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宇
【摘 要】 復習是歷史學科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文以高考二輪復習中《中西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一課為例,簡要分析了歷史復習策略的歸類、建構和練習三個步驟的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
【關鍵詞】 歷史復習策略 歷史教學 高考復習
人的記憶具有遺忘的特點。因此,復習,是每位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提升能力甚至應對考試的必需策略,也是每位老師應該悉心準備的鞏固學生已有知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從學段上來說,分為初中歷史復習和高中歷史復習。依照《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規(guī)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性質具有基礎性的特點。課程基本理念也是以普及歷史常識為基礎。因此初中歷史復習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掌握重要史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加深印象,從而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以及提升能力。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則指明高中歷史課程基本理念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歷史課程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以培養(yǎng)和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因此高中歷史復習則要在梳理基本史事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理性認識和思考的能力。
從規(guī)模上來說,大致分為課時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以及會考復習和高考復習。在此以高考二輪復習為例談復習策略的要點。
一、歸類
二輪復習與一輪復習不同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打破中國史與世界史的知識界限,并且能連通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專題史。達到以上的目標就需要一個專題把相關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這里選取了《中西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這個主題。從題目中可以得出主要范圍是在必修一(政治制度史),以政治制度為主題來闡述創(chuàng)新與變革。
二、建構
1.選取教材內符合主題的知識點。就《中西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來說,大致范圍有以下:①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②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與羅馬的法律制度。③近代西方英、美、法、德資產階級代議制。④近現(xiàn)代中國民主政治的探索與嘗試。
2.將知識重新分類、建構成新的體系。如:可以按照中外加歷史分期的方法進行分類,分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世界古代政治制度、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制度、世界近現(xiàn)代政治制度。在這四個子目下分別建構知識體系,最后練習成一張知識網絡??赏ㄟ^思維導圖等方法將其表述出來,并標明其中的關系,如美國三權分立制對中華民國時期的三權分立制產生影響等。
3.在熟悉基本史事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以《中西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為例大致有以下要點:(1)中西古代政治制度起源和形成有兩條不同的路徑,即專制主義路徑和共和制路徑,前者具有任命制、終身制和集權制等特征,后者具有選舉制、任期制和分權制等特征。(2)古希臘國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斷血緣關系而沖破氏族藩籬的結果,而古代中國國家制度的地域性則是血緣關系通過宗法制度得以延伸的結果。古希臘政治制度的“公共權力”逐步發(fā)展為公民權,而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公共權力”本質上為血統(tǒng)性的“個人”行使。前者演變?yōu)椤爸鳈嘣诿瘛钡穆窂?,后者則演變?yōu)椤爸鳈嘣诰钡穆窂?。?)中西古人對政治制度的認知和思維路徑,與他們各自所處的政治制度的客觀現(xiàn)實是一致的。不同的認知和思維路徑,反過來制約著中西政治制度路徑的演變。
三、練習
在學習知識后,緊跟練習,把學生置于任務情境中,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知識遷移的能力,才能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以《中西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為例,筆者選取了以下幾道題目: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國的分權主要以君權與相權,決策權、執(zhí)行權與監(jiān)督權的劃分為表現(xiàn)形式……伯利克里時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國家權力系統(tǒng),已具備了近代國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監(jiān)督等國家職能,并開始向分權的方向過渡。
——張治平《關于分權與制衡問題的探討》
材料二 杰斐遜等美國思想家們指出,在美國可以實行“雙重分權”機制的“復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說,就是把聯(lián)邦的國家權力系統(tǒng)之間的橫向分權,與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的縱向分權的有機結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權網絡”稱之為“雙重保障”。
——摘編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國也同樣采取了通過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 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形式對新成果、新興資產階級政權進行維護和保障,并大量采納和借鑒美國憲法的內在精髓嘗試建國。相似的憲法文件在中美兩國相似的背景和國情條件下,產生了截然相反的結果。
——王熙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秦朝中央機構和古希臘“分權”機構的設置情況,并說明二者的“本質”區(qū)別。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實行“雙重分權”機制的“復合民主制”的主要內容。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是如何“大量采納和借鑒美國憲法的內在精髓嘗試建國”的,談談你對民主政治建設的認識。
從題目上來看第(1)問的第一小問考察學生對相關史事的掌握,第二小問則需要學生具有秦朝是集權制下的分工與希臘是奴隸制下的民主兩點歷史認識。第(2)問則需要學生具有根據材料的敘述進行史事再認的能力,判斷“國家權力系統(tǒng)之間的橫向分權”是指三權分立原則;“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的縱向分權”是指聯(lián)邦制原則。在進行作答??疾炝藢W生的能力,但還處于一個比較低層次的范疇。第(3)問的題意是三權分立制在美國1787年憲法中和1912年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均有所體現(xiàn),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引導學生對于中國和美國的國家傳統(tǒng)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因此,在給學生進行復習指導,尤其是進行題目指導時,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1.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材料中心句的能力。2.提高學生對時間的敏感度。3.言傳身教,在復習教學中盡量使用專業(yè)術語和書面語。4.強化學生對歷史背景、階段特征的熟悉。
綜上,筆者認為在實施歷史復習策略時候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好歸類、建構和練習這三個步驟的工作,使學生在詳實掌握基礎史事和基本能力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才能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歷史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