里面。它去除了自助借還書機笨重昂貴的缺點。還為用戶節(jié)省了時間,去除了刷卡識別身份的過程。
1 自助借還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1.1 讀者身份的識別
在傳統(tǒng)的圖書館中借書證都含有條形碼。在條形碼被條形碼閱讀器讀取之后,再通過人工將相片與讀者對比進行讀者的身份識別。相比于傳統(tǒng)圖書館。含有非接觸的射頻IC卡借書證被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所采用。圖書館可以通過改證者的身份進行識別。安全性、可靠性比傳統(tǒng)圖書館要高許多。
1.2 圖書身份的識別
當前使用最廣泛的是通過圖書條形碼對圖書身份進行識別。圖書進館后圖書館管理員會將唯一的圖書條形碼貼在書的扉頁上。條碼閱讀器讀取圖書條形碼之后。這些數據將通過網絡傳輸給圖書館。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tǒng)再將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由系統(tǒng)根據圖書的條形碼編碼進行圖書身份的識別。同時,RFID技術也被一些圖書館所采用。這些圖書館將圖書加裝RFID電子標簽。通過RFID天線與讀寫器相互結合,可以讀取標簽中的圖書唯一編碼。在以網絡形式傳輸給圖書館的圖書管理系統(tǒng)進行判別,達到圖書身份識別的目的[3]。
1.3 圖書防盜系統(tǒng)的加(解)鎖
對借還的圖書進行防盜系統(tǒng)的加鎖或解鎖是借還圖書的最后一個步驟。我國目前的圖書防盜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采用傳統(tǒng)的磁條防盜技術,另一種是安裝RFID標簽防盜技術。就目前來說,大多數圖書館采用的防盜技術為第一種,也就是傳統(tǒng)的磁條防盜技術。而傳統(tǒng)的磁條防盜形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復合磁條,另一種圖書防盜磁條為永久磁條。復合磁條是通過對磁條進行充磁或消磁處理,以此來實現(xiàn)圖書防盜系統(tǒng)的加解鎖。當我們將充磁狀態(tài)下的防盜磁條拿出圖書館時。圖書館的圖書防盜監(jiān)測門便會發(fā)出聲光報警。而經過消磁處理的防盜磁條則不會。另一種磁條為永久磁條,這種磁條我們不能對他進行從充磁或消磁處理。目前,安裝ARID標簽防盜技術為更先進的防盜技術。通過更改RFID標簽的借還標志位實現(xiàn)防盜系統(tǒng)的加鎖或解鎖。
2 利用智能手機實現(xiàn)自助借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利用傳統(tǒng)的條形碼或者利用RFID技術。來實現(xiàn)圖書自助借還。都需要使用自助借還書機。但是自助借還書機的價格卻非常之昂貴。僅僅是一臺自助借還書機它的價格就需要5至7萬。大體上來說,一個中小型的圖書館需要有2到4臺的自助借還機。但是,對于一些中小型圖書館來說他們負擔不起這樣昂貴的費用。特別是在一些欠發(fā)達地以及資源經費緊張的地區(qū),都很難提供自助借還服務[4]。
利用傳統(tǒng)的條形碼或者利用RFID技術可以實現(xiàn)圖書自助借還。這需要圖書館有大量的資源以及經費。但不是每個圖書館都具備這樣的資源條件。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設計一種簡易、方便、安全的自助借還系統(tǒng)就顯得極其重要。以淮南師范學院作為例子。該學院師生學子設計出了基于智能手機的自助借還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的思路不同,讀者登錄圖書館圖書借閱管理系統(tǒng)是通過智能手機APP 進行登錄。只需要將圖書的條形碼放在手機的攝像頭進行讀取,就可以對所借圖書進行識別。圖書的其他基本信息則可以通過RFID標簽進行讀取。通過讀取的數據判斷圖書的借閱情況,實現(xiàn)圖書防盜,確保了圖書借閱的安全。
2.1 手機自助借還APP 功能設計
該款手機自助借款APP 的功能主要有:一、對讀者身份進行認證。二、圖書借閱。三、圖書歸還。四、圖書轉借。
2.2 自助借還功能實現(xiàn)
2.2.1 讀者身份認證
讀者通過在手機APP 上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實現(xiàn)對讀者身份的識別。這種方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刷卡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僅解決了讀者忘帶借書卡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圖書館經費有限、無力購買刷卡器等硬件設備的問題。
2.2.2 圖書借閱
