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
摘要: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教學方法上應凸顯創(chuàng)新、個性化等特征。作為教師而言,需要轉變觀念,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計劃。就高中化學來說,學科整體難度較大,部分章節(jié)的知識點理解起來較為抽象,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無法保障課堂教學效果,所以需要通過變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能夠理解相關知識點。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途徑;創(chuàng)新
1 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趣味性,學生興趣難以被吸引
高中化學作為難度較大的科目之一,由于知識點整體較為抽象,學生很難通過一節(jié)課的時間理解,而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乏趣味元素的因素,進而導致學生無法對課上講解的內容產(chǎn)生興趣。這一問題,是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
1.2 缺少師生互動,教師課上過于主導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課上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核心,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往往才是教學工作的主體,缺少和學還是呢過展開互動的意識,而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從而也就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1]。
1.3 教師間經(jīng)驗交流過少
教師研討會作為教師之間查漏補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際開展效果不夠理想,多數(shù)研討會過于形式化,沒有結合課程改革要求,就課程設計改革進行深入的探討。該問題同樣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師之間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也就無法了解彼此的教學思路。
2 改革途徑及成果
研究期間,為了達成研究工作預期的結果,深入本校開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狀況調查,觀察課堂教學實況,研討課堂教學案例,積累資料,分析影響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因素和行為表征,展開第一階段的實驗研究工作[2]。課題研究組成員分析處理調查資料,側重分析高中化學課堂低效教學的現(xiàn)狀與成因,提供調查報告,完成階段研究總結。
2.1 重視學生情感的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為提高課堂效率,計劃從課堂交流開始,重視課上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例如,在講解有機化學基礎部分的知識點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上課前5分鐘先展開互動,和學生探討有機化學和生活的相關性,提出問題 我們平時生活中,有哪些涉及到了有機化學的知識?當然,考慮到才開始學習有機化學,特別在投影儀上展示和有機化學有關的圖片,并要求學生聯(lián)系圖片思考問題。通過聯(lián)系生活,以及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課中,在講解完知識點后,例題探究環(huán)節(jié)還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反復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逐漸對相關知識點形成深刻的影響。而在當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給予學生思路。
2.2 優(yōu)化課堂設計
為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主要通過導學案設立梯度性、探究性的問題,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促進他們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高考真題的過程中,課上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要求各小組自己研究題目,結合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時間為15-20分鐘。為了讓課堂氣氛能夠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還采取了計分制度,按照完成題目的先后順序和答題正確率給予分數(shù)[3]。小組探究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而計分制度的施行可以保障到課堂效率。而在下課前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還會對課上知識點進行總結,并強調解題技巧,幫助學生再次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2.3 定期進行課題研究課,立足課堂進行草根化實踐研究
為達到統(tǒng)一教學的目標,要求課題組成員撰寫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課題教學論文;每學年組織兩次課題研究經(jīng)驗交流。課題組成員每月進行一次課題理論學習與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鼓勵教師在有效性教學指導下大膽創(chuàng)新,提出案例。為提高教師之間的交流,特別設置了微課環(huán)節(jié),讓組內教師自己課下錄制3 5分鐘左右的視頻,并在討論會上展示,并做必要講解[4]。
3 結語
探究過程中,詳細記錄每一位小組成員對課程改革的想法,并對課題組進行檢查驗收,進行回顧總結,完成中期報告。及時調整改進后期研究思路,進行驗證性研究。通過不斷的改革優(yōu)化,整體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
參考文獻
[1]樸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發(fā)現(xiàn),2017:116-116.
[2]劉玲,高中化學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9,(10):11.
[3]鄭明霞,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性因素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8,(27):89-90.
[4]肖瑛,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 8,33(1): 2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