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潤華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心都處在快速變化和成長階段。因此,這個階段開展初中生德育工作,一定要抓住學生心理,根據(jù)具體問題,采用正確的方法和原則,進行正向而積極的教育疏導。本文以實際教學工作在遇到的個案為例,說明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一、不教而教,對早戀傾向“視而不管”
某日,在初二(2)班的《歷史與社會》課上,我正講得激情洋溢,同學們也聽得認真癡迷。突然,一個小動作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三組五排的一位女生將一張折好的黃色便利貼很迅速地遞給了前排靠近過道的男生。我不動聲色,一邊講著課,一變盯著男生手上的紙條,并快速地走到那位男生身邊,從他手中迅速抽走了紙條,看都沒看,一手將紙條揣進了口袋。然后繼續(xù)不動聲色地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再然后,下課離開。
事后,我既沒有找那兩位同學談話,也沒有將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報告給班主任。雖然事后側(cè)面了解到他們兩個有早戀傾向,但我仍然對他們“視而不管”。面對這兩位同學的早戀傾向和課堂表現(xiàn),“視而不管”的道理何在?
首先,我當場將紙條拿過來,這是一種“視見”,表明我已經(jīng)明確知道了他們的小動作,但卻不當場批評,而是繼續(xù)上課,這是一種“不管”。但我知道,其實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正承受著心理上不安的懲罰。既如此,老師完全可以視而不管。
其次,作為老師,不能因為個別同學的不認真而影響其他大部分認真上課的同學,停下課來當場批評,只會打亂課堂,浪費時間,影響上課進度,甚至得不償失。所以,權衡利弊,對這類行為我們應該視而不管。
最后,根據(jù)青春期心理,早戀具有朦朧性、矛盾性、變異性等特點,所以,老師面對早戀傾向有時需要“視而不管”。
朦朧性是指青少年對于早戀發(fā)展的結(jié)局并不明確,早戀的青少年僅僅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而對未來家庭的組建、處理戀愛和學業(yè)之間關系、區(qū)別友誼和愛情等問題都缺乏明確的認識。因此,我們不能輕率下結(jié)論,以免起到強化早戀意識的反效果。
矛盾性是指早戀的青少年其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歡的異性接觸,又害怕被父母、老師、同學發(fā)現(xiàn)和議論。如果輕率指責或禁止,其結(jié)果可能會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讓當事人堅定早戀行為,并抱團對抗。
變異性是指早戀感情是充滿變化、極不穩(wěn)定的。青少年往往欠缺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及經(jīng)歷,導致雙方缺乏互信,關系一般都難以持久。所以,作為老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視而不管”的態(tài)度,讓他們的早戀問題自我化解。
我對這兩位有早戀傾向的同學“視而不管”的結(jié)果是,他們開始在各方面積極表現(xiàn)。比如上課開始認真聽講,并開始主動接近我,經(jīng)常來追問題目,積極幫助我完成各項工作等。最重要的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彼此分開,沒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下去的跡象。
從這件事的結(jié)果來看,寬容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傾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或困惑,靜待他們的自我進步和成長,這不失為一種“不教而教”的智慧,也是老師在德育工作中要堅持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
二、只獎不罰,對落后班級持續(xù)正向刺激
送走初三畢業(yè)生,我被學校安排中途接任初二年級3個班的教學。這三個班與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相比,歷次考試的成績平均分差都很大,尤其是初二(2)班。所以,接這3個班的教學任務,壓力非常大。
很快,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了。平均分差達8分多,同學們都等著我的批評和處罰,甚至有同學主動跑到辦公室要求處罰。我卻宣布,不但不罰,還要獎勵。這讓同學們既意外又驚喜,90分以上的同學更是歡天喜地得跑到辦公室來討要獎品,然后個個滿意而歸。
月考很快又來了,我事前讓同學們自己定好目標分。并說明達標者即有獎勵。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但是,這次月考題目很難,難到上90分的同學都沒有。同學們的目標分很多都沒有達到。但與其他班級的退步相比,我們其實是在進步的。但同學們的情緒依然低落,以為我會不開心。我依舊予以獎勵,這次獎勵的對象是85分以上的同學,同學們再一次感到意外而驚喜。
然后就是期中考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師生磨合和經(jīng)驗積累,在獎勵的刺激下,同學們對我任教的學科的學習熱情日漸高漲起來。我們開始商量如何高效復習,如何提高成績,并且充分動員。期中考終于來了。3個班的平均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與最好的班級平均分差縮小到了3分以內(nèi),這與以往分差動輒8分以上,顯然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我專門為此次期中考試準備了一個表彰方案。方案具體內(nèi)容如下:
(1)獎勵單科成績班級前五名(包括并列)的同學食堂集體午餐一次。(2)獎勵小組平均分班級第一的小組成員零食一盒。(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抽取香泡獎。已經(jīng)獲得獎勵的小組除外。(4)特別獎兩個名額,由老師決定獎勵對象。獎勵對象是期中成績45分以上,一貫認真努力的同學。
這個獎勵方案既照顧到個人又照顧了集體。既著眼于既有成績獲得者,也鼓勵潛在的努力對象。小組獎勵以抽獎形式?jīng)Q定,讓頒獎現(xiàn)場既嚴肅又活潑,突出了集體努力的導向性。小小的獎勵,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孩子們感覺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重視,感覺到了老師對個人努力和集體努力的推崇。
接下來就是準備下一次月考了。我早早地公布了我的獎勵方案,獎勵對象是學科前五名和進步最快的學習小組。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期盼下一次考試和獎勵。都在早早準備著,學習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對我個人的“追捧”也是表露無疑,不再嫌歷史知識多而繁雜了??梢姡眠@種只獎不罰的持續(xù)積極刺激,讓孩子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樂趣,這也不失為教育學生形成積極人格的方法。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當激發(fā)和強化并使個體某種現(xiàn)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就會形成積極人格特質(zhì)。而培養(yǎng)這些特質(zhì)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
針對學生成績“只獎不罰”的做法,就是在用“獎勵”這種積極措施,不斷激發(fā)和強化同學們自主學習的現(xiàn)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并形成熱愛歷史學科學習的積極樂觀的人格特質(zhì),并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如此,教學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顯然,根據(jù)班情,只獎不罰,對落后班級持續(xù)正向刺激,也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教育既是一門極具操作性的技術,也是一門藝術。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情況不一的班級,我們要學會運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德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