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春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閱讀量的增加、閱讀水平的提高都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兩者的關(guān)系,使之相互促進,對學生有效引導,激發(fā)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產(chǎn)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自信感。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從教學內(nèi)容方面來看,學生更容易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因為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而作文往往會成為小學生比較頭疼的內(nèi)容。然而,閱讀與寫作之間是可以相互助益的,伴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增加、語感豐富,慢慢就會對寫作更有信心,再加之及時的鼓勵強化,小學生就能消除對寫作的畏難情緒,逐漸學會寫作,樂于寫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打通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壁壘,充分發(fā)揮兩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合作用,讓學生喜歡閱讀和寫作,對語文越來越有信心和興趣。
一、注重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濃厚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著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而相對來說,學生更容易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究其原因,閱讀相對來說沒有什么困難,而且當前閱讀的資源也非常豐富,任何閱讀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從中體會到了解未知、學習新知的滿足感。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多給學生一些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喜愛的情感,繼而逐漸增加閱讀的難度,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就逐漸提高了。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把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之后,我們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一般來說,在低年級階段,讓學生寫熟悉的內(nèi)容開始,更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對寫作的興趣。
對于初次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首先讓他們寫一些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字數(shù)也不要太多,告訴他們寫作的基本格式,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由地創(chuàng)作了。例如,可以把題目命名為《我喜歡的游戲》《××,我想對你說》《我的周末》《我的一次旅行》等,這些題目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
另外,我們也要從評價的角度給學生更多的信心,讓他們產(chǎn)生對寫作的成就感、喜悅感。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還不夠充分,他們更多依賴外在的評價來認識和評估自己,因此,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鼓勵贊揚會對他們產(chǎn)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讓他們產(chǎn)生對自己的積極認識。對于寫作中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要努力找到其中的閃光點,用班內(nèi)表揚或者單獨給評語的形式讓學生接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當然,只有肯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還需要教師在肯定之后,把學生寫作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講明,讓他們在寫作水平上有更多的提高和進步,從而對寫作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興趣。
在年級逐漸增高以后,就可以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動力和興趣。比如,鼓勵他們參加作文競賽活動,或者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把每周學生一些好的習作,發(fā)到教師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這樣的形式,都可以給他們更多滿足感、成就感,從而對寫作的興致更濃。
二、從讀到寫,讀寫結(jié)合,相互促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遍喿x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有利于從讀到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表達技巧
選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比較合理,遣詞造句上比較用心的佳作。因此,這些文章可以作為學生寫作中模仿的對象。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章內(nèi)容,進一步地就要引導他們注意文章的結(jié)構(gòu)、寫作特點和好詞佳句,對于這些方面的注意和模仿,實際上就是給他們的寫作積攢著一些思路、方法和素材。在寫作課中,我們可以就讓學生寫一些模仿性的文章,讓他們熟悉基本的寫作思路,從而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慌不燥。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低年級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每周都留一份作業(yè),就是把這一周當中自己所接觸到的好詞佳句都記錄下來,可以寫在固定的筆記本上,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學生就有了更多的積累。隨著年級的增高,還可以進一步地豐富讀書筆記,尤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讓他們寫一些隨筆,寫寫自己都看了什么,哪些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都是對寫作能力的一種鍛煉。當然,這些讀書筆記學生還要經(jīng)常反復誦讀、品味,既加深了印象,又多了一份回味。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按時完成老師作業(yè)的學生,學習習慣更好,對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心也更強。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留作業(yè)是一種形式,但是讓學生高質(zhì)量地完成更加重要,只有這樣才會真正起到實效。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教師長期有目的地培養(yǎng),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從讀中學寫,讀寫結(jié)合,逐漸提高寫作能力,逐漸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