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元
摘 要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東臨黃海,灘涂面積每年以333.33 hm2的速度遞增,土地資源豐富,2017年國家儲備林項目開始實施,苗木需求量巨大,而鹽堿地育苗能夠有效降低項目成本?;诖?,分析鹽堿地林木育苗技術(shù)要點,以提高鹽堿地育苗成活率,促進林業(yè)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鹽堿地;林木育苗技術(shù);林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50
1 苗圃地的選擇
大多數(shù)樹種不耐水淹,因此應選地勢較高的地塊。在鹽堿地種植林木要求以測試土壤的含鹽量不大于2.5‰,pH值不大于8.5為宜。另外,可從經(jīng)驗角度分析土壤的各項指標,農(nóng)作物或雜草長勢旺盛,說明土壤的氮、磷、鉀含量較高,有一定的保肥、保水能力,但一般保肥保水能力好的土壤透氣性相對較差,因此,在肥料選擇上就要偏施有機肥,以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使苗木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此外,在選擇苗圃地時也要考慮到水源供給和土壤的排水能力,保證澇能排、旱能灌。
2 苗圃地的整理
2.1 整地
為了能有效地排水降鹽,應高作壟、深挖墑,地形較高的地塊可6 m一墑,地形略低地的地塊3~4 m一墑,要求墑上口寬60 cm,底寬40 cm,深30 cm。同時有效抬高種植層的高程,保證雨季能快速排除田間積水,必要時還要考慮強排,做到雨止田干,使苗木免受漬害。
為使育苗地具備漫灌條件,必須在育苗地四周筑好圍堰,整平育苗地塊。圍堰要求底寬60 cm、頂寬30 cm、高30 cm,筑好后要壓實土,以防滲漏。育苗地塊要整平、整碎,如果田塊較大,則不要有較大的高低差,否則會影響漫灌的效果。
2.2 培肥地力,施足基肥
冬耕翻土,秋后至入冬前即可對土地進行深耕,深度以20~30 cm最佳,結(jié)合深耕每667 m2施以350~400 kg的優(yōu)質(zhì)商品有機肥和50 kg的復合肥(N、P、K含量16-16-16)。
3 品種選擇與處理
選擇江蘇三化(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樹種,以高大喬木為主,以適地適樹為原則,優(yōu)選烏桕、國槐、無患子、合歡、臘梅等品種,選擇隔年采摘無蟲蛀且顆粒飽滿的種子,去除種衣種皮。
烏桕種子須用50 ℃溫水浸泡脫去臘質(zhì)層,再用常溫水浸泡24 h吸足水后播種,其他種子可直接播種。吸過水的種子發(fā)芽會略快于未浸泡過的種子,但其抗逆能力會有所下降。
4 播種
烏桕、國槐于3月中下旬開始,采用條播的方法(條播的優(yōu)點是便于后期的田間管理,除草不易傷到小苗,視覺效果也很整齊),按株、行距30 cm×10 cm,播種深度2~3 cm,播一行蓋一行,切忌播種過深,蓋土后輕踩以防水分蒸發(fā)過快。播種后避免陽光直射,確保土壤的含水量,30天后開始發(fā)芽。
無患子也采用條播,因無患子的種粒較大,且出苗后小苗的葉片伸張度較大,所以株行距應比其他品種稍大一些,為30 cm×30 cm,播種深度2~3 cm,50天后開始陸續(xù)發(fā)芽,發(fā)芽一直持續(xù)到8月中旬,苗木整齊度較差,發(fā)芽率75%。主要原因是土壤質(zhì)量、水分含量等因素影響出苗的整齊度。
臘梅采用當年采摘的種子,于7月中下旬采用條播的方法,株行距30 cm×10 cm,深度不大于2 cm,由于此時溫、濕度適宜(如遇干旱天氣也需及時補水),播種15~20 d后種子陸續(xù)發(fā)芽。臘梅種子發(fā)芽后需及時噴施多菌靈或百菌清加氧樂果,防止蟲害。
5 灌溉
種子落地后,土壤必須保持濕潤,但不排除遭遇強干旱天氣,應及時灌溉。一般來說噴灌是常用的抗旱方法,但剛種下地的種子并非是落地生根,遇上稍有沖擊力的水就會連同碎土一起被沖散,嚴重影響種子發(fā)芽率和出苗均勻度,因此,應采用漫灌方法抗旱。漫灌應以過膛水的方式,即一旦平水所有土地濕潤后立即排盡。排水的時間最好在傍晚,經(jīng)過一夜瀝干后次日田間即無水,不會對種子或種苗構(gòu)成威脅。排水的過程也是一次洗鹽過程,但頻繁漫灌也易使土壤返鹽,而合理控制漫灌的間隔期,再輔以遮陽網(wǎng)覆蓋能有效解決返鹽問題。
6 田間管理
種子播后,為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快,采用遮光率60%~70%的遮陽網(wǎng)小拱棚遮陰,注意觀察田間墑情。3—4月氣溫適宜,土壤不易缺水,此時可噴施一次農(nóng)達(草甘磷)除草劑(注意一定要在沒有發(fā)芽的情況下噴施),如果連續(xù)無雨時間超過20 d則要考慮漫灌,確保種子層有較好濕度。由于漫灌土壤及易板結(jié),所以要結(jié)合除草及時松土。
隨著氣溫的升高,種子陸續(xù)發(fā)芽,待苗齊后于陰天揭去遮陽網(wǎng),如果白天光照強烈則仍覆蓋傍晚再揭除,反復4~5 d煉苗后方可使小苗全光照。國槐小苗生長速度比較快,會長出較多無效分蘗,須人工及時剪除。由于沿海風大、雨多,小苗很容易歪斜、扭彎,須輔以竹桿以增強小苗的抗倒伏能力。大雨天須挖開各排水口及時排澇以防小苗漬害。遮陽網(wǎng)揭除后,田間極易缺水,但小苗的根系較淺,及時漫灌、排水非常重要。小苗生長的同時雜草也會快速生長,此時一定要及時人工拔除雜草,防止雜草爭光爭肥。整個小苗期須除草6~7遍,每遍除草間隔為20~30 d,要掌握“除小除了”的原則,切忌等雜草成災而束手無策,除草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誤傷小苗。
小苗進入營養(yǎng)生長期,需要有足夠的氮肥,可于小雨天氣每667 m2撒施7.5~10.0 kg含氮量大于等于46%的尿素,撒施時注意不要將尿素灑在有水的葉片上,灑肥后要抖落沾在葉片上的尿素顆粒。間隔20~30 d灑一遍,整個生長期可灑3~4遍,但立秋后不宜施用尿素,防止嫩梢未木質(zhì)化而被凍傷。
由于烏桕小苗的耐鹽堿能力較無患子、國槐差,所以在5—9月的生長期每間隔30~40 d用2‰~5‰農(nóng)用硫酸亞鐵灌根2~3遍以防治小苗黃化病,整個生長期可灌根3~4次。
7 病蟲害防治
種子發(fā)芽后,地老虎、金龜子、蠐螬等地下害蟲會為害幼苗,應每667 m2用1 500 g呋喃丹拌毒土撒施防治。無患子、國槐小苗發(fā)芽后可用氧樂果或吡蟲啉加百菌清噴施,以防治蚜蟲和細菌性病害,間隔20天噴施阿維菌素或辛硫磷防治國槐尺蠖。大雨過后要用50%的多菌靈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粉劑500倍液噴霧,10 d左右噴一次,連噴2~3遍,以防治葉枯病。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