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愛,杜 姍
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西安 710038)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消化性潰瘍類型,該病發(fā)病因素復雜,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其高危因素,因附著于胃腸道黏膜,刺激機體炎癥因子分泌,誘發(fā)炎癥反應[1]。據(jù)肖懷芳等[2]調(diào)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HP感染率占57.48%,其中消化性潰瘍HP感染檢出率占94.60%,均高于食管炎、胃癌及慢性胃炎檢出率(57.94%、55.26%及40.30%)。而且在復發(fā)原因[3]分析中,消化性潰瘍復發(fā)多因素包括終末HP感染、潰瘍大小、吸煙等。故此臨床治療胃潰瘍時,應明確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并提高HP根除率。當前臨床治療胃潰瘍時,以加強胃黏膜防御能力、減輕胃黏膜損害、根除HP感染為原則,質(zhì)子泵抑制劑、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等是治療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的常規(guī)用藥方案[4]。但對其具體用藥方案臨床尚缺乏統(tǒng)一標準,筆者特對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患者采取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治療,旨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160例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患者,按入院順序單雙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25~65歲,平均(37.28±5.29)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3.84±0.72)年;潰瘍直徑5~12mm,平均(8.57±1.05)mm;胃體潰瘍48例,胃竇潰瘍21例,其他部位11例;觀察組80例,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25~66歲,平均(38.05±5.31)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3.90±0.74)年;潰瘍直徑5~12mm,平均(8.60±1.08)mm;胃體潰瘍45例,胃竇潰瘍25例,其他部位1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胃鏡等綜合檢查,均被確診為胃潰瘍,經(jīng)13C呼吸實驗證實為HP陽性;②意識清晰,認知正常,自主參與研究;③可配合用藥;④患者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⑤該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質(zhì)性疾??;②伴潰瘍性結(jié)腸炎、胃腸惡性腫瘤者;③對本研究相關(guān)藥物過敏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先經(jīng)口頭宣教,說明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日常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2.1 對照組:予以奧美拉唑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10950086),每次20 mg,口服,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四周;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53021880),每次1000 mg,口服,每天2次;克拉霉素膠囊(國藥準字H20083442),每次500 mg,口服,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2周。
2.2 觀察組:予以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46379),每次20 mg,口服,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四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連續(xù)用藥2周。
3 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各指標差異。①比較兩組HP根除率;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噯氣、腹脹、腹痛及反酸四項癥狀消失時間;③胃功能測定: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上海艾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定血清胃泌素(GAS);胃蛋酶原亞群(PGⅠ,PGⅡ)測定:ELISA法檢測;④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⑤觀察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
1 兩組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噯氣、腹脹、腹痛及反酸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2 兩組HP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HP根除率93.75%(75/80),對照組HP根除率80.0%(64/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81,P=0.019)。
3 兩組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胃功能指標比較
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5 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 兩組用藥期間均獲得隨訪,無病例脫落現(xiàn)象;觀察組1例惡心,1例頭痛,發(fā)生率2.50%;對照組2例頭痛,1例惡心,1例食欲不振,發(fā)生率5.0%;無顯著性差異(χ2=0.173,P=0.677)。
胃潰瘍是因多種因素導致的消化道疾病,HP感染是致胃潰瘍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以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燒心、惡心等癥狀為主。目前臨床治療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以抑酸、根除HP、保護胃黏膜為治療原則[5]。質(zhì)子泵抑制劑、抗生素、鉍劑等是治療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的常用藥物,以質(zhì)子泵抑制劑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腸內(nèi)pH值,降低尿素酶活性,影響HP生存環(huán)境,提高HP根除率;而且胃內(nèi)pH值升高,可增強抗生素活性及胃內(nèi)抗生素濃度,抑制或殺死HP。HP耐藥性[6]分析,分離129株HP標本,其中68.6%的菌株至少對1種抗菌藥物耐藥;對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藥性為19.8%、57.0%及29.1%;暫時無阿莫西林耐藥菌株。據(jù)國外文獻[7]報道,HP感染對甲硝唑耐藥性在50%~100%,克拉霉素耐藥性0%~40%,阿莫西林耐藥性為0%~2.7%。根據(jù)抗生素耐藥性情況,本研究采取以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
研究中,阿莫西林是青霉素類藥物,口服藥物具較高吸收率,抗菌譜廣,在酸性環(huán)境下穩(wěn)定性高,避免胃內(nèi)pH值對藥物作用的影響,可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途徑,起到殺菌作用[8]??死顾貙儆诩t霉素衍生物,是14元環(huán)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耐酸性強,在極低pH值環(huán)境內(nèi)藥物也可溶解,抗菌能力強[9]。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屬于奧美拉唑光學異構(gòu)體,與奧美拉唑具更強的胃酸抑制作用,口服吸收藥物利用度高,在血漿中具備高度的藥物濃度及較低的代謝率,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能夠提高抗生素藥物濃度及藥效穩(wěn)定性,降低藥物降解,增強藥物殺菌作用,以此起到HP根除作用[10]。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與奧美拉唑均經(jīng)肝臟內(nèi)代謝,但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多不經(jīng)過CYP2C19途徑代謝,主要是經(jīng)CYP3A4途徑代謝,藥物代謝速度慢,藥物清除率低于奧美拉唑[11]。而且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起效迅速,作用強,血漿濃度高,體內(nèi)代謝低,起效強。本組研究中,觀察組噯氣、腹脹、腹痛及反酸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HP根除率93.75%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發(fā)現(xiàn),與奧美拉唑相比,以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且能在短期內(nèi)促進患者噯氣、腹脹、腹痛及反酸等癥狀恢復。與王瑞芳[12]學者報道中HP根除率87.8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一般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患者壁細胞及主細胞表達升高明顯,造成胃內(nèi)PGⅠ、PGⅡ表達水平明顯上升,通過測定胃內(nèi)PGⅠ、PGⅡ表達,可準確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胃泌素屬于胃泌素族指標,通常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患者胃黏膜萎縮明顯,黏膜細胞減少,使血清胃泌素表達減少,可作為預測患者胃潰瘍程度的重要評價指標[13]。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胃泌素、PGⅠ、PGⅡ表達明顯下降,但觀察組胃泌素、PGⅠ、PGⅡ表達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
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本身屬于一種炎癥反應性疾病,一般患者在感染HP后,中性粒細胞含量升高,釋放大量炎癥因子,進而加重機體炎癥反應,致病情加重。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TNF-α、IL-6及CR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說明,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為主的三聯(lián)療法能降低機體內(nèi)炎癥反應,促進炎癥消失,利于潰瘍愈合及黏膜修復。而且兩組用藥期間均獲得隨訪,無病例脫落現(xiàn)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因此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長期或短期服用安全性高,因個體差異性小,對老年患者、肝腎異常者,無需調(diào)整藥物劑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對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患者采取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治療,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臨床價值高,可作為治療HP相關(guān)性胃潰瘍的理想藥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