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榮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習作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數(shù)小學生怕寫作文,教師也怕教作文。作文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可謂是“談作色變”,很多的學生拿起筆,苦思冥想,往往無從下筆。一方面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生活閱歷和素材積累,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缺少對學生技巧性的訓練,導致農(nóng)村學生總體的習作水平不高。而小學高年級的習作的輔導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心病”——高學段對學生的習作提出了高層次的要求;同時,教師面對的是習作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個體。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習作輔導;漫談
習作是對學生字、詞、句、段等方面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習作是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具體體現(xiàn);習作是教師語文教學成果的重要“結(jié)晶”。無論是低年級寫幾句話或是看圖寫話;中年級的篇幅較長的片段習作,還是高年級的的成篇習作,都是語文教學,尤其是習作教學輔導的重要體現(xiàn)。一個不會寫作的學生,是不能說他的語文學習是成功的,更不能說語文習作教學是成功的。那么,該如何輔導學生寫好習作呢?以下是我在畢業(yè)班習作教學輔導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習作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學生愿意寫,肯將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變成文字,那么可以說這對于習作輔導成功了一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作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我經(jīng)常讓學生寫日記和寫讀后感,并把學生寫得好的習作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的同學觀賞,或張貼到班級的“學習園地”,讓學生體會到習作方面的“成就感”。這樣學生就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也愿意參與到教學時的習作中來。這就為習作教學輔導,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二、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習作水平不同的學生
每個學習者的先天條件和后天條件都是不一樣的。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要學會區(qū)別的對待每個學生——面對習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在日常習作教學輔導時,我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對待:首先,平日習作能成篇的學生,我要求他們認真對待每次習作,多看課外書或優(yōu)秀習作,借鑒精彩的語句,運用到自己習作中;其次,寫得不是不大成篇,似懂非懂的學生,我讓他們參考優(yōu)秀習作,可以模仿他們?nèi)绾螌?,可以改一改?yōu)秀的習作語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去;最后,平時無法寫的,不會寫的,我讓他們讀一讀優(yōu)秀習作,抄一抄其中的精彩語段,鼓勵他們寫一兩句話。
區(qū)別對待學生不是用有色眼鏡看待“差生”,而是鼓勵學生(特別是第二、三類不會習作的)學生,讓這兩類學生放下“習作難”的思想包袱。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變得愿意寫,樂意寫。
三、教學生審清楚題意
習作教學的輔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是關(guān)鍵。有很大一部分能力不錯的學生, 由于審題不仔細,導致離題、偏題,這在考場中吃了“大虧”。例如,在畢業(yè)班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中,習作要求是:
請以下面提供的材料作為文章的結(jié)尾,先補齊橫線上的文字,然后自擬題目,展開想象,補寫成一篇記敘文。
作文結(jié)尾:這次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 ? ? ? ?情是那么值得珍惜??!
(1)要求書寫工整規(guī)范。
(2)作文字數(shù)500字以上。
(3)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門和人名。
我所任教的班級,在這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是,有的學生沒有補齊橫線上的文字,有的出現(xiàn)沒有把所給的“作文結(jié)尾”抄寫到自己的習作結(jié)尾,還有的在作文結(jié)尾處“畫蛇添足”。這樣都是不可取的。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是學生不懂得審題,或者說不會審題。
試卷領(lǐng)回來以后,我把這些問題當做“反面教材”展示給學生,同時教他們應注意的事項。在畢業(yè)班第二次質(zhì)量監(jiān)測中,就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類似的情況 。在日常習作教學輔導時,我常常要求學生“寧可多花幾分鐘審題”,也不要著急下筆。我經(jīng)常對學生說,審題的成功是習作成功的一半。通過反復的訓練、強調(diào),學生的審題方面已經(jīng)無障礙。
四、習作之前,先列提綱
學生學會了審題之后,還不夠,有的學生審題之后,馬上就動筆,這樣是不可取的,容易犯下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的錯誤。面對這種問題,我要求學生們動筆前要先寫提綱。初次教學輔導學生寫習作提綱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不懂得如何寫提綱,甚至什么是提綱都不是很特別清楚,我就從網(wǎng)上找來如何寫提綱的“范本”——讓學生認識什么是提綱,如何寫提綱。有時學生比較生疏,遇到不會提綱的我親自寫提綱“范本”,學生通過不斷地模仿如何提綱,從開始地生澀到一段時間后的熟練,逐漸地把提綱寫得完整、寫得有頭緒、有條理。
每一次習作前,我都會讓學生先寫提綱,提綱寫完之后,再按照自己的提綱習作。這樣作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學生習作過程,出現(xiàn)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最后寫出來的習作不知所云。
學生寫完習作后,我會讓學生把提綱同習作一并交齊,通過提綱,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學生習作時的構(gòu)思和對作文素材的處理,以便于今后更好的輔導學生的習作。
五、巧用范文和下水文
在日常學生習作輔導時,我會把班級里習作寫得好的學生范文讓全班同學模仿,讓學生有機會學習身邊的習作,同時這也激勵著被表揚的學生。如果遇到全班性的習作問題,我就會親自寫下水文,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體會到習作并不是難題。
六、反復批改,多次修改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讀。是的,同樣文章不厭百回改。在習作教學輔導時,我會把學生的習作,通過“筆批”和“面批”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修改,學生把修改完成的習作,再次交給我批改,通過反復的批改,多次修改,學生逐漸領(lǐng)會到習作的“竅門”,在之后的習作時,也都能“一展身手”。
當然,這些做法只是個人的經(jīng)驗之談。習作教學輔導不是沒有絲毫的捷徑,面對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差不齊的習作水平——這樣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這就更加迫切的需要每一位農(nóng)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實踐、探索,找到一條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習作輔導教學的“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47期.
[2]《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3]《淺談如何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