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順
這里所說的“文”是指紀實的文章,至于寓言、童話、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則除外。寫文學作品以外的實用文章,是中學階段作文訓練的主調(diào),這類文章,不論是寫人、記事、狀物都要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真有其物,也就是要求寫實,寫出真情實感。
葉圣陶早就說過,“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1]具體的說,“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于理的實際,切乎生活的實說;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朱光潛說過,“練習寫作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必須牢記在心的,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說須心口如一,不能說謊?!?[2]現(xiàn)代著名作家賈平凹也說:“中外文學史已經(jīng)證明真情實感在,文章興,浮艷虛假,文章衰?!盵3]
歷代名家名作,無一不是以寫實取勝: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的是岳陽樓實景——“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抒的是作者做人的實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是魯迅的真實家鄉(xiāng)——浙江紹興,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們的舊址,文中描繪的景物,都是實有的,反映的也是作者的真情實感;朱自清的《背影》,寫于1925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恰逢祖母亡故,回家奔喪之后與父親在浦口車站上別離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父親對兒子的摯愛真情。作者介紹他寫《背影》的情況時曾經(jīng)談到:“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4]
我們再看看中考的優(yōu)秀作文吧。2018年中考安徽卷有一篇滿分作文《原來,我也很富?!?,專家對此文的評點是:此文情感真摯,引人共鳴。[5]中考作文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抒真情,寫真意,可是考場作文中矯情、虛假、虛構、宿構的較多,真情流露并不多見,因此本文愈顯難能可貴。如看到三葉草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還在追逐陽光,“我”的心弦觸動,眼睛濕潤,這就是觸景生情,感情的自然流露。
可是目前,許多中學生的作文卻不盡如人意,他們不愿意收集身邊的作文素材,不愿意寫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不相信自己的寫作能力,害怕這樣寫作文得不到老師的肯定。一遇到老師要求寫作文,就憑空想象,主觀臆造;或者道聽途說,張冠李戴,捕風捉影;或者干脆從網(wǎng)上下載,抄襲了事。每次寫作文,就有不少同學寫同樣的內(nèi)容。寫好人好事,總少不了寫“下水救小孩”,“為老大娘挑水”,“幫老大爺推車”,“扶盲人過馬路”,“拾到錢包主動送還失主”等等。寫人,千孔一面;記事,生編硬造;抒情,言不由衷;議論,廢話套話。我有一次批改作文,居然發(fā)現(xiàn)有幾位同學都寫“下水救小孩”,真是豈有此理?怪不得作家王躍文說:“現(xiàn)在我越來越不敢看孩子的作文了”,因為“他們的作文中多了許多套話”。
造成中學生作文這種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有些人(學生甚至老師)錯誤地認為,寫文章就應該造假,只有造假,才能生動,說空話,中心才突出,說套話,立意才深遠。一句話,只有說假話、空話、套話,作文才能成功。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qū)。其二,學生的生活面太狹窄,“囊中羞澀”,無物可言。其三,作文訓練模式單一、僵化,評分標準過于苛刻、死板,使學生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這幾方面正確地引導學生:
第一,應該讓學生明白,寫文章,就是要說自己想說的話,就是把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用自己的語言實實在在地說出來,讓真摯的感情從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一、二學段的寫作目標中特別強調(diào)“寫自己想說的話”,“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第四學段的寫作目標中明確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寫生活見聞和生活感受,也可以寫想象中的事物。文章應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
第二,積極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激發(fā)真情實感。陶老曾經(jīng)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活潑潑,晝夜不息”。由于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過分強調(diào)課堂知識的灌輸,同時也害怕在實踐活動中出現(xiàn)安全事故,所以輕易不敢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致使許多中學生的生活圈子狹窄,不外是學校、家庭兩地往返。作文時感到生活范圍狹窄,無事可記,生活單調(diào)枯燥,無情可抒。這當然也和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有關。譬如,同樣枯燥的學校生活,但是魯迅就寫出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美文,所以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要讓學生明白林語堂所說:宇宙之大,蒼蠅之小皆可入文的道理,堅定學生寫作身邊生活的信心。至于情感,中學生的情感非常豐富,喜、怒、哀、樂……各種常人的感情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體會。學生對世界的感觸,可能不成熟,但絕對不單調(diào)。但是中學生大多不敢寫自己的情感,覺得不夠資格,覺得膚淺,寫出來會貽笑大方。作為教師就要改變他們這種錯誤認識,讓他們重新認識:生活小事、自己的情感應該是自己寫作的主體,可以表達成生動有趣的文字。寫文章時不應首先想到網(wǎng)絡范文,不應人云也云,而應樹立信心,相信自己,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寫自己的心里話,表情達意自然洋溢于字里行間。
第三,鼓勵學生突破框套,弘揚個性。農(nóng)村教育,思想陳舊。墨守成規(guī)的教師往往會以方程式的框套指導學生寫作,嚴重束縛學生的個性。新八股的框框,囿于僵化的思維模式,一寫作文(特別是命題作文)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行文變得刻板、乏味,失去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寫記敘文,要求中心明確,于是學生作文主題先行,盡力去表現(xiàn)“高大全”的思想、英雄人物的行為準則、十全十美的價值取向;寫議論文,便死扣“引一議一聯(lián)一結”的樣式。寫作成了思想的一潭死水。讓個性走出封閉的小屋,讓作文打破程式化的束縛,放飛思想,弘揚個性,自由表達,展現(xiàn)才情,是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必須思考的問題。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由手把手教學生組織文字為主,變成引導培養(yǎng)思維方式為主。將風格各異的文章做一些優(yōu)劣點評,再由學生去獨立判斷和選擇,盡量少灌輸模式化的寫作,要拓展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
具體地說,每一次要求學生寫作文,命題要新鮮,又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真話”可寫。盡可能挑選學生熟悉的題材讓學生寫,不要盲目追求高難度題目,不要生搬課本提供的訓練題目。過去教材有這樣一個文題:《留在相片上的回憶》,這個題目看似很好寫,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但其實不然,很多同學無從下筆,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是干巴巴幾句話而已,很難寫成一篇充實的文章。因為很多農(nóng)村學生不常照相,有特定情景、能勾起回憶的相片就更加難尋。相反,如果作文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出得又實在又新鮮,學生就能寫得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寫出來的文章樸實自然,親切感人。我曾給學生出過這樣的題目:《飯桌上的記憶》,學生看到這個題目,興致非常高,思維很活躍,沒花多少時間,就把文章寫出來,而且?guī)缀趺總€同學都寫出各具特色的作品來。為什么?道理很簡單,每天三餐都要吃飯,飯桌上的菜色不斷輪換、氣氛也有所不同,就每個學生家庭情況不同,娓娓道來,生動感人。另外,作文的評分標準宜采用發(fā)展性評價,也即是只要是學生的“寫真”作品,那怕寫得不成熟,也應給予充分肯定、贊賞和鼓勵,培養(yǎng)他們寫真的自信心。學生有了寫真的自信心,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大力提倡誠信。我想,培養(yǎng)學生寫真寫實的文風,其意義不僅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而且是訓練學生做正直誠實的公民的有效途徑。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覀円髮W生做一個誠實的人,說實話,做實事;要求學生作文寫真,就是一種極好的訓練,也是極好的考驗。
這樣看來,作文之道,貴在寫真。
2018.10.8
注釋
[1] 《作文升級》2009(11)第20-21頁
[2]《寫作練習》朱光潛
[3] 《散文研究》賈平凹
[4]《答〈文藝知識〉編者關于散文寫作八問》,見《朱自清先生年譜》
[5]《2018中考優(yōu)秀作文報告》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