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晴
[摘 要] 課堂表演不僅對普通學校的語文教學有效,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培智語文教育也同樣有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持續(xù)性介入課堂表演的教學行為,對智力障礙學生發(fā)展其口語表達和身體行動能力、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能力、生活適應等方面有顯著成效。重視課堂表演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僅能提高智力障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
[關鍵詞] 課堂表演;表演特性;表演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表演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常用手段,是語文教學行為的一種,屬于體驗感受性學習方式,主要運用于課文全部學完之后的知識再現(xiàn)。它既注重對課文本身表象與內(nèi)在、意義與情感的掌握,也強調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領悟感受等心理功能的發(fā)揮;既注重知識的積累,也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平淡的語言文字變成靈動的劇本,學生會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表演這種鮮活直觀的形式既順應了語文學科性質的要求,也遵循了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興趣需求。
課堂表演不僅對普通學校的語文教學有效,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培智語文教育也同樣有效。智力障礙學生普遍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反應遲鈍、注意力易分散、情感獲得能力較弱、學習目的性不強等。四十分鐘的課堂知識點的持續(xù)學習對他們來說非??菰铮芸炀蜁稚⑺麄兊淖⒁饬?,最終學習效率并不高,學習的興趣與吸引力也在減弱,而課堂表演這種趣味性的學習方式的加入,更能調節(jié)培智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集中智力障礙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應設計課堂表演的部分,讓智力障礙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各個部分參與表演,這可以發(fā)展其口語表達和身體行動能力、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能力。表演不僅能提高智力障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因為參與表演的智力障礙學生需要使用語言,或展示動作,或做出適宜的神情,這是社會交往溝通所必要的。讓智力障礙學生在意趣盎然的表演中汲取知識,在表演中獲得生活適應能力,充分展示自我,培養(yǎng)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
一、課堂表演的特性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
1.將表演運用于培智語文課堂之中
將表演運用于培智語文課堂之中時,不能因為智力障礙學生智力低下、思維不靈活就采用生搬硬套、簡單模仿的表演方式。教師需要將課文里的語言文字進行提煉簡化,轉化為適合智力障礙學生表達的口語化語言,而且表演活動的設計要兼顧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有很強的綜合性。
2.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課文情感
一般的表演活動是要向觀眾展示,讓觀眾欣賞、感受的。但課堂表演不一樣,它是一種語文教學行為,不是真正的舞臺演出。它主要目的不是排演成熟后向他人展示成果,而是作為一種加深課文認識、感受語言含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特殊教學手段,它強調的是表演主體的自我感受,讓智力障礙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課文想表達的情感、琢磨推敲課文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語言進行表達,由此達到理解課文的效果。
3.理解課文語言和感受思想情意
課堂表演活動的設計主要針對理解課文語言和感受思想情意這兩方面。表演內(nèi)容不一定要像舞臺劇一樣完整演繹,課文中的詞語、句子、片段都可以作為表演的內(nèi)容,一步步地從其中感受課文,最后再根據(jù)需要對全篇課文進行完整演繹。表演形式可以選擇個人表演、小組表演、群體表演等形式,可以不強求背熟臺詞,拿著課本表演也行,可以不設舞臺布景、不化妝、不穿角色服裝。
4.在表演中不斷感悟課文內(nèi)容
課堂表演也不像舞臺表演那樣一次性展示,它的目的是讓智力障礙學生在表演中不斷感悟課文內(nèi)容,在表演中磨練語言與非語言表達能力,智力障礙學生們可以演了再評,評了再演,邊評邊演,在反復中優(yōu)化學習效果。
二、課堂表演豐富的形式適應語文課堂教學的需要
1.對某個字詞作演繹詮釋
單詞表演就是對課文中某個字詞的意思作演繹詮釋,沒有多個角色,但可以多人演繹比拼。例如:在教學《山羊吃草》(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語文第七冊第2課)這篇課文時,要理解“爬”“累”“望”這些詞,可以引導智力障礙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這些詞語動作,并把它們展示出來,比一比誰演得最像,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詞義的理解,也大大增加了學習課文的情趣。
2.聯(lián)系句子整體意思進行表演
這種形式的表演需要聯(lián)系句子整體意思。例如:在教學《“紅領巾”心靈美》(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語文第八冊第2課)這篇課文時,重點要理解“連忙”“趕快”這兩個詞,但對這兩個詞的詮釋需要聯(lián)系整句“阿姨抱著娃娃剛上來,‘紅領巾連忙讓座位”“老公公忽然滑到了,‘紅領巾趕快去扶助”。智力障礙學生在表演時能根據(jù)情境做出演繹,這樣不僅能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也能理解重點詞語的存在意義。
