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玲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已成為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逐漸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得到應用。讀寫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擴大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能夠提高語文寫作教學質量和效率。就讀寫結合教學淺談點自己的見解:
一、從仿寫入手,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
仿寫,是讀寫結合傳統(tǒng)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或者是讀一篇文章,或者是讀一組具有共同點的文章,也有時候是讀一部作品。然后明確模仿的寫作點布置作文題目,讓學生模仿寫作。被模仿的多為名家名篇,也可能是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根據不同的模仿內容分為語言模仿、結構模仿、表現手法模仿等不同類型;根據模仿形式可以分為句的模仿、段的模仿、篇的模仿等不同類型。其中語言的模仿多為句的模仿,表現手法的模仿多為篇的模仿,而結構的模仿,既有段的模仿,又有篇的模仿。例如,學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模仿課文再寫一寫自己身邊的小動物,通過它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去寫。通過實踐指導學生模仿寫,效果非常好。
二、發(fā)散思維,進行擴寫和改寫
在日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仿寫的技巧之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擴寫和改寫就是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默讀,熟悉并逐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之后,指出文章中有特色的句型或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改寫或擴寫,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例如,學了《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想象一下,送魚的管家回去之后,他與主人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請仿照課文中獨幕劇的形式,續(xù)寫一下后面的故事吧。這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效果非常好。
三、鼓勵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程標準實施及教材改革以來,我們不難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已經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更是學好語文知識和寫作的關鍵?!墩Z文課程標準》首次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要求,不少于154萬字,這充分說明閱讀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讀完書,而是要通過閱讀過程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生活,去親身感受作者的經歷,因此,教師可讓學生可將閱讀中的感受寫下來,為自己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將寫作融合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之中適時進行寫的訓練。盡管看上去有時候這種寫的活動也在為閱讀服務,但它又不僅僅是為閱讀服務,它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寫作活動,并完全同不于通過語言活動來加強文本理解的語言活動。
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的過程中,可要求學生把讀到的優(yōu)美的句子、喜歡的文字等摘錄下來,以便今后能隨時翻閱,逐漸能靈活應用。同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對自己所讀的課外讀物進行分享,分享的內容可以是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受,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段落、篇章、文字等,并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喜歡這些內容的原因,促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所讀內容,為今后寫作積累有用的素材。
四、生活寫作,寫作生活
有了現實生活作為龐大素材基礎,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將生活見聞、心得感受寫進作品,基于真實之下產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走出“假”“大”“空”的傳統(tǒng)詬病,使學生愛上寫作。利用生活這一每日俱新的“活”源泉,將現實生活并入寫作學習中,引導學生更多的關心身邊事物,定期舉辦有如“時事小講臺”這類活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與之深思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使得學生學會了對生活的觀察,繼而為此后的作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與不絕的靈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讀寫訓練結合、適度,還要注重學生整體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改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