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艷,曹歡歡,郜 娜,張雪瑩,王 寧
腦卒中多發(fā)生于40歲以上人群中,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3]。腦卒中患者多伴有失語、偏癱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而導致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不利于患者預后[4]。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常伴有恐懼、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xiàn)自殺、輕生的念頭,負性情緒將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直接影響患者治療及對康復護理的依從性。有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給予腦卒中患者護理干預,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患者失語、偏癱等功能障礙,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緩解患者病情[5]。本研究旨在探討Orem自護理論在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從而為該病臨床治療及護理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jīng)MRI或CT確診為腦卒中;②病程不超過2周,經(jīng)住院治療病情已穩(wěn)定;③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腎、肝和心肺疾病者;②有嚴重的智力、精神癥狀;③不能配合治療和護理者;④資料不全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0(68.44±8.19)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1~81(69.56±8.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Orem自護護理。由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治療性自理需求進行評估,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設計Orem自護模式,制定出詳細的康復計劃,針對不同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方案,主要包含:①部分補償系統(tǒng)護理:該護理方案主要針對中度依賴患者。待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各項生命體征均趨于穩(wěn)定后,可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語言訓練以及肢體鍛煉等,各項康復訓練均需要醫(y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完成。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性活動訓練;多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及時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情緒變化,給予更多的關(guān)心和幫助;幫助患者培養(yǎng)某種興趣愛好,從而分散注意力;教育并督促患者家屬定期來院探視,消除患者孤獨感。此外,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病情,使其對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進而積極參與到康復治療中,強化患者自我護理意識。②完全補償系統(tǒng)護理:該護理方案主要針對自理能力完全喪失的患者,需要滿足該類患者早期康復、衛(wèi)生清潔、排泄、營養(yǎng)、呼吸道通暢以及給氧等一系列生理和生存需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肢體的撫觸,如協(xié)助翻身、按摩背部及肢體等;關(guān)注患者情緒變化,采用宣泄法、釋放法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懼、痛苦和焦躁情緒。護理過程中,應保持理解、關(guān)心、同情的態(tài)度,詳細耐心解釋發(fā)病原因、康復治療方法及預后效果,改正錯誤認知,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支持—教育系統(tǒng)護理:該模式主要針對病情穩(wěn)定的輕度依賴患者,護理人員在給予治療、康復相關(guān)知識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病情恢復情況等資料制訂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在功能鍛煉方法的宣教過程中,應注意語言通俗易懂并輔以形象的宣傳圖畫。在能夠確?;颊甙踩那疤嵯拢膭罨颊哌M行自我康復訓練、自我護理,督促并引導患者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漸擺脫對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的依賴。治療過程中,心理護理是極為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護理人員及家屬需與患者多交流溝通,從情感上理解、支持患者,給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撐,幫助其調(diào)整心態(tài),使患者積極參與到康復過程中來。
1.3觀察指標 采用Barthel指數(shù)[6]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價,包含進食、行動、洗澡、大小便等10個方面,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好。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7]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進行評價,前者包含抑郁情緒、睡眠質(zhì)量、工作和興趣等17個項目;后者包含焦慮心境、緊張、害怕等14個項目;采用0~4分5級記分法,評分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 見表1。護理前,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升高,對照組無明顯變化;觀察組患者護理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比較 見表2。護理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和HAMA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護理后,兩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均下降(P<0.01);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1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不但給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而且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腦卒中的治療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長時間病魔的折磨常導致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疾病的康復[8]。因此,針對腦卒中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積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顯得十分重要。
Orem自護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護理學家1971年首次提出的,她認為自我護理是人類個體為保證生存、維護和增進健康而采取的行為,恢復和增強人的自理能力,發(fā)揮個體最大的自理潛能是護理的最終目標。Orem自護理論針對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出個性化康復計劃,在提供??谱o理服務的同時,應注重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患者更多的關(guān)心和鼓勵,讓患者得到體貼、細致的護理服務。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病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加入,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緩解患者的壓力,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Orem自護理論還鼓勵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后,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機體功能恢復訓練,逐漸改善機體功能,使機體活動逐漸恢復最佳狀態(tài),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此外,Orem自護理論對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知識水平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要求都很高,首先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評估,然后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計劃,告知患者及家屬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并向患者提供教育、指導和幫助,激勵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進行探索、思考和研究,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在康復、保健、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
本研究探討Orem自護理論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自理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HAMD和HAMA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HAMD及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Orem自護理論能顯著提高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自理能力,減輕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Orem自護理論能顯著提高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自理能力,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提高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