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推出新作《敢于孤獨的勇氣》
周國平日前攜新作《敢于孤獨的勇氣》亮相南國書香節(jié)。與讀者交流新作時周國平稱,敢于孤獨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活出自我。在向讀者交流新書的主題時,周國平表示,人們不愿意活出獨特的自我,原因之一是因為害怕孤獨,“要有孤獨的勇氣是不容易的。但人活一輩子,如果虛度人生,沒有活出自己的價值,最后沒人能安慰你?!敝車秸J(rèn)為,哲學(xué)討論幸福的能力、道德等問題,其實都是在討論價值觀,“我認(rèn)為一個人應(yīng)該想明白自己的價值觀,在人生的定位上一定要自己做主。人們在追求財富、名利地位時,把這些東西看得太重要,并且隨大流,這是很糟糕的。”談到哲學(xué)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周國平說:“哲學(xué)給了我另外一個視角,讓我去思考一些大問題。我會經(jīng)常站在宇宙的角度,俯視自己的人生,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東西根本不用在乎?!敝車奖硎?,自己所寫的哲理文章,實際上是和讀者談心。“我不是一個教師在給你們講課,而是把我和自己談心的結(jié)果告訴你們,包括我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困惑等等?!?/p>
●孫頻推出全新佳作《鮫在水中央》
孫頻近日推出全新佳作《鮫在水中央》。書中三個張力十足的故事,都是寫在大時代背景下,那些小人物的命運,毫無遮掩地展現(xiàn)出人性的善與惡,試圖從人的精神到身體中挖掘到疼與痛的地方。孫頻以犀利的文筆,揭示了人性的特征。談到三個故事的取名,孫頻說,名字想了很久,比較燒腦,既要營造一種意境,又不想太直白,《鮫在水中央》是取了鮫的意思,人魚或水怪,鮫人淚,本身都是很優(yōu)美的意境,又給人想象空間。《天體之詩》則是把人放入宇宙,把渺小的人與巨大的天體做比,從而襯托出一種生命的開闊感。《去往澳大利亞的水手》則是因為陌生的澳大利亞是小男孩的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這題目本身就有一種夢幻感和疼痛感。
●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jì)》出版
近日,葉舟全新力作《敦煌本紀(jì)》出版,這部小說是國內(nèi)首部以小說筆法為敦煌立傳的長篇巨制,由譯林出版社正式出版。敦煌是葉舟多年來的寫作母題。從19歲寫下第一首關(guān)于敦煌的詩開始,葉舟陸續(xù)寫出《大敦煌》《敦煌詩經(jīng)》《藍色的敦煌》《敦煌卷軸》《敦煌短歌》等篇章。《敦煌本紀(jì)》是他的首部長篇小說,如果說小說是一種“發(fā)明”的話,葉舟用109萬言的皇皇巨著發(fā)明了一座全新而勁拔的敦煌。“描寫敦煌的優(yōu)秀作品太多了,但我還想另辟蹊徑,去探究敦煌土地上的父老百姓是如何生息的,她的來路與歸途,她的今生與前世,這才是我需要用作品來解決的。幸運的是,上天助我,如今我兌現(xiàn)了當(dāng)初的諾言,又一次將自己的心血之作奉獻給了圣地敦煌。”作品的故事空間聚焦在沙州城,向外輻射到敦煌二十三坊,并隨著主要人物的際遇延伸至整個河西走廊。葉舟依據(jù)大量的文獻資料,同時極盡想象,勾勒了一幅全景式的地理圖卷,遠到新疆哈密、祁連山麓、烏鞘嶺,近到沙州城里的一條巷道、一間店鋪,點面俱到,縱橫交錯,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搭建了一個虛實結(jié)合、具體可感的空間框架。葉舟說:“不懂中國西部,便不懂中國,而名著天下的敦煌不僅僅是一處偉大的遺址,更是一座中國的佛龕,安放著我們民族最初的血脈?!?/p>
●孫颙推出長篇小說《風(fēng)眼》
長篇小說《風(fēng)眼》日前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孫颙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小說以一套市場經(jīng)濟常識叢書出版后的風(fēng)波為中心,虛構(gòu)了一家出版社及一批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初期面臨抉擇、經(jīng)受考驗的過程,細致描摹了出版人的心境與生態(tài)。孫颙說:“當(dāng)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時,我的思緒再難平靜,這本書是我向前輩、同代人以及出版界、文化界朋友們致敬的作品?!薄讹L(fēng)眼》引起出版人的深刻思考。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看來,《風(fēng)眼》是對出版人的一次鞭策和要求,“這部小說給我們的啟發(fā)就是堅守初心,提升出版本領(lǐng),勇敢面對挑戰(zhàn),做新時代文化事業(yè)的攀登者”。出版人吳士余表示,《風(fēng)眼》的意義在于其留下的思考,出版改革的這盤棋還遠沒有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