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玲
口語交際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們運用口頭語言,我說你聽,你說我聽,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雙向互動的言語活動??谡Z交際的目的是交流溝通。良好的口語交際不僅在莊重嚴肅的場合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闭Z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小學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段,教師要抓住最佳教育時機,多途徑多形式地實施口語交際教學,不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情趣性有效性,讓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得體的交際姿態(tài)。一、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想說
口語交際具有很強的情境性,生活是口語交際最好的情境。但是,口語交際教學不可能每次都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畫、音樂、錄像等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教師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口語交際情境,才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口語交際興趣,萌動想說的欲望,產生敢說的膽量,達到會說的目的。
二、雙向互動,鼓勵學生敢說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溝通的言語活動,其核心是交際,其特點是互動,所以,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在互動的口語交際實踐中才能形成,口語交際只有實現了互動,才能真正實現交際的功能??谡Z交際教學中的互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來說,主要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群體互動三種。
1.在表演中實現雙向互動
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體驗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著很強的雙向互動性,因此。它也是“口語交際”教學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小學生的特點是模仿力強,他們善于模仿,樂于模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將表演引進“口語交際”課堂,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還可以有效地促使課堂教學實現和保持雙向互動。如在上《買文具》一課中,可以這樣設計:教師扮演買者,學生充當賣者,進行現場買賣。通過師生交流,讓學生知道買東西要會講價錢,要會辨質量,還要有禮貌。在這里,教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在合作討論中實現雙向互動
口語交際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tài)才是真正意義的口語交際。分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經常運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對于同一個話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最容易引起學生交際的興趣,教師要盡量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想、去說、去聽,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友好地同他人討論交流。一位教師在上《我家的一張照片》時,就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起自己喜歡的照片,在介紹之前提出要求:“請認真聽我的介紹?!苯榻B完之后,讓學生自由回答:“老師是怎樣介紹這張照片的?”接著同桌、四人練說。
3.在需要幫助時實現雙向互動
在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時,常常會碰到一些“攔路虎”,使口語交際訓練不能順利進行。讓遇到問題的學生主動向別人請求幫助。請求可以點名道姓,也可以請老師給予幫助。“被請者”應積極給予請求者以及時的幫助或作出某種響應。如果在口語交際訓練時“卡了殼”,交際的雙方都可以請求幫助。這樣的“一請一助”、“一來一往”、“你來我往”,課堂就實現了雙向互動。
總體來說,教師要注意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注意采取多種形式,以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課始師生交流,課中同桌交流,課尾師生、生生交流,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實踐語言,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三、實踐練習,引導學生會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睆娬{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在于實踐。在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是口語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也是口語交際的終極目的。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各種與人打交道的機會,主動合作,多說、說好,做一個落落大方、說話得體、能說會做的小學生。如學生都會遇到與家長意見不合的時候,懂得用“商量”的語氣來恰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會與家長起沖突,能更好地訴求自己合理的需求,也能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四、積極評價,啟發(fā)學生樂說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鳛榻處?,對于學生的表現不能“冷眼旁觀”,恰當的評價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優(yōu)秀的學生躍躍欲試,積極地舉手發(fā)言,而一些中等或內向的學生卻不敢表達,或怕說不好。此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表達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多用鼓勵性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討論時學會輪流發(fā)言,學生要認真聽,等他人說完以后再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評價時,不能簡單地用“你真棒”、“你說得真好”這類激勵話語,應側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表達內容、情緒等方面給予恰當評價,實行多維評價。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普通話運用規(guī)范、表達意思清楚、儀態(tài)大方、認真傾聽、注意禮貌等。在課堂教學中,我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換成生與生之間的評價,如:“請大家仔細聽,這位同學讀得怎樣?”“你最喜歡哪位同學的發(fā)言?為什么?”經常開展互評和自評,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評的過程中發(fā)現不足之處,學習他人說得好的方面,共同進步,還可以教育學生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口語交際是一門新事物,在日益發(fā)達的現代社會,口語交際能力越發(fā)成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一把尺子。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從小抓起,加強口語交際練習,通過“細水長流”的教學,不斷探索口語交際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努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