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桂湘
摘 要:因受家庭、學校、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城鎮(zhèn)初中學生課外閱讀量少、積累少,從而導致他們的作文普遍存在著語言貧乏,結構松散,選材陳舊、雜亂等問題。語文教師在難于改變各方面因素對學生課外閱讀影響的情況下,可以回歸語文閱讀課堂,重視課文文本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做到“以讀帶寫”——引導學生在賞析了課文語言、構思、選材等寫作技巧的基礎上,以課文為范例,運用文中的寫作技巧進行寫作練習,從而熟練地掌握各種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如此,城鎮(zhèn)初中學生的寫作必將能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關鍵詞:閱讀;寫作;開發(fā);利用
一、城鎮(zhèn)初中生寫作現(xiàn)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經(jīng)過無數(shù)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城鎮(zhèn)初中作文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受地域文化水平、認知水平的限制,城鎮(zhèn)初中作文教學依然是一個大難題,城鎮(zhèn)學生在寫作中依然還普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語言方面:語言積累貧乏。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著用概括敘述性的語言代替生動具體細膩的描寫,沒有生動的場面,沒有豐滿的人物形象;用主觀判斷來代替情感的抒發(fā),語言味同嚼蠟,有如流水帳等。
(二)結構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結構松散,記敘事件跳躍性大,缺乏自然的過渡,缺乏嚴密的邏輯性;有的作文甚至還出現(xiàn)了結構不完整的情況。
(三)選材方面:學生作文的選材,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都是老掉牙的材料,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感情可言;更嚴重的是所寫的事情完全與文章要表現(xiàn)的中心無關,造成作文的離題。
二、原因分析
寫不好,是因為讀得少——這是造成城鎮(zhèn)初中學生作文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城鄉(xiāng)中學生閱讀量少,有其主客觀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在城鎮(zhèn)家庭中,家長能認識到閱讀對人的重要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性的,能重視孩子閱讀的,還是比較少。大多數(shù)家長自身就沒有閱讀的習慣,更不用說引導孩子閱讀,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了。
(二)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
城鎮(zhèn)有的學校雖然有圖書館、閱覽室,但條件都比較差,藏書也較少,難以適應新課標對初中學生閱讀量的要求;更甚的是有的學校連圖書館、閱覽室都沒配置有。而有的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的觀念也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中,他們覺得看課外書與學習無關,是浪費時間的,硬性規(guī)定學生不許看課外書,哪怕是在課余時間。這樣,在對課外書的態(tài)度上,無疑是誤導了學生,這也給語文教師在學生中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增加了困難。
(三)學生自我的因素
對于課外閱讀,由于學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是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網(wǎng)絡游戲、聊天、電視劇上。即使有少數(shù)同學看課外書,其目的也不是很明確,只愿意看一些休閑娛樂性、故事性的書籍。
三、解決措施
對于以上所述的三個問題,單憑我們語文教師的力量來一一解決,似乎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們語文教師能為我們的學生做點什么呢?語文教師可以回歸我們的課文,回歸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提高我們的閱讀課堂效率——在閱讀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還要讓學生能以課文為寫作范例,學會運用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技巧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寫作表達能力,這便是“以讀帶寫”的方法。
(一)“以讀帶寫”,以課文為學生寫作范文的優(yōu)點
“以讀帶寫”,以課文為范文指導學生寫作,它所具有的優(yōu)勢主要有:其一,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耙宰x帶寫”類似于“依葫蘆畫瓢”。有了葫蘆的樣子,再讓學生照著樣子畫瓢,就比憑空畫瓢容易多了。其二,以課文為寫作的范文,保證了每個學生手上都有相同的學習范例,學習范例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而有針對性的引導,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其三,以課文為寫作范文,不需要另外加入對課文之外的文章的學習,這就避免了增加課時,避免了增加教師學生的負擔。
(二)“以讀帶寫”,以課文為學生寫作范文的可操作性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我們在與學生研讀每一篇課文時,或多或少都會分析鑒賞到一些語言、構思、選材等方面的內(nèi)容,其實這便是我們在“以讀帶寫”中走出了第一步,只是通常我們在走出第一步后,就停下來了。如果我們讓學生將從文章中學習到的一些寫作技法,運用于他們的寫作中,進行寫作實踐練習,這就做到了“以讀帶寫”。
(三)學生在課文中可以習得的寫作技法
在學習課文中,學生可以習得哪些寫作技法呢?
1.學語言
初中課文中有無數(shù)優(yōu)美的詞句:它們或清新秀麗,或深刻雋永,或古樸豐韻。它們或描繪出形象逼真的畫面,使人身臨其境;或飽含人物深情,讓人為之動容;或富于人生哲理,引人深思。對這樣的句子,我們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品味了語言的基礎上,不妨讓學生用仿寫的形式來寫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一部分文字是很經(jīng)典的,它不僅句式嚴謹,而且運用了多角度、多感觀的描寫,以小見大地表現(xiàn)百草園的樂趣。在鑒賞了這一部分文字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用這個句式,并盡可能多角度地描寫自己身邊的事物。
2.學結構
在我們的課文中有許多文章的結構是很別致的。小標題式的課文就有:《我們家的男子漢》《美麗的西雙版納》《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等。文章首尾呼應的有:《往事依依》開頭“年華似流水……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結尾“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读种行∠烽_頭“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靈,那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結尾“我的小溪到達了海洋”。過渡自然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我的覆盤子們……”。以小標題的形式構建全文,可使通篇文章脈絡清晰;文章首尾做到了呼應,就能讓文章結構嚴謹;承上啟下的過渡,令文章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3.學構思
構思巧妙的文章,總能讓讀者回味無窮。構思的巧妙之一,故事的波瀾起伏。課文中,將故事情節(jié)寫得一波三折的就有《社戲》看社戲前情節(jié)的記敘,《父母的心》一次又一次地交換孩子,《變色龍》奧楚蔑洛夫?qū)π」窇B(tài)度的反復變化。構思的巧妙之二,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中的結局。小小說《窗》和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的結局都讓人意料不到,卻又不能不讓人信服,更讓人思考著人性的善惡美丑。將這樣的構思讓學生運用到寫作中,或許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教師還是可以分層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大膽嘗試,嘗試著寫出事情的鋒回路轉,柳暗花明;寫出出人意料而又讓人信服的結局。若學生成功,就一定會嘗到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甜蜜。
4.學選材
課文中的選材方法多樣,這為學生寫作時的選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通過描寫人物外貌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精神的。如:《一面》,是為紀念魯迅而寫的,紀念文章可寫的內(nèi)容無數(shù),但作者只是選取了見到魯迅的一面來寫,而見到一面,又特寫了魯迅的頭發(fā)、胡須、竹枝似的手指,為的就是突出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另一方面,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課文的作者所寫的材料幾乎都是作者或文中人物生活中極其平凡細小的事情。這樣,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們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安排相應的作文或片段練習,讓學生學會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避免作文選材面面俱到導致詳略不當,中心不明確;學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選材,而不至于寫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素材。
四、總述
綜上所述,雖然城鎮(zhèn)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環(huán)境不夠理想,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善于挖掘教材作為學生寫作范本,努力做到“以讀帶寫”,這樣也是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的。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