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鵬飛,郭曉彥,張麗霞,張琳,楊光,喬利,呂玉虎,陳雪青,聶良鵬,凌敬偉,潘茲亮*
(1.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信陽464000;2.信陽市農林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雜草作為生態(tài)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然環(huán)境中適應性最強、生長最繁茂的一類植物[1],其和農林作物競爭養(yǎng)分、光照等資源,進而導致農林作物產量下降[2]。據統計,全世界農作物受雜草危害平均減產9.7%[3],我國常年受到雜草危害的農田面積約有0.74億公頃,造成經濟損失高達900多億元[4]。
紅麻(Hibiscus cannabinusL.)是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一年生韌皮纖維植物,又稱洋麻、錦麻、鐘麻,是生產麻布、包裝袋和造紙的主要原料[5],其生物產量是針葉木材的3~4倍,CO2吸收率是森林的4倍,是一種生物產量極高的經濟作物[6]。研究[7]表明,使用除草劑是控制麻田雜草最有效的措施。通過查閱文獻[8-9],并結合本地常用芽前除草劑使用情況,筆者選擇10種除草劑,針對其對紅麻田間主要雜草的防除效果進行研究,同時評價其對紅麻的安全性,以期為科學合理地防除紅麻田雜草提供依據。
紅麻品種為紅綜3號,由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與廣西大學合作育成。
選取的10種試驗藥劑名稱、用量及生產廠家詳見表1。
表110種防治紅麻田芽前雜草的藥劑及其用量Table 110 herbicides and their dosage for pre-emergence control ofweeds in kenaf field
試驗安排在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供試地塊土壤為黃褐土,肥力中等,墑情足,前茬為荒地,紅麻于6月17日采用露地播種,6月18日施藥。
供試地雜草主要有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莎草[Cyperus rotundusL.]、馬齒莧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鬼針草[Bidens pilosaL.]、蒼耳[Xanthium 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等。
根據試驗藥劑登記用量,選擇中等推薦用量進行試驗,設空白對照(CK,噴施清水),藥劑處理隨機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6 m2。
使用手動噴霧器進行噴霧,用水量為450 kg/hm2,對照噴施等量清水。
1.6.1 除草效果調查
施藥后10、20、30、40 d進行田間主要雜草株數、鮮重調查,每小區(qū)隨機取3點,每點0.09 m2(0.3 m×0.3 m),計算防效(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計算公式為:
1.6.2 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10 d對紅麻出苗率和畸形苗率進行調查,并于20、40、60 d后進行紅麻株高、莖粗及鮮重調查,每小區(qū)距離一端0.5 m處調查1點,每點隨機調查10株。不定期觀察紅麻出苗和生長情況,記載藥害癥狀,出苗率和畸形苗率計算公式為: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9進行分析。
由表2可知,10種藥劑處理中,乙氧氟草醚和噁草酮對紅麻苗生長影響最大,畸形苗率達100%,與其他藥劑處理相比差異顯著。其他8種藥劑中,精異丙甲草胺對紅麻最安全,畸形苗率為0,其次是敵草胺、丁草胺和二甲戊靈,畸形苗率為1.67%。
表2 不同藥劑處理的出苗率和畸形苗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germination rate and abnormality rate between different herbicide treatments
2.2.1 對紅麻株高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選用的10種除草劑在20~60 d時均以敵草胺、二甲戊靈、氟樂靈、仲丁靈和丁草胺處理紅麻的株高較高。在20 d時以敵草胺處理紅麻的株高較高,其次是氟樂靈和仲丁靈,3個處理與對照差異顯著;在40 d時以敵草胺處理紅麻的株高較高,仲丁靈和丁草胺次之,3個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在60 d時以仲丁靈處理紅麻的株高較高,氟樂靈和二甲戊靈次之,3個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2.2.2 對紅麻莖粗的影響
