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仁,李 鮮?,趙義紅
(1.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2;2.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191)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及生活節(jié)奏加快,糖尿病患病率呈現井噴式上升,2 型糖尿病占了其中90%左右[1],主要誘因有肥胖、應激(勞累、外傷、手術、精神刺激等)、體力活動過少等,導致患者胰島素分泌能力及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血糖升高,從而誘發(fā)糖尿?。?-3],典型癥狀有多尿、煩渴、乏力等,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引發(fā)微血管并發(fā)癥(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大血管并發(fā)癥(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硬化)、外周血管病變(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動靜脈血栓等)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同時也會向腫瘤發(fā)展,嚴重威脅生命健康[4-5]。
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口服胰島素、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2 型糖尿病,但其長期療效不佳,容易引起病情反復[6]。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病”范疇,治療歷史悠久,其中滋膵飲為經典名方,是清末名醫(yī)張錫純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編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方劑,由生黃芪、生地、生懷山藥、山茱萸、生豬胰子5 味藥材組成,具有獨特的消渴病理論及良好的治療效果。有研究報道,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內炎癥反應、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反應、高血糖導致內皮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故本研究探討加味滋膵飲聯合鹽酸吡格列酮對氣陰兩虛型2 型糖尿病患者炎癥因子、胰島β 細胞功能、氧化應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7 月收治于河南省中醫(yī)院的8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符合納入、排除標準,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 例,其中對照組男27 例,女17 例;平均年齡(60.14±7.38)歲;平均病程(51.32±24.68)個月,而觀察組男24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58.88±9.53)歲;平均病程(48.37 ±19.95)個月,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s, n=44)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s, n=44)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13 年制定的《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診斷標準[7];②中醫(yī)診斷標準[8],主證為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煩渴多飲、多尿,舌紅少津或舌體胖大,脈細或脈細數,而次證為五心煩熱、自汗或盜汗、氣短懶言、心悸失眠、腰膝酸軟、便秘,符合1 項主證+2 項次證,即可診斷為氣陰兩虛型;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取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①肝、腎、心等器官功能嚴重障礙;②哺乳期、妊娠期婦女;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④精神異常;⑤患酮癥酸中毒、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等糖尿病并發(fā)癥。
1.4 給藥 2 組均給予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方法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鹽酸吡格列酮片[15 mg×14 s,國藥準字H20052682,石藥集團遠大(大連)制藥有限公司],15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加味滋膵飲(生黃芪15 g、生地30 g、生懷山藥30 g、山茱萸15 g、生豬胰子9 g、鬼箭羽15 g、當歸15 g、五味子15 g、桑白皮9 g、桑葉9 g、赤小豆15 g),水煎服,1 劑/d,早晚各1 次。2 組療程均為4 周。
1.5 指標檢測 ①中醫(yī)證候評分,包括咽干口燥、口渴喜飲、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多食易饑5 個癥狀,每個癥狀按4 個等級進行計分,分值分別為0、1、2、3、4 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②于治療前后清晨取患者外周靜脈血,抗凝離心,取上清,羅氏活力?血糖儀檢測FBG、2 hPG(餐后2 h取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并計算胰島素分泌指數(HOMA-β)[20×FINS/(FBG-3.5)]、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BG×FINS/22.5],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脂質過氧化氫(LHP)、總抗氧化能力(T-AOC),比濁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lc)。
1.6 療效判斷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不小于70%,FBG、2 hPG、HbAlc 較治療前降低不小于60%;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減少,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不小于30%,FBG、2 hPG、HbAlc較治療前降低不小于2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小于30%,FBG、2 hPG、HbAlc 較治療前降低小于20%。
1.7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8.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yī)證候評分 治療前,2 組中醫(yī)證候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 組中醫(yī)證候評分顯著下降(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s, n=44)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2 2 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s, n=44)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臨床療效 治療后經秩和檢驗(臨床療效屬于等級資料,雙尾顯著性檢驗),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血糖指標 治療前,2 組FBG、2 hPG、HbAlc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三者水平顯著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4。
