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階段性的觀察,梳理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并對教師的“守望者”定位進行了解讀。文章作者從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總結了班級建設相關實施步驟,并提出了只有做到真正相互了解才能做好學生的“守望者”。
關鍵詞:學生;“守望者”;班級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9-0136-02
一、現(xiàn)狀分析
近年來,學生與教師對抗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輕則學生在課堂上“頂撞”教師,重則學生與教師之間發(fā)生肢體沖突。也有些學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困難時消極面對,嚴重者走極端,跳樓、服毒等。還有些學生由于沒能處理好與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早戀行為,嚴重影響學習成績。以上三類問題只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部分。小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就會進一步演化成更為嚴重的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一個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人“守候”,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總會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守候”好自己的孩子。比如,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父母對其的教育就可能鞭長莫及。在學校里,“守候”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守望者”。
二、關于班主任“守望者”角色的認識
那么如何做好學生的“守望者”呢?在此,我將對班主任角色的理解分為兩個層面,即知識學習層面和身心成長層面。其中,知識學習層面可簡單理解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下面我將重點闡述身心成長層面的理解。
在身心成長層面,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心理開始從兒童時期的“取悅父母、教師”逐漸過渡到“取悅同學”,從依賴父母到渴望獨立。在此過程中,某些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就是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加之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可能一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都沒能見到自己的父母,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少之又少,問題也接踵而至?!芭涯妗笔羌议L對這一時期孩子特征的主要認識。處于此階段的學生也就很容易出現(xiàn)諸如本文開頭所列舉的那一系列問題。
盡管如此,但是“教室里的春天”依然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內容。
教師與學生接觸之初,所有學生對教師都有一個正向認識。
教師對學生一如既往地關愛,他們遲早能夠感受到,一切的誤會源自溝通的缺乏。
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可以感染學生。
學生更喜歡教師的鼓勵,而非批評。
……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班主任的角色理解為“守望者”?!笆亍弊∽约旱膶W生,隨時關注他們的學習、身心發(fā)展狀況,認識并理解學生,必要時提供支持與幫助;“期望”自己的學生能越來越好,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鼓勵他們。這是一種對學生的熱愛。也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守望者”。
三、將班主任這個“守望者”角色滲透到班級建設中去
每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所不同,班主任若沒有系統(tǒng)的應對策略,將難以成為學生的“守望者”。那么“守望者”角色在班級建設中是一個怎樣的定位呢?這里面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其一,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守望者”,在班級整體的運行中起著引導、糾正、促進、維護的作用。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在班級建設的各項內容中加入便于自己“守望”學生的舉措,另一方面需要隨時關注班級整體運行情況,并在必要時進行適當調整。其二,班主任也是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守望者”,在班級建設整體框架下,通過各種舉措及時了解并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以上內容看似是“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實則兩者相輔相成。守望班級的整體運行,讓大部分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展的同時,也便于班主任及時了解并關注學生的問題;反過來,及時了解并處理好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問題,亦可幫助班主任及時掌握班級整體運行情況,進而促進整個班集體積極健康發(fā)展。
四、從班級整體角度體現(xiàn)班級建設中的“守望者”理念
第一,在班委系統(tǒng)建設層面,我增加了多個值日班委。值日班委的主要職責是記錄班級每天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以便班主任更加詳細地了解班級情況。這些值日班委的工作與其他班委獨立。哪些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哪些學生做了好事?哪些學生上課不認真?哪些學生之間有矛盾?一旦有問題出現(xiàn),班主任可以及時處理。
第二,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我引導學生確定了班級精神,設計了班徽、班旗。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還提高了班級凝聚力,堅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在班徽征集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最終將“一只在雷鳴電閃、波濤洶涌的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小舢板”的圖案作為班徽(見下圖)。
圖案中,船帆上包含了大寫的“八”,代表了八班,還包含了數(shù)字“1”,表示力爭第一。整個班徽展現(xiàn)的是“乘風破浪,力爭第一”的班級精神。班徽的確立過程,開拓了學生的設計思維,加深了師生間的了解。
同時我將“守望”的理念也滲透到了教室墻報、板報、周記、班會課等內容中。在墻報設計方面,我將教室內外各處墻壁按學科劃分為不同區(qū)域,以學習方法、心得等內容展示為主,每個月更新一次。凡是在墻報上發(fā)表過文章的學生均可獲得一定獎勵。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相互學習,也為教師了解學生提供了途徑。至于班會課,則是班級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涉及班委系統(tǒng)建設、班級文化建設,其主要任務是解決班級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五、從學生個體角度體現(xiàn)班級建設中的“守望者”角色
一個班級是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又是由每個學生組合而成。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差異較大,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中要盡量從學生個體角度“守望”好每一個學生。若時間允許,班主任應盡力陪伴學生,了解并監(jiān)督學生的同時也給學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因對教師熟悉而產(chǎn)生的安全感是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的基礎。我根據(jù)中學階段學生發(fā)展特征,在前面班級整體框架的構建基礎上提出了以下三個處理學生問題的原則。
傾聽原則。班主任可能無法理解學生,但一定要傾聽學生的心里話。這樣,當學生在身心發(fā)展方面遇到問題時,班主任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過此階段的很多學生不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畢竟敞開心扉建立在學生對教師高度信任的基礎上。班主任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向教師訴說。
鼓勵原則。學生在校期間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困惑,班主任需要無差別地適時提供鼓勵和解決辦法。當然,學生身心的良好發(fā)展單靠班主任的輔導是不夠的。有些學生可能在教師的全力輔導下,依然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盡管如此,班主任也不能放棄,要不斷鼓勵學生,決不能讓班級內的任何一人放棄學習,放棄進步。一旦放棄,這部分學生最終將成為問題學生。這既是對學生的關愛,也是對班級整體健康發(fā)展的維護。也許有的學生各方面都比他人“慢”,但只要班主任有足夠的耐心,不斷鼓勵,學生總會不斷進步的。
淡化原則。古語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痹趯W生違反某些班規(guī)時,班主任可適當選擇忽略或暫時擱置。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忽略學生的某些違紀行為是有前提的,這與嚴格的班級管理并不矛盾。只是有時學生犯的錯誤并不影響班級運行,而學生自己又已意識到了錯誤并在積極改正中。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可以試著“裝糊涂”。因為“糊涂”,不僅再次給了那些正在努力改正的學生一次機會,還避免了班規(guī)執(zhí)行陷入尷尬境地。管理學生,嚴寬有度,而這個“度”是建立在教師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的。
六、結語
從“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兩方面將“守望者”的角色理念滲透到班級建設中去,班主任便可以成為班級建設中的“守望者”。相信讀者已經(jīng)能夠完全體會到我的班級建設理念。雖然不同的教師理念有所不同,教書尚且“教無定法”,班級管理同樣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班級建設的“靈魂”是相同的。守望自己的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生,是所有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基礎。因為了解,所以能未雨綢繆;因為了解,所以處理學生問題才能游刃有余;因為了解,所以學生能懂班主任的關愛;因為了解,所以學生認可教師的處置;因為了解,所以班主任才能成為真正的“守望者”。
參考文獻:
[1]施紅燕.促進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個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2]徐洪.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發(fā)展——學校班級“文化生態(tài)”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新教育,2014(4):88-89.
作者簡介:劉力源(1987—),男,四川西昌人,中學二級教師,碩士,中學化學教師,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