莖粗方面,選用的10種除草劑在20~60 d時均以敵草胺、二甲戊靈、氟樂靈和仲丁靈處理紅麻的莖粗值較大。在20 d時以敵草胺處理紅麻的莖粗較粗,其次是仲丁靈和氟樂靈;在40 d時以仲丁靈處理紅麻的莖粗較粗,敵草胺和二甲戊靈次之;在60 d時以氟樂靈處理紅麻的莖粗較粗,丁草胺和敵草胺次之。20~60 d時上述各處理與對照的差異均不顯著。
2.2.3 對鮮重的影響
試驗選用的10種除草劑在20~60 d均表現為敵草胺、二甲戊靈、氟樂靈、仲丁靈和丁草胺5種藥劑處理紅麻的鮮重較重,60 d時上述處理與其他5個處理相比差異顯著,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紅麻安全性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 treatments on the safety of kenaf
2.3.1 對雜草鮮重的防效
從表4可以看出,敵草胺、二甲戊靈、氟樂靈、仲丁靈和丁草胺在施藥后10~40 d對雜草鮮重的防效均在83%以上,差異顯著性處在同一水平,表現出較好的鮮重防除效果,20~40 d時上述處理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顯著。各處理中以仲丁靈防效較持久,40 d時防效仍在88%以上,以敵草?。?1%以上)和乙氧氟草醚(44%以上)的防效最低。
表4 不同藥劑處理對雜草鮮重的防效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 on weed fresh weight between different herbicide treatments %
2.3.2 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
從表5可以看出,施藥后10~40 d均以乙草胺和精異丙甲草胺防效最高(均為100%),除20 d時敵草隆防效低于90%以外,其余藥劑處理的防效均在91.94%以上,且各處理的差異顯著性處于同一水平。10 d時乙氧氟草醚、二甲戊靈和丁草胺的防效也達到100%。40 d時10種藥劑處理的防效均在95.91%以上。
表5 不同藥劑處理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 on gramineous weeds between different herbicide treatments %
2.3.3 對闊葉雜草的防效
從表6可以看出,施藥后10~30 d以敵草胺對紅麻田闊葉雜草的防效最高,均在90.82%以上,其次是丁草胺、二甲戊靈、仲丁靈和氟樂靈(防效均在82.68%以上),40 d時上述5個處理防效相對有所降低,但仍都在82.54%以上,差異顯著性處于同一水平。10~40 d前述5種藥劑的防效和其他藥劑的防效均差異顯著,30 d時乙氧氟草醚的防效為45.95%,在10種藥劑處理中防效最低。
表6 不同藥劑處理對闊葉雜草的防效比較Table 6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 on broad leaved weeds between different herbicide treatments %
試驗結果表明,對紅麻安全性方面,以960 g/L精異丙甲草胺乳油處理的畸形苗率最低(0%),50%敵草胺水分散粒劑、450 g/L二甲戊靈微囊懸浮劑和50%丁草胺處理的畸形苗率次之(1.67%);雜草防效方面,900 g/L乙草胺和960 g/L精異丙甲草胺對禾本科雜草防效達到100%,但對闊葉草的防效不佳,相比較而言,50%敵草胺水分散粒劑和450 g/L二甲戊靈微囊懸浮劑處理(禾本科雜草防效95.07%以上,闊葉草防效84.86%以上、鮮重防效83.76%以上)效果更佳。綜合考慮安全性和雜草防除效果,紅麻田芽前除草劑推薦50%敵草胺水分散粒劑和450 g/L二甲戊靈微囊懸浮劑。
王時豪等[10]的研究結果中,在施藥后28 d,48%甲草胺乳油和72%異丙甲草胺乳油對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防效分別為91.52%和78.19%,92.40%和53.37%,均低于本試驗推薦的50%敵草胺水分散粒劑和450 g/L二甲戊靈微囊懸浮劑在施藥后30 d對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防效,但出苗率相對高出約1%,畸形苗率水平基本一致。
本藥效試驗施用的藥量是各藥劑中等推薦用量,不同藥劑施用量對紅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