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滔
如果你見到鮑哲南本人的話,會覺得她真人更美。接受采訪時,她言語輕柔,給人一種寵辱不驚的感覺。
她還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例用有機晶體管驅動的全新結構的電子紙,領導研制“靈敏”人造皮膚,后者對機器人科學來說是一大進步,而且對人類皮膚移植術以及假肢感知力的改進也有很大幫助。
作為一名“七零后”,她已經(jīng)名冠全球。她是《自然》雜志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之一,也被評為2017年世界著名女科學家北美洲獲獎者,是201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得主,曾在2003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35歲以下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MITTR35)。如今她也是MIT TR35中國區(qū)和美國區(qū)的評委,以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物質科學獎”成員。
鮑哲南
媒體曾多次報道過鮑哲南團隊的研究成果,如《機器人皮膚再獲進展,鮑哲南團隊研發(fā)“電子手套”讓機器獲得觸覺》、《斯坦福鮑哲南團隊又獲突破性進展:更易量產(chǎn)的柔性電子材料,“一個全新電子世界”即將來臨》、《著名材料科學家鮑哲南領銜電池歷史性突破:更高能量的鈉離子電池,成本比鋰電池至少低20%》《斯坦福鮑哲南團隊開發(fā)出無線皮膚傳感器,可舒適、便捷監(jiān)測心跳、呼吸和運動》《人造感覺神經(jīng)問世!鮑哲南團隊最新突破:人造皮膚已可識別盲文》。
2019年9月7日,在參加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當天,鮑哲南接受了專訪,談及她對科學獎勵的認識以及人造皮膚研究的展望。
問:你是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成員,負責選擇獲獎候選者,什么時候你們的可穿戴設備材料領域會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鮑哲南:這個就不好預計了。每年我們會收到不同的提名,然后我們從當中選最優(yōu)秀的,那么候選者來自哪些領域不一定,所以我們鼓勵不同的領域踴躍提名,這樣做我們可以找到當年最適合的獲獎人。
問:你是2003年MIT TR35的獲獎者,也是2003年度的TR100(100位35歲以下的杰出青年發(fā)明家)獲獎者,也是如今MIT TR35中國區(qū)的評委,能否對比一下MIT TR35與未來科學大獎?
鮑哲南:這些獎都是對獲獎者科學工作的一個認可,也能夠推動這些科學在大眾的層面更加多的認識。
也就是說,這些科學獎勵能夠讓人們在輿論界更多聽到科學研究和科學工作者的報道,所以我覺得是對整個科學有促進的作用,也可以鼓勵青少年加強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得獎科學領域的研究方向,也許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可以激發(fā)他們追求科學。
MIT TR35不一樣的是獲獎者是有潛力的年輕人,有的還是博士后,有的剛剛開始獨立的科學生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fā)展他們自己招牌性的工作,所以是給年輕人鼓勵,表示他們有潛力。2019年,我的一個博士后李金星獲得了TR35的獎勵,他的工作是可被編程用來治療感染病的小型機器人。
未來科學大獎是獎勵已經(jīng)做出的重大發(fā)現(xiàn),這個定位是和諾貝爾獎接近。
鮑哲南(左二)在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fā)布會上
這是一款比美元鈔票還要薄的皮膚血壓計,僅有郵票大小,可以像創(chuàng)可貼一樣貼在手腕上(來源:斯坦福大學)
問:你本人得過很多科學獎勵,那么你覺得哪個科學獎的激勵作用更3v?
鮑哲南:我們不是為了要去得獎才做科學研究,一個是自己的興趣,自己對一些知識的追求,另外是希望做一些對人有幫助的事情。如果在做這個當中能夠被認可、能夠被獎勵的話,那是最好。但是有時候做科學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真的就是孤獨的,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理解你做的事情,這個也沒有關系,因為只要自己覺得是值得做的事情,這就是好的。
問:你的領域是理工科的一個背景,給人感覺有時候確實很枯燥,那么作為女性,在你這個領域有性別方面的優(yōu)勢嗎?
