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米提江·玉努斯江 伊力夏提·熱夏提
【摘? 要】目的:探究對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的治療方法及臨床療效。方法:將在我院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選自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10例,以及采用針對性治療的調查組10例,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采用針對性治療的調查組在術后出血率方面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對比結果說明具有臨床對比意義(P<0.05);同時調查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差異較大,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調查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實施不同治療方法后,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調查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具有對比價值(P<0.05)。結論:對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采用針對性的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同時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肛腸手術;直腸出血;臨床療效;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56-02
目前在外科手術中,肛腸手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手術。但是肛腸手術后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這與肛腸手術的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的病變類型有著一定的關系。在肛腸手術并發(fā)癥中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直腸出血,直腸出血可以發(fā)生在手術后到手術切口愈合的這一時間段。齒線下是比較容易發(fā)生直腸出血的部位。直腸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主要包括肛門處有腫脹感、小腹部疼痛、心慌、暈厥、便血等等[1-2]。相關文獻記載,對患者直腸出血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鑒于此,本次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指標進行對比,觀察對比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20例進行調查研究,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文化程度方面:大學及以上學歷患者3例,高中學歷5例,初中學歷患者8例,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4例,年齡方面:年齡最小者26歲,年齡最大者82歲,平均年齡(54.7±3.1)歲,其中行直腸膿腫切開引流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患者6例,行肛瘺切開術的患者5例,行肛門前括約肌直腸息肉切除術患者4例,行直腸發(fā)射切口瘢痕松懈手術的患者5例。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患者10例,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經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對比價值(P>0.05)。以上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精神類疾病、病歷不完整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以知曉本次調查且簽署知情通知書。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以此確定患者的直腸出血的原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調查組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針對性治療,首先確定患者的出血點,清理消毒,對于一直滲血的出血點應給予加壓止血,或給予云南白藥粉末將出血點覆蓋進行止血,告知患者需臥床休息、按時用藥,同時給予患者靜脈注射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及適量抗菌藥物,以此達到預防切口感染的目的[3]。對于一些出血量大且出血點不明確的患者可通過出血升壓找到出血點,在確定出血點后進行并縫合,預防在壓力下降至正常水平后小血管漏血。對于出血過多造成休克的患者,應先控制出血點,在對其進行休克糾正、輸血等治療,當上述辦法達不到治療目的后,可采取骶管麻醉,以此暴露出血點,再進行縫合處理。
1.3療效觀察和評價
1.3.1對所有患者的術后出血量、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進行統(tǒng)計觀察,術中出血量越少越好,住院時間越短越好。
1.3.2對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情況進行觀察,包括:出血過多、休克、死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3觀察兩組的生活質量,采用我院自制生活質量評分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包括:軀體健康、精神狀態(tài)、社會功能,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20例患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現(xiàn)和驗證方式分別為均數(shù)±標準差和t 值,而計數(shù)資料的表現(xiàn)和驗證方式分別為%和卡方值,判定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作為標準。
2結果
2.1臨床指標對比
對所有患者進行治療后發(fā)現(xiàn),調查組患者的平均術中出血量為144.57±6.14ml,對照組患者的平中術中出血量為184.53±4.12ml;同時調查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分別為20.35±1.25d和25.58±4.39d,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顯示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調查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0%和40.0%,差異明顯,具有臨床對比意義(P<0.05),見表2。
2.3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調查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說明數(shù)據(jù)間具有臨床對比價值(P<0.05),見表3。
3討論
直腸出血是肛腸手術中比較容易發(fā)生的一種并發(fā)癥。造成直腸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1.手術時,手術切口位于血管比較密集的部位;2.手術當日患者活動量比較大,或者是排便時比較用力;3.患者使用抗凝藥物治療的時間比較長,或者是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礙;4.在患者進行內痔結扎術時[4],醫(yī)生沒有對結扎處進行縫扎,最后導致結扎線脫落,這樣很容易引發(fā)直腸出血;5.手術時患者的手術切口比較大,醫(yī)生沒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住出血點;6.在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對切口處包扎時力度較小,因此出現(xiàn)創(chuàng)面出血;7.對于一些進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1周內置核發(fā)生壞死和脫落;8.患者手術后有大便干燥等情況[5-6]。? 據(jù)臨床研究顯示,在進行肛腸手術之后,如果患者的肛門處有墜脹感,并且在大便時有血液,這就能夠證明有直腸出血現(xiàn)象。對于這樣的患者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止并發(fā)癥引發(fā)其他疾病。因此在手術開始前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手術開始前,醫(yī)生對患者要進行全面的檢查,詳細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在進行手術時,醫(yī)生一定要控制手術的切口,并且對切口點進行電凝止血和結扎止血。在手術后一周內,一定要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對患者實施抗感染治療。為了驗證治療效果,本次選取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共20例作調查研究,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生活質量,來判斷治療效果,調查組優(yōu)于對照組,再一次論證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性治療對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的治療有顯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宏勤.對行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及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18):123-124.
[2]任祥順.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臨床治療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7,7(7):224-225.
[3]亢春.關于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7):143-144.
[4]李燕莉.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臨床治療效果探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7):25-25.
[5]張杰.肛腸手術后直腸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6):92-93.
[6]Yang Wujie. Clinical effect of rectal bleeding after anorectal surgery [J]. The Road to Health, 2018 (6): 79 / 79.
[7]Zhang Jinyuan, Zhang Chengyue, Liu Yuancheng. Clinical study of rectal bleeding after anorectal surgery [J]. Road to Health, 2018 (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