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夙彥
寫作支架,是在學生實際寫作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中搭建“腳手架”,輔助學生彌補經驗的不足,縮短與期待經驗的差距,完成不能獨立完成的寫作任務。范例支架則是以范例為依托的寫作支架。設計好范例支架有利于寫作教學的有效推進,能幫助教師用好范例,用足范例,將其價值盡可能地發(fā)揮出來。
葉黎明教授曾提出支架需要具備以下特點:以知識、技巧為內核,以顯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現(xiàn),高于學生現(xiàn)有水平。據(jù)此,筆者將范例支架設計分解為三個步驟。
文章的典范性、代表性是其成為范例的重要保證。如果一篇文章在某個寫作知識點上不夠典型,或者涉及的知識點過多,其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如有教師拿《藤野先生》指導學生寫人敘事卻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藤野先生》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和豐富的思想內涵,里面有遇到藤野先生前大量看似贅筆的鋪墊,以及后文脫離藤野而敘事的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對這些內容進行模仿、借鑒并不具典型性。所以在筆者看來,從整體而言此文更適合作為定篇進行鑒賞分析。但此文卻也有“范”的價值,如藤野剛出場時與作者交往的部分,如人物的白描、他人口中獲取的人物最初印象、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等寫作知識就是可“范”的知識點。如王榮生教授所說,例文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這些片段能夠足以例證知識,同時又能避免文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而干擾了所“例”的知識。因此在寫作教學前,教師應先確定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然后據(jù)此去選擇典型范例,可選擇完整的文章,也可截取片段。
范例要以顯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現(xiàn),其首要條件是將知識點顯性化。很多時候,在教學寫作時我們只是單純地呈現(xiàn)例文,其中的寫作知識都隱藏在文章里面,僅僅簡單直接閱讀大量范例,學生是很難提高寫作水平的,最佳辦法就是解構范文,挖掘知識點。
如部編教材有一篇課外閱讀文章《飛天凌空》,筆者以此為范例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會的人物特寫。在解構范文之前,筆者首先明確了新聞特寫區(qū)別于消息的特點——有大量的描寫。而筆者發(fā)現(xiàn)《飛天凌空》主要描寫了運動員跳水的瞬間,包含大量的動作描寫兼有環(huán)境描寫、側面描寫等。其中動作描寫在寫作中有兩大技巧:動作分解和精選動詞。此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將跳水的精彩瞬間分解成起跳、騰空和入水三個部分,并選用了大量動詞。為了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除了動作分解和精選動詞外,作者還展開想象,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人物姿態(tài)。據(jù)此,筆者將此文的知識點挖掘如下。
程序性知識:開頭描寫跳水前準備和環(huán)境,中間進行跳水瞬間的描寫,結尾寫跳水后觀眾的反應和評價。
策略性知識:分解跳水瞬間,選擇精當?shù)膭釉~,對人物形象姿態(tài)的聯(lián)想、想象。
最后,我們需要重新建構范例,將知識點嵌入其中,使其直觀明了地呈現(xiàn)。筆者設計了以下幾種范例支架。
1.要點批注法
要點批注法,是將寫作知識以批注的方式呈現(xiàn),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學習。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進行心理描寫的指導,便可以運用批注法教給學生心理描寫的幾種方法。如下所示: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很多凸出來的巖石、崩土和蓬亂的灌木。(環(huán)境烘托)
…………
我終于爬了上去,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動作烘托)其他的孩子慢慢向石架邊上移動,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
…………
“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語言烘托)
…………
我從石架往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內心獨白)但是,向崖頂?shù)穆犯y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在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幻覺展現(xiàn))
以上批注,直觀地展示了心理描寫的幾種方法:環(huán)境烘托、動作烘托、語言烘托、內心獨白、幻覺展現(xiàn)。通過閱讀,學生可輕松學得這些寫作知識。
2.思路還原法
思路還原法,就是將靜態(tài)的文本過程化。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引導學生按文章的思路模仿寫作。
以《飛天凌空》的跳水瞬間為例設計如下表。
學生以此為依據(jù),在進行運動會的人物特寫時,運用同樣的思路結構寫作,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3.問題討論法
問題討論法,就是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學到寫作的知識。如有位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老師發(fā)火了》時,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問題:學生想到什么寫什么,隨想隨寫,邏輯混亂,描寫沒有中心。于是該教師以此文為例文,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老師為什么發(fā)火?
(2)老師是怎么發(fā)火的?發(fā)火時有什么突出特征?老師發(fā)火時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3)有什么動作嗎?老師說了什么話?是怎么說的?
(4)老師平時性格是怎樣的?有具體例子嗎?
(5)當時你在做什么?你有什么樣的反應?你身邊的人在做什么?
(6)你怎么評價你的老師?
以上六個簡單的問題滲透了寫人記敘文的知識。如第一個問題是暗示同學敘事時要寫出故事起因。接著教師連問幾個表情、動作、說話等問題,實則是告訴學生人物描寫是重點,且要進行多方面的刻畫,進行情景再現(xiàn)。第四個問題則是告訴學生要豐富教師形象特點,運用對比襯托法。第五個問題,引導學生從自身反應側面描寫老師。最后則提示學生寫人需要客觀描寫和主觀評價相結合。可見,以上六個問題是對寫作思路的顯性化,是以老師的思維經驗來指導學生寫作。
作者簡介:浙江省紹興市鏡湖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