鮑哲南:我覺得做科研不管是工程還是科學,沒有性別的優(yōu)勢,做哪個領域是根據(jù)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是個人的興趣,對每個人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和專長,在選擇的時候選擇自己的興趣和自己長處的地方,那就會做得比較順利,會做得比較開心。
問:你在介紹自己研究領域的時候,提到“make human more human”,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鮑哲南:我們設想的人造皮膚會有很多不同的功能,而且很多功能甚至是我們的皮膚所沒有的。
這個人造皮膚也許可以看見東西,或者可以不光擁有像皮膚一樣的觸覺,還可以檢測周圍的環(huán)境,甚至知道別人在想什么。這樣子的話,它不免會使得某些人擔心,說這個人造皮膚是不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我們人類是創(chuàng)造者,我們可以自己決定我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果是幫助人類的,讓人類更加人性化,而不是把人機器化。
但是如果這個技術不給我們帶來新的功能的話,和已有的功能一樣,那就沒有什么意義。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條路徑,讓人造皮膚可以提高我們現(xiàn)在的功能,否則為什么要把一個人造皮膚放在我的身上。
問:能具體一點嗎?在人造皮膚這個領域未來幾十年內可能會發(fā)展到什么樣的程度,是不是科幻電影里邊的那種?
鮑哲南:我們希望可以用人造皮膚修復壞掉的皮膚,不單是可以恢復感知,而且會增加一些新的功能?,F(xiàn)在某些小的部分已經(jīng)可以達到,比如說用這些觸摸傳感材料開發(fā)出一些醫(yī)療器械,比如說在鋰電池里面涂一層可以自修復的材料,就使得鋰電池不容易產(chǎn)生短路。
只是我們還需要顧及到這些材料與人體是不是兼容,需要比較長期的研究才可以知道,還需要臨床醫(yī)學家來參與,所以試驗周期比較長。
問:如今人工智能、腦機接口這樣的領域很火,這些研究會對人造皮膚研究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鮑哲南:其實人造皮膚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它是包括傳感、電信號處理以及跟生物體系的交接,我們的研究是從材料科學開始,但是我的課題組不能停留在材料科學上。因為如果希望驗證我們的材料性能,我們必須把整個系統(tǒng)做出來,所以我的研究組有化學家、化工學家、材料科學家,有電機系、生物工程系的學生,還有計算機系學生,所以都在同一個課題組里面工作合作。我們是跨學科在做研究,同時我們還跟一些其他學科的教授以及工業(yè)界一起合作。
問:人造皮膚這個領域目前是以什么樣的節(jié)奏在往前邁進?
鮑哲南:非??斓墓?jié)奏。我們是2005年中開始做這方面研究,當時還沒有人談到機器人,也沒有人談到腦機接口,近五年來這方面發(fā)的文章數(shù)量急劇在增加,我覺得也是因為不同的領域都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可以開始互相促進。
像我們這個領域,計算機AI的發(fā)展使得收到的數(shù)據(jù)可以處理了,以前我們做出來這些傳感器沒有辦法去處理這樣多的數(shù)據(jù),然后現(xiàn)在還有新的機器人,以前這類機器人是非常少有的。同時材料科學,還有工程技術的發(fā)展也到了一定的程度。
當每一個領域都有重要突破時,這些不同的領域疊加起來可能產(chǎn)生跳躍性的突破。比如說我是著重做材料化學的,但是我可以利用計算機科學和機器人科學最新的發(fā)展,然后跟我最新的材料化學放在一起,這樣子的話就可能是一個跳躍性的更加大的突破。
問:你們在人造皮膚領域發(fā)表了很多成果,那么這些成果當中目前有哪些最接近商業(yè)化的?
鮑哲南:現(xiàn)在在做一個測血壓的可穿戴產(chǎn)品。這個是利用我們所研究的非常靈敏的人造皮膚感知功能,就像搭脈一樣可以得到很多身體健康的信息,所以我們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做的測血壓可穿戴皮膚設備。
這個產(chǎn)品像創(chuàng)口貼一樣,經(jīng)過感知壓力,現(xiàn)在的智能產(chǎn)品還達不到同樣的精確度,因為需要測出脈搏跳動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是跟心臟健康有關系的。
問:這個產(chǎn)品什么時候能推出來?
鮑哲南:我們會先在醫(yī)院里面推這個產(chǎn)品,它需要通過嚴格的FDA驗證,所以我們希望這是一款很精準的測血壓產(chǎn)品,是能夠替代醫(yī)用血壓計的產(chǎn)品。與目前醫(yī)用血壓計相比,我們希望皮膚血壓計可以同樣準確,佩戴便捷,可以連續(xù)測血壓。 (摘自美《深科技》)(編輯/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