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晶
【摘 要】香港在學校社會工作領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大陸的學校社會工作由于起步晚、投入較少,發(fā)展比較滯后。通過觀看香港的社工公益短片《同行者之內褲》能夠促進大陸駐校社工的發(fā)展。
【關鍵詞】《同行者之內褲》;香港學校社工;大陸學校社工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158-02
一、《同行者之內褲》故事簡介
《同行者》系列短片是香港福利協會在2016年為慶祝其50周年[1],與香港電臺合作拍攝的一系列以社工工作為主題的短片。該系列總共有六集,劇本以福利協會不同的服務領域里發(fā)生的真實故事為藍本改編的,包括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老年人服務、學校輔導服務、青少年問題服務、青少年戒毒服務、家庭及綜合服務、復康服務。在《同行者》系列里,每一個故事都旨在展現前線社工的專業(yè)與細致,如何做到愛與服務者同行。
《同行者之內褲》是其中一集有關學校輔導服務的短片。該集短片講了一個小男孩陳子軒的故事。他因為經常不穿內褲上學而經常被同學嘲笑,一次忍受不住便與同學打了起來。學校社工莫姑娘開始處理此事。莫姑娘在了解情況后遂進行家訪,由于子軒的母親兩年前因為抑郁癥去世了,父親忙于卡車司機的工作,經常疏于對子軒的照顧還會進行體罰。社工莫姑娘了解清楚后,便向子軒的父親提出幫助其鏈接資源,減輕他獨自照顧的負擔,也讓子軒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但被子軒的父親拒絕了。后來某天子軒的失蹤讓他的父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主動找到社工莫姑娘,幫助子軒能夠獲得好的托管服務,獲得應有的照顧。
二、中國大陸駐校社工發(fā)展現狀
所謂駐校社工,即學校社會工作,指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長期進駐幼兒園、中小學、職專、大學等,以學生群體為服務對象,協助學校開展德育、心理教育,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專業(yè)的服務。目前,在中國,香港的駐校社工體制很完善,早在2000年就全部實行了“一校一社工”的制度。但是,在中國大陸,駐校社工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詞眼。相比較香港駐校社工的完善發(fā)展,中國大陸的駐校社工仍處于萌芽階段,因此存在很多問題。
(一)引入駐校社工的學校數量屈指可數。據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整個中國大陸的學校里,僅有北京一所小學(三合里第三小學)、廣州兩所中學(赤崗中學、綠翠中學)、四川一所小學(漢昌小學)、福州的“菁英地帶”駐校社工項目等有長期的駐校社工[2]。并且,根據自己以及身邊同學的親身經歷,在我們從讀幼兒園開始到現在的大學,都沒有聽說過駐校社工,更別提接受過駐校社工的服務了。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心理老師[3]。
在很多學校里,雖然設置了心理咨詢輔導中心,但是,心理老師在學校里,大部分發(fā)揮的作用是行政管理以及心理課堂。在心理課堂上,心理老師更多講授的是一些與心理有關的故事或者現象,很少會有專門的小組心理輔導活動等等[4]。
(二)觀念意識。在很多家長、老師的觀念里,作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也有很多家長、老師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生永遠還小,很多矛盾都是小打小鬧,小孩子不懂事,心思不重的[5]。其實不然。根據人的成長周期來看,人的神經系統在幼兒期(即3-6周歲)就已經發(fā)展成熟了,在這個階段,個體已經可以逐漸學會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而減少沖動性。并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也逐漸發(fā)展起來了。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這一個長時間的階段里,正確處理好孩子間的矛盾[6];促進孩子心理、德育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的成長環(huán)境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家長、老師意識不到這一點重要性,也不會想到要找專業(yè)的人士尋求專業(yè)的服務。因此,即使學校里設置了心理咨詢輔導中心,家長、老師甚至是學生都不會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
(三)駐校社工的制度不夠健全。香港的駐校社工是政府強制性的要求“一校一社工”,因此在這個強制性下,駐校社工相關的制度也是健全的。正因為是有了制度的支撐,香港的駐校社工才會發(fā)展的很完善。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大陸的駐校社工缺少制度的支持,因此,駐校社工的發(fā)展一直在萌芽階段,沒有新的大進展。
