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為了提升詩歌講授效果,引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詩歌文化底蘊,語文教師有必要改變講授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詩歌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1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06
詩歌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相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學好詩歌。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應該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共同探討詩歌,學習詩歌,共同提高。
一、當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的過于功利化
雖然我國屢次倡導施行素質教育,但在古代詩歌教學過程中,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不容低估。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入學率,教師只能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考試準備知識傳授和強化上。在語文這門課程中,詩歌已經轉化為死記硬背和口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過于重視自己的考試總成績,往往側重于英語和數(shù)學等科目的學習,從而削弱了對詩歌的學習。
(二)詩歌教學的方法過于陳舊
在課堂上進行古詩詞教學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法,即逐字、逐句、講解詩意,讓學生背誦聽寫。有些教師在語文詩歌教學中不注意改革方法,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地位,不注意課堂上的設置問題環(huán)節(jié),學生被動聽課。這已成為學生思維的嚴重束縛。這種教學法往往不是基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成為空談。
二、改進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
(一)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主體參與教學是課堂教學重中之重,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張顯學生的主動性。這種人文學習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教學觀點有相似之處。只有學生覺得有學習的必要,并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這種學習才是最有根據(jù)的,這種課堂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照學生的需求,把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與探求。對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不僅是對詩歌美的探索,也是對學生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構建情境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建構是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仍適用于詩歌教學,是根據(jù)當前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構建的一種教學情境。通過對知識內容的深入分析,教師運用情境知識法使?jié)h語知識簡單明了。學生在知識情境中,思想和感受都會受到情境的驅動,進而增強學習過程的主動性,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習經驗更為豐富。
對于詩歌教學來說,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很死板和枯燥的,詩中的意境很難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境將學生帶入課堂,這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學生還可以更主動地接受情境教學中的新知識,有效地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
(三)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視覺形象和豐富內容的特點。 它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具在多樣化和豐富的特點。這對特定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學生接受和理解作品非常有幫助。例如,在談論杜甫詩歌選集時,學生不明白為什么杜甫如此憂國憂民,為何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這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顯示杜甫的生活體驗,也可以播放關于杜甫生活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杜甫坎坷的人生經歷,然后講解杜甫生活在動蕩的時代,沒有地方居住,這些經歷逐漸形成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感,他的詩歌主要描述了那些時代的主要事件。
教科書中的圖片相對簡單且不夠生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感受,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欣賞更多的圖片,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歌的意象和詩歌的意境。詩歌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情感必須通過意象形成意境。如果教師能夠將抽象、簡潔的詩歌語言與多媒體中的特定圖像聯(lián)系起來,那么詩中的圖像就會轉化為生動的投影圖像,作用于學生視覺,那么詩歌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詩歌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增加知識,更關鍵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培育學生的審美才能,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才能。教材中的古典詩歌為小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中國古典詩歌在審美教育中有自身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和探求,巧妙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和情感教育,通過對古典詩歌的詮釋和欣賞,使學生獲得美學素養(yǎng),獲得正確的美學標準。
參考文獻:
[1]穎利.淺談古詩詞對高中生語文的影響[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5).
[2]劉東方,周錢.文學風格探析[J].江??v橫,2010(2).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靳玉霞(1979.7— ),女,漢族,甘肅秦安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