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東
(甘肅省金塔建東口腔醫(yī)院,甘肅 金塔 735300)
近年來我國牙列缺損病例有所上升,該疾病對患者咀嚼功能及語言功能具有一定影響,且影響口頜系統(tǒng)的健康,臨床常采用常規(guī)修復手段進行治療,但該修復方法并未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且伴隨諸多并發(fā)癥[1]??谇环N植牙修復治療技術(shù)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優(yōu)勢在于可利用人工材料修復缺損牙,從而恢復其解剖結(jié)構(gòu)[2]。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電腦隨機法對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科接受治療的85 例患者進行分組,試驗組(43 例)、對照組(42 例),試驗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25-55 歲,平均(40.0±2.5)歲,牙列缺損原因:牙周病導致15 例,齲病導致16 例,外傷性12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2 例,年齡24-54 歲,平均(40.1±2.1)歲,牙列缺損原因:牙周病導致16 例,齲病導致14 例,外傷性12 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較小,P>0.05。
試驗組患者接受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通過X線等手段對牙裂缺損情況、解剖結(jié)構(gòu)位置、缺損部位等詳細了解,常規(guī)消毒、麻醉,切開鋼骨面及黏骨膜,充分暴露牙槽骨,牙槽先鋒鉆鉆進牙槽,達到合適的深度及直徑,形成符合要求的種植窩,選擇與種植窩吻合的種植體,生理鹽水沖洗后植入,使用合適的螺絲封閉。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修復治療,對口腔及患牙周圍進行消毒,局部麻醉后清除患牙殘留體,選取適宜基牙,制取印模,制作臨時冠,義齒制作完成進行佩戴,患者滿意后完成牙列修復。
①臨床療效,顯效:患者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基牙、修復體無異常,有效: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正常,咀嚼硬物時偶有不適感,修復體正常,基牙偶有輕微刺痛感[3],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②治療前后各項功能評分[4];③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
軟件SPSS 21.0,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P<0.05 有統(tǒng)計意義。
試驗組牙列缺損患者臨床療效為97.67%,高于對照組的83.33%,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組間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各項功能評分對比
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為2.33%,低于對照組的14.2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對比[n(%)]
牙列缺損指的是患者部分牙齒缺失,牙列失去完整性,導致咀嚼功能、面部美觀受到不良影響。老年患者牙槽骨骨質(zhì)疏松,牙根固定效果較差,牙齒容易出現(xiàn)松動及脫落現(xiàn)象,進一步導致牙列缺損,青少年劇烈運動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碰撞,也會導致牙齒缺失[5]。常規(guī)修復雖可達到一定效果,但并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臨牙牙體磨除操作可能損傷基牙黏膜組織,甚至可能出現(xiàn)牙髓壞死、根折等并發(fā)癥[6]??谇环N植牙修復治療牙列缺損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此修復方法對相鄰牙齒及其牙周組織損害較小,修復過程無需金屬卡環(huán)基托,具備良好的固定力,種植體可傳輸咀嚼力并分散至周圍頜骨,從而有效提高修復效率。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為97.67%,高于對照組的 83.33%,說明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牙列缺損臨床療效更加顯著,治療后,試驗組牙列缺損患者各項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是為義齒提供固定作用,無需制備基牙,可減少對周圍殘余牙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等恢復。試驗組牙列缺損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為2.33%,低于對照組的14.2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更加安全,預后良好。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牙修復治療牙列缺損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各項功能,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