三、《同行者之內褲》對中國大陸駐校社工的發(fā)展的啟示
(一)提高公共群眾對駐校社工的認同感。在該影片中,當陳子軒因多次不穿內褲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時,陳子軒的老師第一時間就去到了學校的學生咨詢輔導中心,去尋找駐校社工的幫忙。由此可見,香港的老師等對于駐校社工的認同感很高,當自己的學生有問題或者困難時,會主動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忙。
(二)政府、學校投入資金要充足。在該影片中,主人公所在的學校里,投入了大筆資金,專門開設了學生咨詢輔導中心,在該中心里,有多名社工;專門的咨詢訪談室并且配備很多進行會談時所需的工具。在該影片中,有一個細節(jié),駐校社工莫姑娘和其他社工手上都有學校的活動項目要主持。由此可見,香港的學校,不僅僅會提供良好的平臺讓駐校社工進行個案服務,還會提供資金,讓學校社工舉行有關的服務,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并且,香港駐校社工的工資也比較高,初級社工月薪大概在1.8萬港幣,可見,不論是學校還是政府,在駐校社工的資金投入這一塊都很充足。
(三)駐校社工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整個影片中,大部分的劇情都是在講述駐校社工如何解決問題的。通過與老師的交流、家訪等方式了解陳子軒的情況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并且很好的運用了“人在情境中”這一服務宗旨,最終通過與陳子軒父親的溝通,了解了事情的緣由,并且為陳子軒父親提供了托管服務,讓陳子軒能夠得到更加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
作為專業(y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駐校社工,要有足夠充實的專業(yè)能力、尋求表面事情背后的深層次的家庭原因、鏈接各種資源的能力。如此這般,才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yè)的服務,讓服務對象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四)整個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要完善。目前,我國社會工作的發(fā)展處于發(fā)展階段,整個行業(yè)不規(guī)范;不能夠獨立運行,只能依靠購買政府服務運營;政府資金投入不夠充足;社會上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同度不高;社會工作者資金待遇不高,導致社會工作者缺乏熱情、希望。因此,要想駐校社工能夠發(fā)展起來,整個社會工作的大制度也要逐漸完善起來,這樣,才能為駐校社工的發(fā)展提供制度性的兜底保障。
四、結語
不論是哪個地方的駐校社工,都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以及千萬人的付出而慢慢發(fā)展起來的。因此,中國大陸的駐校社工的發(fā)展,要多方參與,向有經驗的國家或地區(qū)學習經驗再結合本土情況,發(fā)展適合中國大陸發(fā)展的駐校社工。
《同行者之內褲》雖短,但是很精簡地講述了駐校社工的大概工作內容以及駐校社工對于孩子的成長的作用。在影片中,除了講述了小學生陳子軒的故事,也同時用了少量的手筆敘述了駐校社工莫姑娘自己的家庭問題。因為是單身母親,為了撐起家庭,將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為他人的孩子著急、為他人的孩子解決問題、耐心的和他人的孩子說話,卻沒有了時間、耐心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這部影片也想傳達另一個問題,駐校社工也是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經營的,因此,在發(fā)展駐校社工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客觀環(huán)境因素,也要關注提供服務的主體——社工。
參考文獻:
[1]張智輝,凌素素.假如有了學校社工——基于三部兒童青少年家校教育電影的社會工作想象[J].中國社會工作,2018,(27):26-27.
[2]楊蓮清.珠海學校社工工作初探[N].珠海特區(qū)報,2018-07-28(008).
[3]田鴿,楊云娟.青少年社會工作實務中專業(yè)倫理的反思——以天津某中學學校社會工作站實習為例[J].科技風,2018,(28):42+44.
[4]李毛毛.學校社會工作視角下關于校園極端暴力襲擊防控問題的研究[J].文學教育,2018(10).
[5]彭趙星.社會化視角下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問題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8(10).
[6]劉永紅.社會化視角下中學生校園暴力問題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