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婷
一、研究背景
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已經脫離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宗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很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更不用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了。所以,通過探索新的作文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首要問題。
二、創(chuàng)新能力與小學作文教學的關系分析
(一)創(chuàng)新的內涵解析
我們口中的“創(chuàng)新”不僅是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也包含把眼前現(xiàn)有的東西進行加工、變形或者改變其本質,成為新的東西。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意義目的分析
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
(三)創(chuàng)新能力與小學作文教學的關系分析
寫作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維,思維是內核,文字是外形。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某種渠道來表達創(chuàng)新思維,而寫作就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表達形式。
三、當前農村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現(xiàn)狀分析
首先,當前農村小學作文中普遍存在“胡編亂造”的現(xiàn)象。通過問卷分析,竟有65%的學生作文都存在胡編亂造的情況,經常借鑒作文書上的話,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往往讓學生的作文表現(xiàn)出“內容千篇一律、作文材料單一”。
其次,小學生對寫作的目的認識不明確,71%以上的學生認為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高分,學生是為了獲得成績而編作文,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只有24%。
最后,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一味地追求“技巧”,所謂的“技巧”就是老師給的范文,老師認為只有范文才是好作文,導致學生一味的模仿范文,沒有創(chuàng)新。
四、制約當前農村小學作文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源于教師方面的原因
1.教師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在農村,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信息的獲取相對匱乏,教師們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的途徑受限,雖然知道有新課程改革,但對于新課改的理解不深刻,并且,并未完全了解新背景下寫作改革后的理念。
2.教學指導思想亟待更新
通過調查,46%的學生表示在考試前,老師會給學生寫作范文,29%的學生表示在考試前,有時候老師會讓學生練習寫作范文。而教師給學生寫作的范文,會過早的讓學生按照某種風格、文體定型,限制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喪失了寫作的樂趣和激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作文評價方式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評價過于簡單,學生往往得到的不是鼓勵和指導,而是一個個冰冷的分數,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你喜歡什么樣的作文批改方式”這一問題的調查中,56%的學生表示喜歡同學之間互相批改之后,再由老師批改。在作文評價中,要以表揚、鼓勵為主。
(二)來自學生方面的原因
1.缺乏生活體驗
花莊小學地處山區(qū)、半山區(qū),包括黑末教學點和榮華教學點,屬于寄宿制學校。由于寄宿制學校的封閉式管理,使學生對外界的許多信息并未有所了解,知識儲存量小,視野限于眼前。他們的生活場所,除了學校就是在家里,無法親身的接觸社會。
2.缺乏對作文的正確認識
據調查,有63%的學生是為了考試而寫作文,覺得作文是枯燥無味的,只為了得高分而努力的寫作文。學生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從學校老師到家長,從家長再到社會,沒有看到對寫作的重視,這就形成了學生對寫作無所謂的心理。
3.缺乏必要的閱讀基礎
農村地區(qū)由于地方偏僻,經濟落后,圖書資源匱乏,學習知識的范圍也比較狹窄,學生除了書本上學的知識,學生的課外讀物少之又少。雖然學校有圖書室,但面積小,藏書量極少,可供他們閱讀的書籍極其匱乏。在學校,老師只提倡讓成績好的學生多讀課外書,而對于成績差的那部分學生,老師認為只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學懂就可以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其他方面。
(三)來自學校方面的原因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對農村小學的重視,盡管許多農村小學都配備了圖書室,但是圖書室面積小,其藏書量極少,圖書種類不齊全。由于農村地區(qū)地方偏僻,經濟落后,缺乏專業(yè)的圖書管理員,圖書室并未真正的起到作用。再者,農村學生的學習習慣差,借出的書籍破損嚴重,甚至丟失,又無力賠償,導致藏書減少。長此以往,圖書室也就“倒閉”了。
五、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培訓,加深教師對創(chuàng)新觀念的理解
教師不僅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而且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制約著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制定長期的培訓計劃,使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讓其在短時間內轉變角色,更新思想觀念,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小學作文,以便于更有效的指導小學生的作文教學。
(二)擴展課外時空,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1.優(yōu)化教育過程,擴展課外時空,提供創(chuàng)造實踐的天地
農村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淳厚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城市學生無法體驗的。所以,在上作文課時,讓學生走出教室去感受,把作文融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比如讓學生寫《尋找春天》、《春天校園的美景》、《校園的春天》等的題目時,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去感受春天,這樣寫出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實感。
2.讀寫結合,多角度訓練,鼓勵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對學生進行改寫、仿寫、擴寫等訓練。當然,仿寫不是“重復”,更不是“抄襲”,“仿”是訓練過程中 的一種手段,而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創(chuàng)”,由仿到創(chuàng)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中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
在作文的評價方面應更多的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作文的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講評等方式。
總之,我們生活在農村,工作在農村,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相信讓學生愛上作文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