3.童謠表演對智力障礙學生提高記憶有實效
兒歌、童謠讀起來本身就特別朗朗上口,但由于智力障礙學生的忘性大,即使朗朗上口,也較難流暢、完整地朗讀。表演兒歌、童謠不是要表演一個情景故事,而是給詞語設計動作,以幫助智力障礙學生進行聯(lián)想。例如:在教學《種花》(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語文第七冊語言訓練3)這課時,“種”“花”“澆”“友誼”……對這些字詞設計動作指代,設計時以上半身動作為主,手部動作最多,智力障礙學生可以坐著邊看書邊讀邊做動作。師生還可將設計的動作拍攝下來形成動作庫,使詞語及相近詞有固定的匹配動作。每當需要朗讀、背誦兒歌和童謠時,就能融入這些動作表演。經(jīng)教學實踐證明,確實對智力障礙學生提高朗讀記憶有實效。
4.課本劇表演能促進智力障礙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這類形式的表演內(nèi)容在文藝表演中很常見,可觀賞性最強,因為表演內(nèi)容比較豐富,角色需求也多,情節(jié)展現(xiàn)也會更生動,對話內(nèi)容也比較多,大多是課文的一個片段或整篇課文,題材可選性大(童話類、寫實類等)。它需要合作,可以是小組式,也可以是群體式。這樣的表演融合了智力障礙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兩種因素的參與,有著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滿足,表演過程中獲得的情感能促進智力障礙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實現(xiàn)智力障礙學生個性差異的互補,能使智力障礙學生更準確地感受人物特點,模仿展示人物形象,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促進智力障礙學生自信和自我表現(xiàn)力的提高,從而達到智力障礙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這種表演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是否設置布景、化妝、服飾。合作表演往往可以調動智力障礙學生的熱烈情緒,智力障礙學生們表演的興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錯,對調控課堂氣氛起了重要作用。
5.將圖片中的情境演繹出來
圖片表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需要對話,將圖片中的情境演繹出來,這是需要智力障礙學生仔細觀察課文圖片,對其中的人物動作、神情像照鏡子一樣進行模仿演繹。這需要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掌握。另一種是為圖片中的情境設計對話,再進行表演,對于智力障礙學生來說,設計的對話要簡潔明了,過長的句子很難流暢地完成,容易造成失敗,會降低智力障礙學生的興趣。例如:《王二小》(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語文教材第七冊第5課)這篇課文,該課兩種形式的圖片表演都是適合的,王二小拿著紅纓槍在山上邊放牛邊放哨的樣子,王二小假裝順從敵人的樣子,敵人知道上當后氣憤的樣子……圖片上的人物表情豐富,情緒鮮明,動作模仿性強,對話設計也不會煩瑣。
6.改編表演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改編表演是在原有的課文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梢允菍φn文本身進行改變設計,也可以是對課文后續(xù)故事發(fā)展的設計。例如:《坐井觀天》(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語文教材第七冊第9課),課文的結局是青蛙并沒有跳出井口,教師可以引導智力障礙學生聯(lián)想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將會怎樣想,它會對自己說什么,會對小鳥說什么,會遇到什么……最后將智力障礙學生們的想法進行整合,進行改編表演,這不僅能夠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能夠鍛煉智力障礙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其獲得成就感。
課堂表演還可以使師生間形成融洽關系。在課堂表演中,師生共同參與設計、欣賞和評議,教師始終把握引導者的位置,引導智力障礙學生做好學習和操作的主體者,充分調動智力障礙學生運用多種能力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表演活動中,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贊揚讓一些膽小害羞的智力障礙學生樹立了信心,智力障礙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也越發(fā)親密。
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活用并多用課堂表演,在教學設計中增加課堂表演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比重,持續(xù)性介入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行為中,養(yǎng)成感悟式的學習方式、習慣,這對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生活適應、語言表達、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綜合能力顯有成效,重視課堂表演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fā)揮課堂表演的優(yōu)勢作用,用這種趣味的教學形式解決智力障礙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枯燥感與注意力的分散,讓智力障礙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愉快地汲取知識。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