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學 劉明廣
摘? 要:在高職院校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普遍欠缺的現(xiàn)狀下,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的開設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本文以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為例,分析了高職院校開設該課程的背景,并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資源的遴選、教學方法的應用、考核方式的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4437(2019)03-0041-04
一、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的背景
(一)化學學科的形象需要科學地認識
生活中化學的身影無處不在,從人類的衣、食、住、行到材料、能源、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等各領域都離不開化學。然而在部分公眾眼中,化學似乎與劇毒腐蝕、燃燒爆炸、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畫上了等號,好像“一切都是化學惹的禍”。
筆者曾在上課時問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印象,大部分學生給化學貼上了“化學很危險、有毒、易爆炸”的負面標簽。其實,化學本身并無危害之處,而是部分人為了牟利濫用化學品、甚至因無知對化學品處置不當所導致的化學危害,讓人們對化學產(chǎn)生了偏見,所以我們應該科學、客觀地看待化學。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比較多元化,有普通高中生源、以初中為起點的五年制高職生源以及三校生生源[2],其普遍特點之一就是文化基礎知識較差、科學素質較低、綜合素質也參差不齊[1]。盡管中學階段已接觸了化學等自然科學,但背負著升學的重任使得他們厭煩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文科生更不例外。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亟需提高。
(三)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較為少見
在我國本科院校開設化學類選修課較為普遍,比如中南大學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復旦大學的“化學與人類”、巢湖學院的“生活中的化學”、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的“食品化學”等[2],而高職院校開設化學類公選課極為少見,開設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更是屈指可數(shù)。
高職院校對開展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認知不到位,其部分管理者過分強調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3],即便是重視素質教育,也常局限于社交禮儀、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傳統(tǒng)文化、道德倫理、文藝鑒賞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內容,涉及化學等自然科學類的公選課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些是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的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其化學基礎知識較差,所以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應注意盡可能避免選擇復雜的化學方程式、晦澀難懂的化學理論等內容。
生活中化學的元素無處不在,從生活中抽離出化學知識,加深對其認知,然后再應用于生活中,這便是要遵循的首要原則,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比如染發(fā)中的化學秘密這一題材主要對染發(fā)的歷史、原理、染發(fā)劑的種類和危害等加以介紹;室內環(huán)境的化學知識,重點介紹裝修家居中甲醛的危害、檢驗方法以及甲醛相關的應用等。
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應遵循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引起其好奇心,啟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比如葉脈書簽的制作,根據(jù)簡單的實驗步驟,學生可以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葉脈書簽,而且還可以進一步用化學顏料染出各種顏色。這個選題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氫氧化鈉和雙氧水的化學知識,還可以引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學生對于第一次親自動手做的葉脈書簽會視若珍寶,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最后,時代性原則也是選擇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標準。要聚焦社會熱點和焦點,關注社會前沿和科技前沿中的化學問題,及時更新“生活中的化學”的教學內容。比如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屠呦呦所發(fā)現(xiàn)的治療瘧疾的新藥物青蒿素,如何從藥草中萃取出來以及藥物的延伸開發(fā),都涉及到化學知識。
根據(jù)上述的原則,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的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選擇了以下教學內容(見表1)。
(二)教學資源的遴選
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情特點,決定了“生活中的化學”教材的選擇。教材必須將化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同時還要注重內容的貼近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時代性。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選擇楊金田等編著的《生活中的化學》為理論教材,實驗教材根據(jù)學校實驗室實際情況采用自編講義,這樣的組合方式具有理論內容簡潔全面、實驗內容步驟詳細的特點,一方面適合于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的高職院校學生的使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xiàn)實驗實訓的可實施性。
除了教材和試驗自編講義外,還需要進一步整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資源(見表2)。
(三)教學方法的應用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法和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法。高職院?;瘜W教師應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結合課程實際情況,制作多樣化的多媒體課件,并輔以視頻,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更直觀、更生動和更高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生活中的化學常識,從而提高其自身的化學素質 [4]。同時,教師應以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指導、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教學環(huán)節(jié)數(shù)字化,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基于移動端超星學習通的教學、翻轉課堂式的教學都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基礎。
2.實驗教學方法
