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萁
新課標倡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小學生普遍喜歡玩、喜歡動手操作等。傳統(tǒng)的英語作業(yè)以抄寫、讀認為主,雖然這是比較穩(wěn)定的方式,但它難免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為了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還需要設計一些更多元化的課后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因此,下面就英語作業(yè)多元化談談幾點建議和看法:
一、實踐性作業(yè)
語言學習的有效性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基礎上,學習語言如果缺乏主體建構,缺乏實踐、合作、探究,學生就很難產生成就感。因此,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該成為英語實踐性作業(yè)的主要內容。多進行一些自由的語言討論、采訪與訪談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完成了《How do you go there?》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中所學到有關問路的句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work in pairs英語對話作業(yè)。要求學生運用重點句式“How do you…”、“It is…”、等進行模擬情景對話,并要求小組的另一位學生運用該模塊所學的出行方式,如“by bus”、“by bike”、“on foot”等作出相應的回答。讓學生課后自由交流討論,并在課上做“成果”展示。學生在完成這一項作業(yè)的同時,不但可以把所學到的句式加以鞏固練習,還能通過實踐,學以致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把它們真正運用到生活實際。
而自我介紹與課前口頭小作文則比較偏向于由高年級的學生來完成。高年級的學生在完成了兩三年的英語學習之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與語句。如何讓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聯(lián)系自身或者不同的主題進行整合運用呢?這就需要學生多思考、多練習。至少也要讓高學生學會說出諸如“Im Mike. I like football, basketball and swimming. My favourite sport is basketball, so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on weekends.” 這樣篇幅的簡單自我介紹,做到心中有書,有話可說。
二、創(chuàng)新性作業(yè)
1.多渠道聽
要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單憑課文內容和單元測驗是遠遠不夠的,因而還可以要求學生聽英語電臺、留意英語新聞,如中央電視臺的少兒英語節(jié)目、英語動畫片等。讓學生由家長監(jiān)督完成逐漸形成自覺完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多聽多悟,既培養(yǎng)了學生“聽”英語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語感。
2.多情景說
除了利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說”的情境之外,還能充分利用課后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說”的情境。
比如創(chuàng)造班級英語微信學習群。不定時讓學生根據每個模塊不同的主題,說一說自己的故事或者看法,并讓家長配合錄制視頻,再發(fā)到微信群上。教師從中挑選出說得比較好的幾位學生,把他們的視頻放到課堂上播放或者讓他們在講臺上重新說一遍,不但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還能激勵其他學生多說英語,爭取表現(xiàn)機會。
3.多對象讀
語言的學習,當然離不開“讀”。課后教師很難檢查每位學生“讀”的情況,因此,關于“讀”的作業(yè)同樣可由家校共同監(jiān)督完成,教師布置讀書任務,學生回家完成并由家長錄制視頻再發(fā)到班級英語學習群,及時檢查當天的英語學習效果。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把當天所學習到的重點詞匯、重點句式等“帶”回家,充當“家庭小老師”的角色,教會他們的父母長輩讀英語。小學生普遍對“教師”這一職業(yè)充滿崇拜,如果讓他們也當起老師來,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會長輩讀自己所教授的知識時,也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
4.多種類寫
根據我國當前的教育制度,英語作業(yè)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莫過于“寫”。能寫好、寫對英語作業(yè),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英語筆試任務的基礎。
與傳統(tǒng)的抄寫作業(yè)不同,當今提倡作業(yè)本多元化。如 “單詞本”、“句子本”、“聽寫本”、“作文本”等。作業(yè)本的多元分類,不但能夠提高學生作業(yè)完成的工整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歸類學習與復習的習慣。
三、趣味性作業(yè)
有句話說得很好:“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把它當作興趣來做;而不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把它當作任務來做”。那該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把做作業(yè)當作興趣來做呢?
我認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來布置作業(y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投其所好。
喜歡畫畫的,可以拿一本繪畫本出來,專門充當單詞卡本。比如學習了單詞apple, banana等,就在繪畫本畫一個蘋果,并把“apple”這個單詞寫上,以此類推。每學習一個單詞,學生就回去自己繪制,把學習內容形象化、聯(lián)系實際,這個作業(yè)不但會讓學生喜歡上英語作業(yè),而且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所積累的詞匯就會越來越多。
喜歡表演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對話或者課文故事,進行自行組隊、編排一個小型的角色扮演、英語短劇等活動。課下溝通練習后,在課前的幾分鐘復習時間里,上臺表演。當學習到一些動作的單詞時,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你劃我猜”,比如jump,run,sit,walk等,簡單有趣又有效。
四、延伸性作業(yè)
生活處處都有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記下自己在外面看到的英語,例如一些常見的提示標語“No Smoking”(禁止吸煙),縮寫M為Mcdonald(麥當勞)、P為Parking(停車場)等。另外,每到西方節(jié)日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與Christmas等相關的風俗習慣或者該節(jié)日與我國的節(jié)日進行異同對比,體會中歐文化差異,感受異域風情。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教師不但要注重課堂授課的氛圍和成效,更要花費心思設計、布置課后作業(yè),使小學英語更具趣味性,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簡單的內容有趣化。作業(yè)的多元化、要從學生的天性出發(fā),更要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有所思、有所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