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貴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貴州 貴陽 550011)
剖宮產瘢痕妊娠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早期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具有不顯著的臨床癥狀,因此,早期十分容易發(fā)生誤診及其漏診。此外,子宮瘢痕具有比較豐富的供血量,附近肌層相對薄弱,不適合進行刮宮治療,胎囊在肌層縫隙處著床,隨著孕囊的生長[1],可能撕裂組織肌肉,導致發(fā)生子宮破裂或者大出血。本文主要闡述了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中使用超聲檢測的臨床價值。
以隨機法將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參照組收入40例,年齡最大是38歲,年齡最小是20歲,中位年齡數(shù)值(29.32±2.33)歲;實驗組收入40例,年齡最大是39歲,年齡最小是21歲,中位年齡數(shù)值(29.25±3.54)歲。比對計算兩組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基礎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指標之間無計算分析意義(P>0.05)。
參照組開展經腹部彩超診斷,充盈膀胱,選取平臥位姿勢,設置3.5MHz的多普勒彩色超聲探頭頻率,對患者盆腔、子宮、附件及其血流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尤其是需要認真貫徹剖宮產切口瘢痕處是否存在異常包塊或者妊娠囊。
實驗組開展經陰道彩超診斷,選擇患者截石位姿勢,設置7.0MHz的多普勒彩色超聲探頭頻率,用無菌安全套將探頭套上,對患者子宮進行探查,同時仔細觀察患者妊娠囊附著位置、形態(tài)及其大小,對宮腔、宮頸管及其剖宮產切口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及時測量子宮切口瘢痕和量妊娠囊厚度,觀察四周血流情況。
計算比較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臨床診斷符合率,闡述80例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分型。
應用SPSS19.0 for Windows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80例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選擇率(%)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選取(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臨床診斷符合率97.50%對比參照組數(shù)據(jù)(80.00%),數(shù)據(jù)指標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P<0.05),見表。
表 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臨床診斷符合率比對
超聲檢查瘢痕處孕囊部分突入型患者,孕囊位于宮腔下段,且患者孕囊下緣部分進入到子宮下段前壁瘢痕位置,此部分前壁宮壁發(fā)生連續(xù)性消失現(xiàn)象。超聲檢查瘢痕處孕囊完全突入型患者,剖宮產瘢痕位置存在完整孕囊,并且孕囊突向前壁基層;超聲檢查混合團塊型患者,子宮下段膨大,宮腔下段及其前壁存在不均勻等低回聲,和肌層之間具有不清晰的分界,不存在孕囊樣回聲。
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是不常見的一種特殊情況,但因近年來剖宮產指征的拓展,促使增加了剖宮產率及其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發(fā)生率[2],由于絨毛種植出子宮內膜和肌逐漸缺失,導致絨毛種植對局部大血管進行侵蝕,提升流產及其大出血的風險。現(xiàn)階段,對于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尚未得到明確發(fā)病機制,但極有可能和基因、子宮頻繁損傷等存在一定關系,如多次人流會對子宮內膜和肌層造成損傷,此外,子宮切口術后不良愈合及其剖宮術損傷也容易發(fā)生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3-4]。
本文數(shù)據(jù)研究顯示,實驗組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臨床診斷符合率97.50%對比參照組數(shù)據(jù)(80.00%),P<0.05,數(shù)據(jù)指標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
綜合以上結論,將經陰道超聲檢查用于瘢痕妊娠檢查中相比較經腹部超聲檢查具有更高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