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銳
(江西省永修縣九合中心小學,江西 九江 330300)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一題多解”型習題占有很大比例。所謂“一題多解”,指在一道題中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解答方式。由于此類習題通常要求學生同時列舉出多種解答方式,相對普通習題而言,它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難度,故此學生在解答時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不知所云,無從下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在“一題多解”型習題的教學當中,應該嘗試運用擴散思維。
擴散思維,即發(fā)散性思維,是一種由事物的單一屬性出發(fā)進行思考轉向對事物的各個屬性逐一思考,從而多途徑地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乍看起來,這種思維方式甚為玄妙,遠離生活,其實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廣泛存在。例如人們在解決電力來源問題上就運用了“擴散”,分別利用水力、火力、風力、核能來發(fā)電;又如人類為了更好地利用電腦,結合電腦計算的可靠性和快捷性進行繁雜數(shù)據(jù)處理,結合電腦存貯的超大容量進行圖文資料管理,結合電腦的智能性進行自動生產等等。這些實例均是通過不同的思路得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從而達到某個既定目標,而以上諸多途徑的取得,歸根結底不都是成功運用擴散思維的結果嗎?
既然擴散思維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廣泛運用,而且運用后都取得明顯效果,那么在“一題多解”型習題教學中能否同樣適用呢?我們不防從現(xiàn)行教材中尋求答案:
[題目]濱河公園原來有20條船,每天收360元。照這樣計算,現(xiàn)在增加了15條船,每天一共收多少元?
這是第七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中的一道例題,對于這道題的解答,教材中是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和解答的:
想:要求增加15條船后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先算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條船。由此得到解法一:360÷20×(20+15)。
想:要求增加15條船后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還可以先算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和15條船收入多少元。由此得到解法二:360+360÷20×15。
現(xiàn)行教材中類似以上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僅從上述例題中我們仍不難發(fā)現(xiàn):例題的不同解法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得到相異的思路,使例題出現(xiàn)不同解法。從這一點上將其與前面列舉的日常生產、生活實例相互對照,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兩者在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現(xiàn)行教材在“一題多解”型例題的解題思路編排上同樣滲透了“擴散”思想。故此,我們可以斷方:擴散思維在“一題多解”型習題的教學中同樣適用。
擴散思維在“一題多解”型習題的解答中的極大作用已不容置疑,那么在數(shù)學中就應當大膽嘗試,基于這一點,本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擴散”引導思考進行了以下探索。
小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水平仍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著既活躍又盲目的兩重性。故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揚學生之長避學生之短,結合每道習題的特點,精心、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將擴散思維滲透到所設計的教學方案中去,將學生活躍的思維順著利于習題解答的方向引導,同時使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初步掌握擴散思維的方法,最終達到解答習題和讓學生自己學會“擴散”的雙重目的。如我在教學一道組合圖形面積計算題時是這樣設計教學方案的:
[題目]計算右圖形的面積。你能想出
不同的解法嗎?(第八冊練習十二)
(僅列出思路引導過程)
出示圖形,給出討論題:這個圖形能“割”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嗎?有幾種“割”法?
學生操作學具,教師巡視輔導。
交流“割”法,并整理、解答。
(四種:沿EF割下;沿BE割下;沿EG割下;沿CE割下。)學生每說出一種割法便立即引導學生找出計算時所需的邊長,列式解答,同時依次保留割下的圖形。
引導擴散:
①啟發(fā):你能把剛才每次割下的圖形重新“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嗎?有幾種“拼”法?
②學生操作學具,教師巡視輔導。
③交流拼法并整理、解答。(兩種:拼成梯形CDFI;拼成梯形AEKJ。)同步驟3完成,保留拼成梯形CDFI的兩個圖形。
再次擴散:
①出示保留圖形啟發(fā):用三角形在長方形上量一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學生操作,教師巡視輔導。
③交流。(長方形恰好與四個三角形等大,整個圖形與五個三角形等大。)
④你能為這道題再發(fā)明一種解法嗎?
學生嘗試擴散:
①觀察原圖形,問:同學們還能想出其他的解法嗎?
②學生獨立思考。(酌情引導學生用“補”法。)
③交流并解答。(兩種:補成長方形ABCH;補成梯形ABCD。)
在以上教學方案中,本人首先從“割”圖形入手,同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討論題中留出大量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操作,從而得出四種解法。接著便著重運用擴散引導學生將“割”這一條思路拓展到“割”、“拼”、“量”三條思路,解題方法由四種增加到七種。最后我特意將剩余兩種解法留給學生自己獨立探索,旨在檢驗學生自己的擴散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做到了“割”、“拼”、“量”、“補”四管齊下,不僅使習題的解答方式在學生的積極思考中一一獵獲,而且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課堂結構更趨合理。
綜上所述,擴散思維不但讓學生在習題的解答中初嘗成功的滋味,而且使教師在習題的教學中體驗授人以漁的喜悅。擴散思維在“一題多解”型習題教學中大有文章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