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嬋
(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消化內科疾病具有明顯的多變性、復雜性和傳染性等特征,既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又提升了護理不安全隱患的發(fā)生幾率。實現(xiàn)對消化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準確把握,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成為當前備受重視的問題。本文主要就消化內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及護理管理進行探究,現(xiàn)報告如下。
主要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就診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為原則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處于19~67歲,平均年齡為(45.15±9.6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處于18~66歲,平均年齡(42.91±9.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方式,主要包括飲食護理、起居護理以及睡眠護理等;觀察組患者需要對護理風險因素予以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圍繞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類型,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1]。以護理管理風險事件分析為基礎,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首先,要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例如可以對其進行風險控制以及法律知識方面的教育,以此推動其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的提升,深化其對風險預防重要性的掌握。
其次,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用藥意識。消化內科疾病類型較多,無論是治療方式還是藥物使用方面均有著明顯區(qū)別,因此要避免出現(xiàn)藥物使用不當而給患者人身安全帶來威脅的現(xiàn)象。所以護理人員除了要清晰告知家屬藥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外,還要加大對患者的巡察工作力度,對于患者藥物服用不良反應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再次,逐步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和水平。消化內科疾病具有種類多、復雜性較高等特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掌握常規(guī)醫(yī)學知識、操作技巧以及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以此保證患者出現(xiàn)危機時能夠及時處理。此外,在醫(yī)學設備不斷更新背景下,護理人員還要及時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最后,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開展時要始終以“患者第一”為主要堅持和遵循,并站在患者角度開展護理工作,加大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與交流,這也是建立和諧醫(yī)患關系的基礎。
在對護理工作予以總結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予以對比與分析,并將其護理滿意度分為一般滿意、滿意和不滿。
上述所有數(shù)據都借助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與分析,技術資料以%表示,設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中不滿意患者中有6例不滿意,17例滿意,7例一般滿意,總滿意度為80.00%;而采取風險護理管理的觀察組有1例不滿意,24例滿意,5例一般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96.67%,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
消化內科的護理工作對緩解患者痛苦、提升治療效果與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然而,消化內科疾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對護理工作以及患者病情都會產生威脅,同時,護理工作開展難度也會有所增加,一旦出現(xiàn)了護理風險,不僅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還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與負擔。同時消化內科與其他科室相比來講,病情機制也較為復雜,在開展護理工作時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要求較高。據了解,臨床消化內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包括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知識不豐富、缺乏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等多個方面,也正是由于上述風險因素的存在,使得醫(yī)患糾紛事件頻繁發(fā)生[2]。作為消化內科護理工作人員要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將護理質量的提升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作為護理工作開展的最終目標,并以操作規(guī)范為依據和參考合理進行護理工作。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其護理總滿意度為96.67%,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總滿意度為80%,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且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將風險管理應用到護理工作當中,不僅可以提升護理的總滿意度,而且消化內科疾病的護理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使護理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對消化內科患者予以護理時值得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