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麗
摘要:學書須有法,初學書法,必須循法,無法便不能行,學到后來,必須從有法到無法,不為法所拘。清劉熙載說:“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之?!泵总朗欠浅W⒅胤ǘ鹊摹R雱?chuàng)新,就必須拋去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切莫忘卻書法藝術(shù)的本旨,去刻苦地訓練基本功,不斷地向古人學,使筆端蘊藉文情,字間薈萃風流,才能在書法創(chuàng)新的路上取得成就。
關(guān)鍵詞:集古;刷;創(chuàng)新
米芾作為宋代四大書家之一。集古字是米書的一大特點,米芾曾在《自敘帖》中道:“余初學顔,七八歲也,字到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jié),乃學柳《金剛經(jīng)》,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zhuǎn)折肥美,八面皆人,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晉平淡,充鐘方而師師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詛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筆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睆倪@段自敘學書的經(jīng)歷,可以清晰地看到米芾怎樣進行集古的過程,以及他集古的手段,很顯然,他不是一味地統(tǒng)統(tǒng)收集,而是追根溯源,師法古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廣泛地從顔、柳、歐、褚乃至魏晉法帖,鐘鼎銘文、漢碑漢簡等處汲取營養(yǎng),以至米芾篆隸真草行各體皆能,尤以行書和草書擅長于世,在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一拓直下之筆,取之二王;顔柳遺意。更為可貴的是,他善將晉唐諸家之長,熔為一爐,形成了獨特的書風。從米芾的書論來看,他是傾向崇古的,對“古意”、“古雅”、“寶晉”是高度重視的,但在實踐中又是極意創(chuàng)新的,這就是以古為新、以新見古,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達到了創(chuàng)新的高度。米芾的“集古”過程,是一個“慕”和“悟”不斷轉(zhuǎn)換的過程,常慕各家之長,悟源流之所在,廣泛師承,轉(zhuǎn)益多師,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這當然是基本功夫的一個方面。
“刷”是米書的第二個特點,米芾與趙佶對話,曾自謂:“臣書刷字”,“刷”的特點是什么?
從米芾傳世墨跡看,知米芾用筆速度迅疾,其筆行“如天馬脫銜,追風逐電”,書勢任意縱橫,絕無造作之態(tài),呈現(xiàn)出強烈的振迅天真的風采。米書的點畫波磔,實筆虛筆皆全力而書,可謂意到、筆到、墨到,沉著痛快;再者,米芾自謂“善書者只得一筆,我獨有四面”,所謂“四面”應(yīng)理解為米芾善于用腕,筆勢四面具備,進退轉(zhuǎn)折裕如,變化多端,堪稱用筆能手。
我們說書法創(chuàng)新,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明確地說,書法藝術(shù)是以漢字為依托,憑借凈化了的線條的自由流動,反映了作者的性格、情感、素養(yǎng)、氣質(zhì)等諸多精神因素。書法藝術(shù)的形成,它包括了筆法、筆勢和筆意三大要素。米老善集古,宋高宗云:“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逼渥佑讶试陬}跋米芾臨《右軍四帖》有語云:“所藏晉唐真跡,無日不展于幾上,手不釋筆臨之?!睂>趭^,是成功之道,米芾自云:“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刻廢書也。”“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痹谂R習的過程中,擇善而從,廣收博取,最后自融一法,自成一家,正如他在《海岳名言》云:“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米老強調(diào)“懸腕作書,批評以腕著紙,則筆端有和無臂力”至于談到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等,米老說:“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潤生。布置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tài)貴而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蔽覀兛蓮拇媸赖拿总佬胁輹E看,米老下筆倜儻縱橫,有骨有肉;結(jié)字布局,氣勢飛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運筆墨于畦徑之外,卓然成家??梢钥隙总朗窃诶^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對書法進行了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那么,書法藝術(shù)的高峰,還不如說是藝術(shù)家、書法大師們畢生精力在堆砌著一座座宏偉的建筑,在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名家輩出,各領(lǐng)風騷,他們從未提倡過“拋開傳統(tǒng),另起重來”,而恰恰是在充分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力求創(chuàng)新,自成一統(tǒng)??梢哉f一位書法家,他的創(chuàng)新能量是最佳期,絕不是在他的藝術(shù)蒙昧期,而是在他的藝術(shù)成熟的后期,這類事實舉不勝舉。
學書須有法,但學書又最忌拘法,一旦被法所縛,便無書意,亦即失去了作者的靈魂,失去了作者的靈魂,失去了書法藝術(shù)的天趣神韻;初學書法,必須循法,無法便不能行,學到后來,必須從有法到無法,不為法所拘。清劉熙載說:“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之?!泵总朗欠浅W⒅胤ǘ?,從米書的用筆看,其行留、提按、轉(zhuǎn)折、后翻都能八面皆全,筆意豐富,從而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所以我深深地感到,要想創(chuàng)新,就必須拋去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切莫忘卻書法藝術(shù)的本旨,去刻苦地訓練基本功,不斷地向古人學,不斷地“慕”和“悟”,練就驚人的筆力,努力提高充實各個方面的修養(yǎng),使筆端蘊藉文情,字間薈萃風流,在書法創(chuàng)新的路上或許才能取得一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