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
摘要:隨著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的相繼頒布,課程游戲化深入人心。游戲——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它對于幼兒智力、能力、社會意識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課程改革中“安吉現象”引發(fā)著改變幼兒園的活動形態(tài)和課程樣式,全國的幼教掀起了“課程改革”的浪潮,同時也因為種種因素讓大家進入到了一些“誤區(qū)”。
關鍵詞:課程;誤區(qū);策略
誤區(qū)一:課程改革就是打破以前的教育體系,重塑。
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由于現在國家的重視給大家提供了許多學習的機會,許多園在“走馬觀花”中忽然之間發(fā)現“外面的教育活動”是那么的豐富多彩,于是一股腦的推翻以前的,不論好壞不加以分析紛紛“拿來為我所用”,一時自己也模糊了找不到了方向。
策略:(一)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課程?課程應具備:具體;方針;靈活;清晰明了、解釋詳細,具有指導性的特性。課程還必須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制定的課程才適合本國幼兒的發(fā)展,否則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主體就是以“《3~6歲兒童發(fā)展與指南》為核心”的課程并重點聚焦促進“完整兒童”發(fā)展。(參考《幼兒教育課程》)
(二)課程游戲化改革是什么?是在以“《3~6歲兒童發(fā)展與指南》為核心”的課程背景下教育觀念和幼兒學習形式的變革。不論是“課程游戲化”或是“課程……化”我們探討的是完成課程的一個手段、途徑,研討的是方法而不是主體中心。
誤區(qū)二:“游戲化”就是在活動中加“環(huán)節(jié)”。
現象:由于我國學前教育起步較晚加之人口眾多等因素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資源較少,師生比、生均占地面積等比例較高。在學前也不乏“大班額”的現象,有的一個小班(3~4歲的幼兒)達到35~40多人,而所在活動室連上午休的場所面積才70平米左右。全美幼教協(xié)會曾提供一組數據,研究表明每個幼兒室內活動的最適宜空間是2.7~4.6平方米。由于物理空間的擁擠導致教師大部分時間組織的活動皆以說教式教學為主。此時游戲的“工具性”也就是“工具性游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人們總認為在集中教育活動中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就是“課程游戲化”就是“課程改革”。
策略:首先,我們要嚴格執(zhí)行我國2016年3月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提供最基本的物理保障。嚴控“大班額”現象的產生在物理基礎上為幼兒活動提供充分的保障。其次,我們一定要改變甚至是杜絕“教育形式化”,要自上而下改變對幼兒園及教師的考核評定機制。將測評重點放在“以幼兒為本”的課程主體的測評,考察園所是如何支持幼兒自主游戲、自主探索性學習。
誤區(qū)三:“課程改革,游戲化”就是只要游戲不再需要集中教育活動。
現象:“安吉游戲”給了孩子充分自主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獲得的快樂深深震撼到了教育者,人們突然意識到自主游戲的意義隨之大量進行“變革”,有的園所將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游戲活動加大力度,甚至拋棄了傳統(tǒng)的“集中教育活動”。每天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但時間一長總覺得缺了什么。對那就是“集中教育活動的價值”。
策略:
我們常忽略了所有的課程都源自人類發(fā)展理論。“游戲化”、“集中教育”它們都是促進完成“課程”的一個手段、方法。這些方法和手段是相互支持互補的。我們要注意到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一個“兒童自發(fā)為中心,教師指導、教師主導的為補充”的模式,缺一不可。是幫助孩子建構總結游戲中獲得的經驗,是支撐幼兒游戲最有利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支持的是以幼兒為中心的自發(fā)自主的游戲化學習,而不是“亂”玩。
誤區(qū)四:滿滿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幼兒就收益滿滿。
現象:一日作息時間安排是最能體現一個“課程”體系理念的。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園所在一日作息時間的安排是以“教學”為主、以“成人”為主。全日制幼兒園活動時間一般為10個小時600分鐘。除去常規(guī)的一日戶外活動120分鐘(基本每個園都能保證),一日三餐兩點,剩下的基本就是安排的集中教育活動和“所謂”的區(qū)域活動。為什么是“所謂”的,因為一些園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會占領這一領地。有些園所為了體現“特色”甚至安排各種“雙語”、“美術”“數學”等集中教育活動,看著滿滿的安排,家長高興了,可真正屬于幼兒的“自由自主”活動的時間在哪?“強行”拖著孩子們跟著作息時間表“跑”難免教師要變得急躁,孩子也產生煩躁不安感,使得孩子們非常的疲勞,更嚴重的是影響了孩子們注意力的發(fā)展。這樣的作息時間安排到底是誰受益,又取悅了誰?
策略:我們在設計安排一日作息時間是要考慮到以下幾個緯度:
1、“以幼兒為主”,保證孩子自主游戲的時間。
2、以游戲為中心的課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課程。重視幼兒自發(fā)游戲而引出衍生的活動。它是通過游戲這一途徑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的課程。
3、場地的互補,室內和室外活動相互補充。全美幼教協(xié)會曾提出每個幼兒在戶外的游戲的最佳空間約是在7個平方米左右。這就引出我們現階段有的幼兒園組織全園幼兒集體統(tǒng)一組織戶外活動是極其不可取的。
4、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定一日作息時間。3~6歲的幼兒在每個年齡階段的發(fā)展都是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甚至還有部分需要特殊照顧的幼兒,在制定各環(huán)節(jié)時我們應該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幼兒發(fā)展情況,充分的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化差異因素,對于年齡越小、有特殊需求的幼兒應給予相對多一點的時間。
5、認真執(zhí)行,根據幼兒需要靈活調控。一日作息時間表能很好的較為系統(tǒng)的統(tǒng)領整日活動,讓孩子和教師知道“我們要做什么”“接下來我們要做什么”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孩子和老師一定的安全感。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 2001年9月
2.《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教育部 2012年9月
3.《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教育部2016年3月
4.《課程游戲化玩出“活教育”》 朱麗云 2016年
5.《幼兒園教育課程》Carol E.Catron,Jan Allen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