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麗
前幾天坐公交車,聽見兩位阿姨聊天,說起他們家的老人吃藥的問題。學藥的人,一聽別人說到藥,立馬就來了精神,我立即豎起了我八卦的小耳朵——
“我爸吃去痛片當糖一樣吃,有個頭疼腦熱的,嚼上兩粒,就好了,不給吃不干啊,必須要吃!我尋思沒事,吃去吧,也不貴,一天也得吃不少,還行,能供得起。”
當時我的表情是非常吃驚的,什么!因為便宜就隨便吃么?
便宜,見效快,就當個寶?
疼痛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局部組織釋放緩激肽和前列腺素(PG)作用于痛覺感受器(神經細胞組成)。當你輾轉反側,痛不欲生,氣急敗壞,此時的前列腺素(PG)的含量是增高的。那么要想不痛,我們讓它減少不就行了嗎?有沒有一種辦法能讓前列腺素的含量沒有那么高呢?
有,那就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通俗講就是解熱鎮(zhèn)痛藥。這類藥物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成為前列腺素的這步反應,從而使得前列腺素分泌量下降,避免疼痛的出現。
疼痛通常是這樣發(fā)生的:
疼痛時產生的前列腺素作為信號傳遞到大腦的痛覺感受器(神經細胞組成)→大腦感知到不適=我痛,我要滿地打滾了。
吃完藥后,止痛的反應過程則是這樣的:
我疼→前列腺素去報信了→半路信使被止痛藥劫持→大腦→舉國祥和。
所以可以說,所有的疼痛都是“大腦疼”。一個比較有趣的佐證是“幻肢痛”。如果說左腿沒有了,但是大腦里分管左腿的神經還在,這個神經還會一直收到“疼”的信號。
疼痛的過程說完了,現在來說說今天的主角:去痛片。
去痛片是一個復方制劑,是由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4兄弟組成,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含量占的比例比較高,一般的配比是氨基比林150毫克、非那西丁150毫克、咖啡因50毫克、苯巴比妥15毫克。
這4種成分通過組合,相互協(xié)調起到去痛和預防發(fā)熱作用。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能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而起鎮(zhèn)痛作用;同時,抑制下視丘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起退熱作用。簡單的說,除了咖啡因,剩下3個均有明顯不良反應,目前已經很少單獨使用,但由于某些原因,復方藥物里還有。
氨基比林能抑制炎癥局部組織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起到抗炎作用。氨基比林在胃酸作用下與食物發(fā)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特別是亞硝胺,因此有潛在的致癌性。
非那西丁的體內代謝產物是對乙酰氨基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咖啡因是中樞神經興奮藥,能興奮大腦皮層,從而加強前兩藥緩解頭痛的效果。苯巴比妥具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并預防發(fā)熱所致之驚厥。
老年人本身的胃腸萎縮,排空延緩,藥物停留的時間長,并且代謝變慢,排泄也慢,藥物濃度容易升高,尤其是巴比妥類脂溶性藥物,在老年人體內的分布范圍更廣,更易在體內蓄積而出現中毒反應。
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有明顯不良反應,氨基比林更是早已從美國退市。服用氨基比林可有嘔吐、皮疹、發(fā)熱、大量出汗及發(fā)生口腔炎等。
長期服用非那西丁可致腎損壞,甚至可能誘發(fā)腎盂癌和膀胱癌,還可造成對藥物的依賴性;還易使血紅蛋白形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的攜氧能力下降,導致紫紺,還可引起溶血、肝臟損害,并對視網膜有影響。
隨意吃去痛片,對于曾做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圍手術期疼痛的、有胃腸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風險遠遠大于止痛這點收益!
而且人家藥品說明書明確說了:老年人慎用。因為老年人用藥后易導致腎功能損害,且老人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尤其是胃腸道出血和穿孔。
最后,再提醒一下就是,去痛片對于創(chuàng)傷導致劇痛無效!
內臟平滑肌絞痛也無效!比如膽結石、腎結石、急性胃炎、急性腸炎,這些疾病容易發(fā)生平滑肌痙攣,主要表現為疼痛,其疼痛異常劇烈。這時患者癥狀嚴重,精神相當緊張,有無法忍受的感覺,就別尋思吃藥,趕緊上醫(yī)院。
如果出現腹痛難忍的情況,除了痛經,不要自己盲目服藥,更不要盲目服用去痛片。
很遺憾的是,雖然它的名字比較萬能,但是它的適應癥卻沒有那么廣泛,而且不良反應又多,如腎臟損害,且有致癌性,老年人一定要慎重用藥!
最重要的是,止痛的藥物不能把疼痛的來源直接消除,其只能用于診斷明確的病患,用于緩解疼痛。
不要濫用藥,更別讓去痛片讓自己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