在該APP 中,手機攝像頭的功能不僅局限于讀取二維碼,它也能用來讀取條形碼。通過該APP ,即攝像頭對準圖書的條形碼完成圖書身份的識別。攝像頭讀取完圖書身份代碼時。將讀取的數據傳輸到圖書管理系統(tǒng)中進行判斷。判斷該書的借還狀態(tài),再把結果傳輸到檢測門。若傳輸到檢測門的數據為借出。則檢測門不發(fā)出聲光報警,檢測門放行。若傳輸到檢測門的數據為在館。則檢測門發(fā)出聲光報警,檢測門不放行。這是一種極為安全的防盜系統(tǒng)。它強有力地保證了在館圖書的安全。
2.2.3 圖書歸還
用智能手機還書還存在著一大難點。就是如何把圖書還到指定區(qū)域保證圖書的安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設定手機借還APP 只能選定指定的wifi進行mac地址綁定。并且控制wifi的范圍為圖書館內。通過此措施來保證圖書所還區(qū)域正確、保證圖書安全。
2.2.4 圖書轉借
在傳統(tǒng)的圖書館中,由于轉借圖書之間的復雜性,傳統(tǒng)圖書館并不具備轉借功能。所以讀者之間的圖書轉借是不被允許的。但是,這一功能卻能在智能手機的自助借還系統(tǒng)中輕松實現(xiàn)。它只需要轉借的雙方同時打開該APP 。當借方將圖書的條碼號填寫好后,轉借方即可收到請求,若轉借方同意該請求,則他可以點擊同意按鈕即可完成轉借服務。
3 效益
3.1 社會效益
將智能手機與自助借還服務融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方式。它能夠更大程度地讓讀者體會到自助借還服務的方便。它只需要讀者在手機上安裝一個自助借還書APP 。就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讀者還可以隨心所欲的還書,不再需要經過排隊等復雜的環(huán)節(jié)。自助借還APP 通過圖書管理系統(tǒng)與手機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一項更加簡單、更加高效、更加實用的應用服務。它不僅減輕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對圖書館服務讀者的工作進一步優(yōu)化,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讀者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感。
3.2 經濟效益
手機自助借還模式為圖書館的自助服務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模式。不僅僅把手機當成手機使用,還把微型自助借還書機的功能融入手機里面,一部手機相當于一臺微型自助借還書機,克服了傳統(tǒng)自助借還書機體型巨大的缺點,方便靈活,無論在圖書館的哪個地方都可以進行借還操作。手機自助借還相較于傳統(tǒng)的自助借還方式,還具備一大優(yōu)勢:手機自助借還不僅減少了購買自助借還書機的資金投入,同時,還無需對自助借還書機進行成本維護,同時,完全由讀者自主的自助借還方式也減少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及數量。
4 結束語
將智能手機技術與RFID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圖書館自助借還服務,是一種費用不高,技術可行、安全可靠的方案,是圖書館實現(xiàn)自助借還,又一種實現(xiàn)智能服務的技術方案選擇。與傳統(tǒng)的借閱服務模式相比,它讓讀者在一個更自由的環(huán)境下通過自己動手完成對圖書的查閱、歸還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自我服務。這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同時也優(yōu)化了圖書館對讀者的服務工作,顯得更加的人性化與個性化。有效提升了讀者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感,使讀者在圖書館 自由地享受移動數字技術給他們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1] 付彧.基于符號學的手機APP 圖標圖形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10):90-94.
[2] 丁新華,王皓,趙丹丹.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2):65-68.
[3] 包瑞.電子標簽在圖書館的應用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3):74-76.
[4] 錢海鋼.NFC 自助借還書: 圖書館自助服務的新模式[J].圖書館學研究,2018(3):83-89.
[5] 朱影.圖書館自助服務發(fā)展趨勢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12):53-55.
【通聯(lián)編輯: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