2.4 炎癥因子 治療前,2 組IL-1、IL-6、hs-CRP、TNF-α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四者水平顯著降低(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5。
表3 2 組臨床療效比較(n=44)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4)
表4 2 組血糖指標比較(±s, n=44)Tab.4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4 2 組血糖指標比較(±s, n=44)Tab.4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標 治療前,2 組FINS、HOMA-IR、HOMA-β 差 異 無 統 計 學 意 義(P>0.05);治療后,2 組前兩者顯著降低(P<0.05),后者顯著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6。
表5 2 組炎癥因子比較(±s, n=44)Tab.5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5 2 組炎癥因子比較(±s, n=44)Tab.5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6 氧化應激相關因子 治療前,2 組MDA、LHP、GSP-Px、T-AOC、SOD、ROS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MDA、LHP、ROS 水平顯著降低(P<0.05),GSP-Px、T-AOC、SOD 水平顯著升高(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7。
表6 2 組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標比較(±s, n=44)Tab.6 Comparison of insulin β-cell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6 2 組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標比較(±s, n=44)Tab.6 Comparison of insulin β-cell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7 2 組氧化應激相關因子比較(±s, n=44)Tab.7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表7 2 組氧化應激相關因子比較(±s, n=44)Tab.7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n=44)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代謝分泌疾病,以老年人居多,長期高血糖環(huán)境會刺激機體,誘發(fā)心、腦、周圍血管病變等各種血管性疾病的發(fā)生。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病”范疇,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情遷延,陰虛燥熱耗氣傷津,則出現氣陰兩虛、脈絡瘀阻等血瘀病理變化[10]。加味滋膵飲以生黃芪為主藥,補中益氣;生地滋腎清熱,上以潤肺,助山茱萸、五味子補益肝腎;山藥善治消渴,性甘平,益腎補脾陰,止小便頻數,而且潤肺生津止渴,與甘溫偏于補脾陽之黃芪配合,一陰一陽,氣陰兼顧;鬼箭羽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推陳致新,使補益藥補而不壅滯;當歸加強活血通絡之效;桑白皮、桑葉清熱滋脾;赤小豆行血補血,健脾去濕,利水消腫;生豬胰子即豬之膵,人之膵病為化食之物,而可補以物之膵,全方寒溫并用,補瀉兼施,陰陽相濟,氣陰雙補,標本兼治,共奏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的功效,而山藥含皂苷、糖蛋白等成分,具有抗機體氧化應激的功效,2 味藥物雖然各有側重,但合理配伍后既調節(jié)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又保護胰島β 細胞功能,同時還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抑制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本研究從臨床癥狀、血糖控制情況、HbAlc 水平方面印證了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加味滋膵飲能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血糖,顯著提高療效。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微炎癥狀態(tài),長期處在該狀態(tài)下可聚集大量免疫細胞,導致組織環(huán)境改變,進一步促進炎癥反應。hs-CRP 是目前臨床公認的糖尿病異常表達危險因子[11];IL-1 是促炎因子,直接與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關[12];IL-6 能刺激B淋巴細胞、T 淋巴細胞過度激活,產生細胞毒作用,導致胰島β 細胞死亡[13];TNF-α 可促進T 細胞產生各種炎癥因子,進一步加重炎性反應[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降低,以觀察組更明顯,表明加味滋膵飲能抑制患者炎癥狀態(tài)激活,保護機體內組織。
有研究報道,胰島β 細胞功能紊亂是2 型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其功能障礙可引起FINS、HOMA-IR 水平升高,HOMA-β水平降低,從而引起糖脂代謝異常[15]。2 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胰島β 細胞受到多種因素的損害,故保護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FINS、HOMA-IR 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表明加味滋膵飲能降低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有利于療效持續(xù)發(fā)揮。
氧化應激是人體內氧化、抗氧化2 個系統失去平衡后,患者機體產生大量氧化產物,從而對機體產生損傷和破壞作用[16-17]。MDA、SOD、ROS、LHP 均是機體氧化應激過程中的產物,而GSP-Px、T-AOC 則代表機體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MDA、LHP、ROS 水平降低,GSP-Px、T-AOC、SOD 水平升高,以觀察組更明顯,表明加味滋膵飲可有效地減少餐后高血糖毒性,改善氧化應激相關因子,降低高血糖對機體的損傷,從而抑制氧化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加味滋膵飲聯合鹽酸吡格列酮可緩解氣陰兩虛型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抑制炎癥和氧化應激反應,從而有效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