在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安排適量的實驗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內容的認知,還可以享受親自實驗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實驗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訓動手能力,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實驗教學方法主要有實驗實訓教學法、實驗實訓參觀教學法、實驗實訓演示教學法。借助于實驗室的常規(guī)資源,如葉脈書簽的制作、肥皂的制作可以采用實驗實訓教學方法,即班內學生分組、組內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結合學校自身特色資源,在白酒實訓車間和啤酒實訓車間生產(chǎn)教學期間,可采用實驗實訓參觀法對白酒的化學知識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白酒生產(chǎn)所涉及到的化學知識的認知。針對實驗操作要求較高、安全要求嚴格、藥品資源有限的題材,可采用實驗實訓演示教學方法,有教師指導和學生隨機參與,例如:自來水和純凈水的電解、果蔬農(nóng)藥殘留的檢測、金屬鈉與水或乙醇的反應等。
3.引導探究教學方法
構建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谏钪猩婕盎瘜W的實際問題、實際案例以及真實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科學地探究、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及解決生活中的化學難題,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輸教學模式,變教師主導為學生自主,變教師灌輸為啟發(fā)、互動和討論。比如食品與化學的專題珍珠奶茶,家庭常用消毒劑等都適合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對其理論模塊內容進行教學。
4.講授法
作為其他教學方法的基礎,講授法必不可少。針對理論部分內容的講解,講授方法具有通俗化和直接性的特點,可將抽象、深奧的課本知識化為具體形象、淺顯易懂的內容,簡捷和高效地傳授知識信息,保證大部分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針對化學前沿性的知識和先進材料,例如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同位素核電池和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提取等,通過講授法可讓學生快速了解到前沿性的化學知識。
(四)考核方式的設計
采用多元化的綜合考核方式,包括實驗過程考核、思維拓展考核和論文考核方式三部分,權重分別為40%、20%和40%。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實驗過程評分主要考察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實驗結果合理性和實驗報告完整性;思維拓展考核主要對學生發(fā)言或課程感悟總結的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邏輯性、啟發(fā)性等進行評判;論文考核以課程論文方式進行,包括生活中化學的現(xiàn)象和解釋、課程建議和感悟、社會調查和資料分析等。
三、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的思考
該課程不僅幫助高職院校學生解釋或解決了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化學問題,同時還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雖然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較好,受到普遍學生的一致認可,但仍然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第一,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學知識背景,要把握好公選課的具體教學內容。作為一門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并非化學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所以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必追求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無需涉及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和深奧的化學原理,而應以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案例或現(xiàn)象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內容,并輔以三分之一左右課時的實驗教學。此外,“生活中的化學”這門公選課的最大特色是選題貼近實際生活、關注社會熱點,所以要對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優(yōu)化網(wǎng)絡教學資源信息。
第二,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還要讓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客觀的化學形象。讓學生了解必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方法,學會從化學的角度來分析和看待問題,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高職院校開設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需聯(lián)動整合校內教學資源,不斷拓寬、積累和豐富實驗實訓的教學資源。一方面,要借助于學?;瘜W實驗室的資源,包括藥品、藥劑和相關設備等,特別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和規(guī)范操作的培訓;另一方面,結合學校白酒生產(chǎn)實訓車間、啤酒生產(chǎn)實訓車間及其他相關名師工作室等,密切聯(lián)系相關實訓車間負責人,確保實驗實訓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結語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普遍重視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往往弱化甚至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普遍缺失與不足,這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踏入社會后的發(fā)展?!吧钪械幕瘜W”公選課作為提升學生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并不只是化學知識的傳授,還有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從而更好地適應技術技能的更新?lián)Q代,因而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化學”公選課對高職院校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公選課“生活中的化學”,著重從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入手,改變了學生對化學的偏見,贏得了學生的青睞。當然,“生活中的化學”這門公選課要想與高職院校學生的發(fā)展達到更高程度的契合,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程燕.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管理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3,14(02):256-257.
[2]梁華,戴可,柯改利,等.化學選修課實驗教學的改革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241-242.
[3]楊偉群,柯中爐.高職院校開設化學與社會公選課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1):155-159.
[4]鄭凌玲,周愛菊.“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職院校化學科普教育的實踐[J].大學化學,2018,3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