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在糖化血紅蛋白達到7.5%時即應考慮用胰島素治療。雖然胰島素不能根治糖尿病,但有些患者終身需要替代治療。不過,它與其他藥物一樣,同樣也有不良反應。
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發(fā)生于糖尿病患者初用胰島素時或者注射胰島素后進食過少或不進食時。在使用過程中掌握好劑量,掌握各種胰島素的使用時間,速效、短效和預混胰島素必須在餐前注射,如果這三種胰島素注射后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餐,可引起低血糖。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注射后則不需要進餐。
體重增加
注射胰島素后,血糖得到控制,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部分人多余的血糖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化為脂肪,導致體重增加。嚴格控制飲食、增加體力活動量,是避免體重增加最主要的手段。
屈光不正,視物模糊
在開始使用胰島素時,因血糖迅速下降,致使晶狀體和玻璃體中的滲透壓下降,水分溢出,屈光率下降而致遠視,患者自覺視物模糊。這種不良反應是暫時的,大約3周左右就會自行消失。
胰島素水腫
胰島素引起的水腫多見于糖尿病長期控制不良、患者顯著糖代謝失調、經胰島素治療得到控制時出現。一般情況下,胰島素引起的水腫比較輕,大多為自限性,可持續(xù)4~6天或更長時間,但都能逐漸消退。長期失控的老年糖尿病,會誘發(fā)重度水腫,乃至心力衰竭。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過程中如出現體重明顯增加或水腫,應加用螺內酯等利尿劑,適當減少胰島素用量,密切觀察心血管系統(tǒng)變化,以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過敏反應
胰島素治療中少數人可出現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個別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其過敏性反應常由制劑中所含的雜質引起。輕者無須處理或采用抗組胺類藥物治療,重者更換制劑或改服口服降糖藥。必須胰島素治療者,可采用脫敏療法。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對一定量的胰島素的生物學反應低于預計正常水平的一種現象。處理方法有:更換胰島素劑型,加用口服降血糖藥,配合使用胰島素增敏劑。
編輯:汐顏 xiyanbianj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