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將德育內容滲透到美術教學的各個體系中。本文在對美育與德育相互融合的意義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對名家名畫的欣賞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促使使學生能夠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在進行美術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關鍵詞】審美素質教育;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正確的道德觀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要進行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綜合性教育?!暗掠睘槲逵祝浞煮w現(xiàn)了德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已有計劃、有意識地納入各科教學之中。美術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 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學美術集德、智、體、美、勞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一體,德育內容滲透到美術教學的各個體系中。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將技能、技法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應將德育教育納入教學之中。
一、美術教學中美育與德育相互融合的意義
首先,在美術教學中推動美育與德育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充分挖掘美術教學的德育價值。美術教學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功能,如美術教學有利于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教師可以通過展現(xiàn)美術作品中包含的真善美、呈現(xiàn)美術藝術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創(chuàng)作思想等,推動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喚醒學生所具有的正確行為,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世界觀。與此同時,美術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美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美術作品乃至自身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美的熱愛并為學生踐行美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美術教學具有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方式,無論是野外寫生還是社會實踐等,都有利于拓展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以及文化自豪感,而學生在這些實踐教學活動中所開展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對于推動學生對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內容的內化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推動美育與德育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彌補傳統(tǒng)德育教育工作的缺陷。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以思想政治課程為主要依托,而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學方式則以教師進行知識灌輸為主要方式,教學內容也多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在這種德育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而教學內容也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產生脫節(jié),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在“大思政”背景下,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重視推動德育教育工作向各個學科滲透,從而實現(xiàn)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在美術教學中推動美育與德育的相互融合,是中學德育教育改革優(yōu)化工作的必然要求與必然趨勢,對于提升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二、美術教學中美育與德育相互融合的策略
(一)在欣賞中實現(xiàn)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階段,周圍的一切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由于學校外的因素,家庭的誤導及學校內部對美術課的不重視,這些都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普遍缺少一種高雅的審美情趣,很多學生對美的認識只局限于明星的紙貼照、卡迪畫上,幾乎每個學生的課本上、文具盒上甚至作業(yè)本上都有當紅歌星、影星的貼紙照。課上經常不注意聽講,獨自去“欣賞”這些貼紙照,影響了學習,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是學生缺少對美的東西的感知。雖然 感受美的意識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人的感官如果長期不去感知就會變得遲鈍。美術欣賞課能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在欣賞委拉斯凱茲的《紡織女》時,讓學生感受作者通過構思、構圖、色彩表現(xiàn)了普通勞動者在勞動中優(yōu)美的體態(tài),體會勞動者特有的質樸的笑。這些表現(xiàn)普通人的勞動場景的美術作品與同學們喜歡的矯揉造作明星照相比更能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fā)向上。在欣賞維米爾的作品《倒牛奶的女傭》時,在畫面極度純凈的光線和畫中人物的動態(tài)中,同學們告訴,我 這幅畫感覺很親切,我問他們?yōu)槭裁??同學們說:自己的母親每天都在重復著這樣的動作為他們準備早餐。這些同學早已習以為常的動作原來可以被畫家描繪的這樣美,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同學們應該用自己的眼光去尋找生活中真正的美。同學們在欣賞中國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被畫中所描繪人物的之多而且個個生動有趣所吸引,都專心致志地看著畫。這時我引領著他們去理解、領會和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生感受到了中國藝術文化的瑰力,感到無比的自豪,不僅對他們進行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教育,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過欣賞課的學習,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畫,而且教師對學生自然地進行了德育教育。這些地直接說教的效果更好,也更易為學生接受。
(二)采用正確的方法合理誘導,使學生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對美有著強烈的渴望,這種渴望主要表現(xiàn)在著裝上。由于受社會大環(huán)境和傳媒的影響,很多學生在著裝上追求奇特和標新立異,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戴各種各樣的飾品,對《中學生守則》中所規(guī)定的“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fā)、不化裝、不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fā)、女生不穿高跟鞋”不能很好地遵守。老師不止一次聽到學生抱怨校服“太傻”,缺少個性,聽到學生的這些反映,通過《我為校園添色彩一服裝設計》一課可以幫助學生對校園著裝有了新的認識。上課時,我首先展示了從德育處借來的幾幅照片。照片是同學們做操時和進行小型多樣體育活動時拍的,照片上的同學們在做操時身著統(tǒng)一的校服(我校的校服是運動服),隊伍整齊統(tǒng)一,動作規(guī)范有力。在進行體育活動時,飛揚灑脫,充滿朝氣,同學們自己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贊嘆聲。這時,我拿出了課前準備的一個著西裝革履的單人照片,輕輕貼在圖片上,引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我問同學們,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有時也出現(xiàn)在我們之中,有的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個模特圖片和幾樣鞋子、帽子首飾等物品,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搭配,沒有一個同學將皮鞋與運動服搭配在一起的,也沒有一個同學將項鏈、耳環(huán)等飾物給身著運動服的模特戴上。這時同學們都明白了學校以運動服作為校服是因為它簡單、大方便于運動,更能體現(xiàn)出中學生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衣服是無聲的語言,他隨時向外人傳遞著你的性格與愛好,過于成人化的裝束不適合我們學生。既然同學們對著裝有著不同的審美,我就讓同學們按自己的想法設計一套你認為最漂亮的學生服,我們可以將好的作品拿給學校做參考,再訂校服時應該多聽聽同學們對校服的建議,同學們聽后都高興地畫起來。
(三)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在把美的理念傳授給學生同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輸?shù)赖乱?guī)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在學習《托物寄情》這一單元時,我以校園中不文明現(xiàn)象為主題,讓學生們用壁報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看到學生們交上來的作品時, 真讓我吃了一驚。同學們的作品圖文并茂,不僅指出了校園中許多不文明現(xiàn)象,李新宇同學的《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問題,既污染了校園環(huán)境,又讓一些不法分子覺得有利可圖,更加猖獗地砍樹木了。她建議讓同學們每人從家里帶來一把小鋼勺,告訴同學們保護環(huán)境從點滴做起,張子揚同學的《網絡時代》揭示了很多同學常曠課去網吧的現(xiàn)象,闡明了上網對中學生的利與弊,倡議中學生應好好利用網絡幫助學習,擴大視野,而不是讓它成為我們學習中的絆腳石;還有王力凱同學以課間十分鐘校園內罵聲不絕耳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語言的污染》,揭示了很多同學課下不罵不說話,開口就罵街的不文明現(xiàn)象。讓同學們做好相互監(jiān)督、相互提醒,讓臟話遠離校園。我把很多好的作品在校園內展出,在同學中產生了很大影響,老師沒有一句說教,但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
總之,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過去以傳授學生技能技法為唯一目的的教學認知,應該利用美術教育這一獨特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未來的路很長,我們應該不斷努力,讓美術課真正成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藝術樂園。
參考文獻:
[1]陳鴻.試論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融入[J].文教資料,2019(6):92-93.
[2]王婷.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81.
[3]周毅.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32,37.
[4]任可心.芻議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德育滲透與整合[J].文學教育(下),2017(11):166.
作者簡介:李曉非(1972-),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美術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