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型心肌病(DCM)是繼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之后導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見病因,常合并嚴重的心律失常, 5年病死率為15%~50%,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目前治療尚無根治辦法,主要以阻止基礎病因介導的心肌損害,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臨床以提高DCM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率為主要方向,雖然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及心臟移植能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但受到費用昂貴、技術因素、供體缺乏等因素影響臨床開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6例病人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心脈隆注射液治療對DCM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接診的52例DCM心力衰竭病人為研究對象,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10年版《心血管內(nèi)科學高級教程》中DCM診斷標準。排除:高血壓病、冠心病、長期過量飲酒史、系統(tǒng)性疾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病人。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齡32~63(46.87±5.41)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Ⅵ級48例,Ⅲ級4例。本研究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且被全程跟蹤,在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情況下采用隨機、單盲法分成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臨床資料均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病人均于入院24 h內(nèi)行心臟彩超檢查,確定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達到DCM診斷標準。對照組采取心力衰竭常規(guī)治療,即靜脈注射呋塞米、靜脈輸注硝酸甘油,每日頓服β-受體激動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組則同時加用心脈隆注射液治療,即5 mg/kg心脈隆注射液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輸注,2次/日,首次使用應進行皮膚過敏試驗且呈陰性。兩組均治療10 d后評定臨床療效。
1.3 評價指標 心臟彩超檢測LVEF、LVEDd,進行6 min步行試驗(6MWT)。于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時采集靜脈血,采用雙抗體免疫熒光法測定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根據(jù)心功能改善情況評定臨床療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以上者為顯效;心功能改善1級者為有效;心功能無改善或心功能加重者為無效。
2.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經(jīng)治療10 d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與對照組的84.6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2 兩組LVEF、LVEDd、6MWT指標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LVEF為(58.02±2.57)%,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明顯增加,LVEDd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明顯減少,而治療組治療后6MWT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LVEDd、 LVEF、6MWT指標對比(±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兩組NT-pro BNP、hs-CRP指標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NT-pro BNP、hs-CRP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NT-pro BNP、hs-CRP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DCM是導致心力衰竭的較常見病因,且發(fā)病年齡較低, 一旦發(fā)生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可達15%~50%,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負擔。目前治療方案主要是阻止基礎病因介導的心肌損害,應用藥物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以提高DCM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率為主,雖然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及心臟移植等非藥物治療方法能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但受到費用昂貴、技術因素、供體缺乏等因素的影響,目前開展得還比較少。因此,尋求更好的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方案十分必要。
心脈隆注射液以美國蜚蠊體內(nèi)提取物為主要成分,以多肽、核苷和復方氨基酸等為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心肌損傷,抗心臟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活,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肌供氧,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改善心臟功能,保護心肌等作用[2],常常被用來治療各種心力衰竭。
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脈隆注射液治療DCM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LVEF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增加,LVEDd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治療組經(jīng)過治療后6MWT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增加。治療組治療后NT-pro BNP、hs-CRP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減少。分析原因為:炎性因子通過參與心肌細胞的壞死、凋亡,導致心肌進行性纖維化,從而發(fā)生心力衰竭,對DCM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重要作用[3-4]。在心力衰竭發(fā)生時,NT-pro BNP能夠有效地反映心室負荷量,是心力衰竭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5]。LVEF是反映心臟收縮功能的重要指標,其水平的降低則表示心功能減退[6]。心脈隆注射液通過多重機制協(xié)同作用,可抑制心肌重構、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減輕心臟負荷,起到抗心力衰竭的作用[7-8]。
應用心脈隆注射液治療DCM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心肌細胞的炎性反應,提高LVEF,縮小LVEDd,改善心臟功能,進而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