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肖芬
摘 要 思想品德課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綜合型課程?;貧w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要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學習背景,依據活動、體驗、內化的邏輯規(guī)律,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教學活動主題。
關鍵詞 知行合一;生活化;親身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1-0022-01
兒童品德的形成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所以,筆者在品德課堂教學實際中努力走進生活、貼近學生,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根據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將課堂生活化,努力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品德課堂教學真正回歸生活,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一、在游戲活動中達到知行合一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生活中一種快樂、自發(fā)、活潑、豐富多彩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與此同時還是孩子學習的一條直接途徑。也就是說,孩子游戲不僅是為了樂趣,而且還是發(fā)展認知和情感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游戲是培養(yǎng)孩子認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找朋友》這一課,重點的是引導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交往、大膽交往、文明交往。教學活動以同學之間的小游戲為主,在組織學生進行“找同桌小朋友”的游戲時,教師可通過明確活動規(guī)則讓學生明白在集體活動中要遵守一定的紀律,活動還可以拓展到找錯的同學要表演節(jié)目,這里又可對學生進行大膽表現自我的引導。趁著學生在課堂生成的不同情況,教師對不會表演的同學作口頭鼓勵,還可以陪他們一起表演,不斷增強們的表演信心,更能使學生感受到和老師、同學在一起交往的快樂。通過游戲從而在教學中體現課程標準中的“愿意和老師、同學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
二、在家務勞動中實踐知行合一
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要與學習者自身的經驗相聯接?!镀返屡c生活》課程是以兒童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它既符合兒童自身需要,又是與兒童的心理結構、生活歷程相匹配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才能激發(fā)起兒童的生命活動,才能使兒童感受學習的需要和興趣,從而產生出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在家庭生活中體驗知行合一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是通過感受生活的事例這一認知規(guī)律,產生心理上的變化過程。只有通過鮮活的事例,才能讓學生有發(fā)自內心的動力,教育實效才會持久。作為思想品德課的一名教師,應從大的教育觀出發(fā),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挖掘學生心靈的感悟,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做真人、做好人。
例如在講《奶奶過生日》這一課時,筆者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筆者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讓學生談一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怎樣給他過生日的?學生對自己的生日非常熟悉,長輩也為他們的生日做了精心的準備。奶奶的生日快到了,你和爸爸、媽媽準備怎樣給奶奶過生日呢?爸爸、媽媽和你分工負責都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呢?在學生參與通知親戚、為奶奶購買禮物、給奶奶辦生日會的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尊敬老人的教育。學生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樣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引導他們在體驗中把教育要求內化為道德品質。
四、在課外活動中拓展知行合一
學生都是在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學生的認知可以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外活動中。例如“快樂的課間活動”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在玩課間游戲的有趣活動中,邊玩邊體會有秩序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才能更好地進行游戲。在有趣的活動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及生活興趣,使他們積極思考怎樣玩才開心,從而認識到課間活動要遵守規(guī)則和秩序。
在《家鄉(xiāng)風景美如畫》這一課教學活動中,學生根據課程安排,紛紛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所看到的風景,感知家鄉(xiāng)的美,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特別是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變化,筆者特意設計了課后活動“用您的眼睛發(fā)現美”,印制相關的表格,課后學生和家長一起去實地調查,做好記錄,把課堂向校外延伸拓展,父母帶孩子一起參加實踐活動。家鄉(xiāng)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長輩更加有感觸,父母與孩子分享家鄉(xiāng)的變化,學生更容易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愛鄉(xiāng)之情。課內知識延伸拓展,學生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知行合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行統(tǒng)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采取各種途徑不斷發(fā)掘富有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中。讓課堂不再成為呆板、蒼白的知識傳授地,而成為學生生活的實踐場,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學習中,掌握認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品德質,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使品德課堂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