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 劉芹 馮俊琨
摘?要:針對應用型實訓性課程AutoCAD操作命令多,分配課時少的問題,本研究將微課與AutoCAD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AutoCAD;微課;學習效率
一、AutoCAD教學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在高職《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中,AutoCAD繪圖部分教學課時少,如何在有限課時條件下提升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是對教學能力提出的挑戰(zhàn)。
AutoCAD是實踐與應用型課程,傳統(tǒng)的AutoCAD授課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觀看,教師演示結束后學生再進行練習。由于AutoCAD的操作指令多,且交互式命令的每一步都需要進行輸入,教師操作一遍,學生難以記住,這就使得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學生“一看就會,一做就廢”。學生能看明白教師的演示,但自己畫圖時難免出現(xiàn)錯漏,不能順利完成練習的內容;二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分身乏術”。學生練習時遇到問題,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往往疲于應對,無法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率;三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不會。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同樣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生學習所用的學習時間差異較大。因此,無差異化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課上和課下時間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微課的特點及其在AutoCAD教學中的優(yōu)勢
微課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主要載體,時長通常在 10 分鐘左右,簡短高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著力解決教學活動中的某個重點或難點。這種微視頻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習者的心理特點,不會給其視覺駐留帶來任何消極影響,降低了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同時,學習內容的即時傳輸,使學習互動性、時效性更強。[1]
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差,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將微課引入AutoCAD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勢:
(1)AutoCAD是實踐與應用型的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效率低。將教師授課過程制作為微課,學生跟隨視頻邊學邊練,使教與學無縫銜接,實現(xiàn)了手把手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2)AutoCAD操作指令繁多,內容枯燥。而微課視頻短小,講解詳細,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和抵觸心理,提高學習動機水平。學生在一個學時內完成多個視頻內容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用微課教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更多的內容;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課下還可以通過視頻繼續(xù)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反復觀看視頻,還可隨時暫停視頻。
(4)學生在學習AutoCAD時,往往遇到各種問題,針對上課過程中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教師可及時將解答的操作過程通過錄屏軟件錄制為微課視頻,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手機上觀看解答視頻。通過微課視頻共享,使得每位學生遇到問題后都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這即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AutoCAD教學微課的制作
微課是給學習者使用的教學資源,微小而“位不卑”,雖然時間短,但仍然需要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預先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2]
在《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中,AutoCAD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對AutoCAD基本操作指令的學習,能夠使用該軟件繪制零件圖樣和簡單裝配圖并能輸出打印。AutoCAD內容安排十個學時進行教學。通過前期調查,學生所需的學習時間一般為視頻時長的3倍,因此將微課視頻總時長控制在130min之內是合理的。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以扳手平面圖和零件三視圖作為教學任務(如圖1、圖2),使用視頻編輯軟件Camtasia Studio制作完成29個微課視頻進行教學。
微課教學視頻依然要保證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和內容的全面性。教師從確定主題開始就需要考慮授課方法、授課策略、內容講解、導入總結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加強內容與形式的整合。微課教學內容以任務為導向,明確各個命令之間的對比與聯(lián)系。如在講解矩形命令時(如圖3),微課開始先給出需要完成的繪圖任務,然后指導學生逐步完成圖形的繪制。
四、微課在AutoCAD教學中的應用
用微課視頻替代教師授課,課上學生通過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成為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者和督促者,同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對于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教師當堂將解答的操作過程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錄制為微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觀看解答操作。解答視頻的制作和共享,實現(xiàn)了學習內容的即時傳輸,使學習互動性和時效性更強。
以形成性評價作為本課程的總評成績。形成性評價是基于學習過程的評價,以成果展示、討論和交流情況、課堂活躍程度及課堂考勤等為評價依據(jù)。[3]本課程采用教師評價的方式。根據(jù)學生對29個微課視頻中繪圖任務的完成情況做出評價;根據(jù)學生在線學習的討論情況、上課發(fā)言情況及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根據(jù)學生課堂考勤考查是否參與課堂學習進行評價。
五、微課在教學中應用的反思
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94%的學生更喜歡微課授課模式。CAD的合格率由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70%上升到92%,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對計算機繪圖興趣濃厚。
微課應用于實訓應用型課程的教學,在有限課時條件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保障了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督促著和幫助者,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
構建完善的微課評價指標體系,對微課進行更好的設計,提高視頻的趣味性和合理性,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何博,蘭國帥,王祖源,張一春.基于混合學習的微課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0.
[2]張一春,鄧敏杰,唐麗.微課助力教學變革,比賽提升教師能力——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分析及啟示[J].2018.10.
[3]王宇熙,蘭國帥,張一春,潘悅.基于混合學習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及應用研究——以“iebook制作電子簡歷”為例[J].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