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杰
【摘 要】語用是高考全國卷語文考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三的語用復習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的問題,要提高語用復習的效率必須實現(xiàn)策略上的轉變,從以題型為導向轉變?yōu)橐院诵乃仞B(yǎng)為導向。
【關鍵詞】語用復習;核心素養(yǎng);復習策略;語感語理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1
一、高考語文語用復習普遍存在的問題
語言文字運用是高考全國卷語文考查的重要組成部分,語用部分得分的高低是高考語文成敗的關鍵。語用部分的復習成為高三語文總復習的重要著力點,復習好語用題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成為高三師生追求的主要目標。但回顧整個高中階段語文學科的學習,語用從未單列成冊進行專門系統(tǒng)地學習,都是到了高三總復習階段,教師根據(jù)近幾年高考出現(xiàn)過的語用題型,按題型分類進行學習和訓練。但這種以題型為導向的復習方法在實踐中存在巨大的缺陷。首先語用的概念范圍界定很廣,題型復雜多變,教師在題型復習中很難全面涉及。近幾年高考語用考查題型雖整體上保持穩(wěn)定,但每年仍有小的變化,總是有的題型復習不到。其次以題型為導向的復習方法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的問題。因為不能確定今年高考語用的題型,教師在復習時有很強的猜題傾向,根據(jù)自己的主觀猜測來確定題型復習方向,語用復習是存在巨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復習不全面,學生真正的語用能力提高不明顯,復習效果差強人意。那么怎么解決以題型為導向的語用復習存在的問題呢?要正本清源,要弄清楚語用考查的目標和能力要求,從總體上把握語用復習的目標,摸索出正確有效的復習策略。
二、語言文字運用考查的目標和能力要求
語用考查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我們看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語用能力要求的表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又有這樣的敘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從課標的解讀中我們知道“具體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是對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要求之一,也是語用考試的出發(fā)點。而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又最終體現(xiàn)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而核心素養(yǎng)最基礎的方面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中,語言是基礎,也是核心。其它三要素的發(fā)展與培育都離不開語言的根植和影響。因此要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必須緊緊抓住“語言建構與運用”這個核心素養(yǎng)。高三語用復習當然應該以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為導向才能全面應對語用題型的考查。
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語用復習策略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出于表達思想的目的,按照語言內部系統(tǒng)來建構話語——用詞匯組構句子,用句子組構段落和篇章。就這個內涵而言,語言建構是運用的前提。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來說,語言建構的初步能力首先是憑借語感,然后逐步走向理性,所以提高建構能力需要不斷學習。在語文課程中,為了提高語言建構能力,就要安排數(shù)量足夠又能切實操作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來學習和積累。這里涉及語言文字知識是否需要的問題。知識也就是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當然是需要的,但這種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來體會和獲取,不然,僅僅是一些語言學教條,不能轉化為必備的能力。從這一點來說,運用才是建構的重要途徑,建構和運用是相輔相成的。從理論上說,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長期積累特別是語言實踐中培養(yǎng)起來的。但高考復習時間短任務重,不可能安排太多的時間進行點滴語言積累和實踐,高考語用復習應該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復習策略。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復習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語用能力呢?第一是體驗性原理,在練習時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語文學習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第二是關聯(lián)性原理,語文教師在具體情境中口語交際訓練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通過理解話語來尋求關聯(lián)信息,在具體的語境效果中鍛煉推理能力,從而獲取最佳的意義關聯(lián)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通過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成功推理,從而選擇最恰當和最得體的語言來表達情意。第三是“有理有據(jù)”原理。語言語用中要符合基本的通用的標準,“首先要看語用體驗過程中形成的通用的規(guī)范性內容正確與否,包括字音、字義、語法形式等是否正確;其次要看是否符合生活體驗過程中形成的生活認知規(guī)律;再次要看是否符合語用體驗過程形成的通用的話語前后關聯(lián)的原理?!比龡l標準統(tǒng)一起來應用就是有理有據(jù)原理,具體情境中的語言運用就要遵循的就是“有理有據(jù)”原理。
4.注意語用復習的系統(tǒng)化和條理性。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語用復習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高三要特別強調語理的重要地位,而語理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語用復習就應順應這種系統(tǒng)性,如語法學習,應該按照,字-詞-句-短語-句子-復句-句群,有序地幫助學生復習相關語法知識,為語句復位,句子補寫,病句修改,仿寫句子的相關能力復習奠定語法基礎。語理學習時,語法、邏輯、修辭等相關知識也要進行系統(tǒng)的安排,有序地展開復習。
四、總結
在高三語文總復習階段,語用復習必須實現(xiàn)從以題型為導向轉變?yōu)橐院诵乃仞B(yǎng)為導向。從提高學生高核心素養(yǎng)的高度總體把握語用復習,在復習中突出語用的情境意識和語理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學生真正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了,便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應對語用題型的千變萬化,取得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2]陳振興.“語感·語理·語用”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G]:隴東學院學報,2014.9.
[3]王元華.語用視野下的語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詩客,王尚文.語文教學與語言體驗[J].課程·教材·教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