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12)趙慧君
子宮肌瘤是臨床婦科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患者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會在激素紊亂的因素下導致腫瘤體積變大,嚴重時會導致腫瘤惡變,造成早產、流產以及產后出血等嚴重后果,威脅患者和嬰兒生命安全[1]。妊娠期患者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與護理的有效性是婦科研究與探討的關鍵點[2]。綜合化護理的相關因素分析能夠全面了解患者在圍術期的各種危險因素,保證患者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36.21±4.13)歲,孕周21~30周,平均孕周(26.5±2.1)周,初產婦13例,經產婦7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后確診為妊娠合并子宮肌瘤。
1.2 方法
1.2.1 臨床檢查 對患者進行MR、超聲以及常規(guī)婦科檢查,詳細記錄患者子宮肌瘤的位置、體積、數(shù)量、白細胞計數(shù)以及中性粒細胞比例。
1.2.2 綜合化護理 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告知患者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手術的過程以及必要性?;颊哂捎谠谠衅?,情緒容易波動,護理人員要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可以舉成功手術的例子,增強患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鼓勵的語言給患者信心,輕輕撫摸患者,放松患者身體,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特殊情況,立即告知主治醫(yī)師;③術后護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每隔半小時查一次房,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對有異常波動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向主治醫(yī)生匯報。用適量重量的砂袋壓迫患者傷口,有效控制患者傷口出血,對疼痛程度較大的患者給予止痛劑。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與形態(tài)。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相關因素分析 20例患者的子宮肌瘤的大小均在5mm~6mm,平均大小為(5.24±0.33)mm;腫瘤的形態(tài)分析:12例患者腫瘤為大囊型,8例患者腫瘤為實質型;分析腫瘤位置:11例患者為子宮粘膜下肌瘤,9例患者為宮頸下肌瘤。
2.2 綜合性護理分析 20例患者經綜合化護理后,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1例,臨床護理有效率高達95.00%。對比20例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情況,舒張壓與收縮壓均下降,見附表。
附表 20例患者護理前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情況對比
本文通過分析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綜合化護理的相關因素,從圍術期的各個角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效果與患者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類型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選取的20例患者的子宮肌瘤的大小均在5mm~6mm,平均大小為(5.24±0.33)mm;腫瘤的形態(tài)分析:12例患者腫瘤為大囊型,8例患者腫瘤為實質型;分析腫瘤位置:11例患者為子宮粘膜下肌瘤,9例患者為宮頸下肌瘤。經臨床綜合化護理后,20例患者中護理顯效的患者為13例,有效患者為6例,無效患者1例,臨床護理有效率高達95.00%。對比20例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情況,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綜上所述,從手術前、中、后等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化護理,護理效果較高,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腫瘤大小、位置以及類型均對臨床治療與護理存在一定影響,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注重相關因素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面提高臨床護理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