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強
信息技術作為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必修課程,如何正確、全面地把握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之在課堂教學上相互滲透,有機聯系,是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和改革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打破課本內容的束縛。從課程的結構布局可以看出,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是今后一個時期高中信息技術課的主要任務。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已經從培訓編程人員、傳授應用軟件的使用轉變?yōu)榕囵B(yǎng)公民的信息素養(yǎng)。
在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一些跟信息技術行業(yè)及其發(fā)展有關的熱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辯論和深入學習,例如信息技術競爭、營銷、廣告、股票、融資和價格策略等。在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打印機、顯示器、手機、數碼相機等常用硬件及聊天軟件、游戲軟件和工具軟件等常用軟件的易用性上入手教學,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體會處理好產品的界面和功能關系的重要性。
其次,增加自然學科方面的知識。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學科,它已經滲透到很多學科領域。任何一項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涉及應用領域的多個學科,是綜合運用多種技術的結果。不論是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還是智能控制、工程計算,都不是單純依靠一兩項技術就可以完成的。自然學科和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一樣,對信息技術來說有著同等的重要作用。我們應當重視所有自然科學的進步,因為它們的進步會對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再次,增加人文、社會和管理學科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應該對信息技術學科所固有的文化、社會、法律和道德內容,信息技術學科的作用等內容有所了解,應該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行業(yè)專利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知識。
最后,要滲透德育。“德育為首”,在任何時候、任何學科都適用。在信息技術學科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中就有“強化信息道德、規(guī)范與倫理”這一項,以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和責任意識,提高課堂效率。另外,網絡道德教育同樣不能忽視。教師可采用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方式,如集體探討、論壇討論,或將德育內容融入操作任務、課后個別交流等。總之,教師應積極尋求更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從一個技術教學的研究者,轉變?yōu)椤翱蒲行汀钡慕處煛=處熞坏┮匝芯康男膽B(tài)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則對于新的問題也會更敏感、更有創(chuàng)見,其教育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